膝關節滑膜炎,反覆積水腫脹,需要抽掉積液嗎?4個問答講明白。

膝關節滑膜炎,反覆積水腫脹,需要抽掉積液嗎?4個問答講明白。

作為關節外科醫生,平時臨床工作中接觸關節積液的患者,那算是家常便飯了。

這類患者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非常想要把關節裡的積水給抽出來,就是怎麼看這包水心裡都不自在,不抽乾淨心裡就不暢快,彷彿積水沒了,膝蓋就重回完美了。關於水的話題,一般都是泌尿外科醫生的感興趣點,但是今天,我也來選取幾個日常工作中最常被問及的膝關節積水/滑膜炎相關問題,給大家好好的講清楚。公眾號上的粉絲已經追討這篇很久了,這次寫完,也算有個交代。

問題提綱:

01 膝關節為什麼會有積液?關節積液是嚴重的病嗎?

02 核磁共振報告顯示:膝關節少量積液,這問題嚴重嗎?少量積液需要抽嗎?

03 關節積液是不是就要把水抽出來?需不需要抽?什麼情況下抽?

04 滑膜炎和關節積液是一回事嗎?關節積液就一定是滑膜炎嗎?

01膝關節為什麼會有積液? 關節積液是嚴重的病嗎?

首先請大家一定要知道一點:我們正常的膝關節裡也是有“積液”的,它們由滑膜細胞分泌產生,我們把它們稱為關節滑液,顧名思義,這些液體主要的功能就是潤滑關節、為軟骨細胞帶去營養、同時帶出軟骨細胞的代謝廢物,那麼,正常情況下膝關節裡有多少毫升的滑液呢?約5毫升

這些滑液就是一潭死水麼?不是的,它們不斷的在更新之中。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如果關節滑液不進行新舊更替,那麼很快就會“堆滿”代謝廢物,所以呢,我們的滑膜細胞每天都在分泌出新的關節滑液,同時也吸收走舊的滑液,這種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滑液循環,形成了一種動態的平衡,為我們的膝關節正常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熱,這是正常情況下,一旦我們的膝關發生了各種各樣的疾病,比如常見的關節炎、類風溼、痛風、半月板損傷、膝關節摔傷扭傷等,都會打破這種平衡,受到刺激的滑膜會發生炎症反應,滑膜細胞增生,分泌出非常多的滑液,而吸收滑液的能力卻下降了

,也就是說,原本每天產生100份滑液,吸收100份滑液,大家相安無事,一旦有了各種疾病外傷的刺激,每天產生300份滑液,卻只能吸收50份,於是每天都多出來250份滑液,幾天甚至幾小時,關節就被這多出來的滑液充滿了,於是我們病人看上去,就是膝關節腫起來的。

膝關節滑膜炎,反覆積水腫脹,需要抽掉積液嗎?4個問答講明白。

除了滑液積累的多以外,滑液的成分也有明顯變化,炎症因子變多,代謝廢物積聚,就像原本清澈的小溪,漸漸變成臭水溝。這些不健康的滑液,又會反過來繼續刺激滑膜發炎,造成惡性循環,時間久了,還會引起軟骨的營養不良,代謝不良,出現軟骨的加速退變。

這種滑膜受到各種不良刺激(疾病或者受傷),而增生,滑液分泌吸收平衡被打破,產生的多吸收的少,滑液成分變差的情況,就是我們大家常常聽到的滑膜炎、關節積液了。

這樣各位至少應該瞭解到兩個關鍵知識點:

滑膜炎絕大多數時候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就像發燒一樣,發燒不是病,是別的疾病帶來的一種症狀。所以治療滑膜炎,一定要找病因,揪出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滑膜增生髮炎,治好這種病因,才能避免滑膜炎反覆發作。

關節積液也不是一種病,而是關節內環境的一種狀態,很多膝蓋的問題都可能出現關節積液

膝蓋出問題——滑膜發炎——分泌多吸收少——關節積液,所以大家總喜歡盯著關節積液去治,去抽水,你光抽完了,沒有去掉病因,抽完還會再產生新的,還是排洩不暢,慢慢還會再積液。

這就是很多人反覆抽水,反覆發作的根源。治標沒治本。

膝關節滑膜炎,反覆積水腫脹,需要抽掉積液嗎?4個問答講明白。

02核磁共振顯示:膝關節少量積液,這問題嚴重嗎?少量積液需要抽嗎?

如果您詳細的看了上面的那段,那麼下面都好解釋了。

我們正常人膝關節就有一些滑液,而且每個人這個滑液的量有多有少,當我們的膝蓋有一些小毛病的時候,滑液就會多一點。這個時候我們如果去做核磁共振,影像科醫生就會觀察到,呦~這個膝關節裡滑液比正常的多了一點哦~於是在報告上寫上:膝關節少量積液。

這僅僅只能說明膝關節的狀態和正常稍有不同,但是並不能說明膝蓋的疾病是重是輕,有時候可能就是最近活動有點多,勞累了,滑液稍微多一點,也有可能膝蓋有一些小毛病狀態差一點,也有可能是膝蓋確實有嚴重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對滑膜細胞的刺激並不強,所以滑液產生的不多,都有可能。所以大家不要自己盯著所謂少量積液,然後自己嚇自己,問問醫生,如果膝蓋沒有其他毛病,可以不去理會那一點積液,不知道哪天,就吸收掉了。

舉個例子,膝關節炎,可能很多老年人關節炎已經很重了,都走不了路了,但是發現核磁共振上僅僅說了個膝關節少量積液。但是有的病人膝關節痛風發作,積液量就可能非常大,腫的很厲害。

所以,關節積液多或少,並不能反映關節疾病重還是輕,好治還是難治。積液多僅能說明您目前的膝關節因為某種原因,產生的滑液遠多於吸收的滑液,所以積聚的就多,並不代表這種引起積液的原因就是很重的病,很難治。

因此建議: 你不是醫生,你不具備判斷少量積液到底是嚴重不嚴重的能力,問下骨科醫生,聽醫生的,就行了。但是謹記一點,少量積液,不需要抽液,不需要打封閉。記著這個就行了!

03關節積液是不是就要把水抽出來? 關節積液需不需要抽?什麼情況下抽?

這個問題其實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了,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梅雨季節,連天暴雨,下水道排水系統也癱瘓了,路面上到處是積水,造成了嚴重的出行不便,甚至積水再多些,會造成人員物資的損失。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該怎麼辦?

要麼天氣放晴,不再一直下雨;要麼下水道給力,來多少水排多少水。

而關節抽水呢?就相當於組織人力把現在路面上的積水都給用抽水泵抽走。但是天還是在下著雨啊!下水道還是排不過來啊!路面很快還會積水啊!你能天天抽嗎?

我想,之所以很多人會去抽水,歸其原因是總是對積液有恐懼感。認為本來膝蓋好好的,現在腫了,就得趕快解決。這個想法也沒有全錯,關鍵問題是,你得解決根源問題。

那麼,我們如何治療根源呢?那就得結合檢查檢驗結果,由醫生給判斷原發疾病是什麼,是什麼病情導致了膝關節的滑膜炎和積液,如果能找到原因,並且能夠把原因治好,比如痛風急性發作,比如類風溼關節炎炎症活動期,比如膝關節扭傷後導致的韌帶斷裂或者半月板損傷,那麼不管用藥也好,手術也罷,把原發疾病控制了,積液自然慢慢迴歸動態平衡,就吸收了。

還有很多時候,原發疾病查不出來或者雖然知道是啥病,但是一時半會治不好,比如老年人的骨性關節炎引發的滑膜炎,是關節的老化,不是能根治的病,那麼怎麼辦呢,那就只能對症消炎治療,把滑膜炎症壓下去,積液也就漸漸吸收,重歸平衡了。但是因為病根沒法去除,還容易反覆。

那麼,有沒有什麼情況是需要抽液治療的呢?有!

A 關節積液特別多,關節腫脹非常顯著,膝蓋骨上方那裡已經完全飽脹了,脹痛不適,用藥不能緩解。

B 懷疑膝關節內可能有化膿性感染、結核等,為了抽液做滑液化驗分析,同時可予抽液。

C 準備採用膝關節腔封閉治療,或者準備向膝關節內注射藥物治療疾病時,可抽液之後再注入藥物。

但是,抽液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五點:

關節腔抽液也好,注射藥物也好,一定要嚴格消毒!嚴格消毒!一旦感染,對關節是功能是災難性的。

抽液完要加壓包紮,加壓!就是要纏的緊緊的。

不要反覆的往關節裡抽水、打藥,容易感染!

關節腔封閉(打激素),每年不要超過3次。

糖尿病患者且血糖控制不好的,最好不要抽液和注射!

大家要記住,在沒有明確引起積液的原因之前,所有的抽液都是治標不治本的,且增加關節感染的風險,因此原則就是,能不抽就不抽,脹的受不了了才抽,或者為了確診病因才抽!

膝關節滑膜炎,反覆積水腫脹,需要抽掉積液嗎?4個問答講明白。

04 滑膜炎和關節積液是一回事嗎?

前面已經講過了,滑膜細胞是分泌滑液的,各種原因導致的炎症因子,刺激滑膜發炎,而發炎的滑膜會拼命的分泌滑液,這樣滑液產生的多了,就會關節積液了。所以,滑膜炎一般都會導致關節積液,什麼時候滑膜炎症消退了,什麼時候積液就會慢慢吸收了。

那麼是不是關節積液都是滑膜炎導致的呢?那可不一定。

如果這關節積液積的是滑液,那和滑膜炎有關,但是也有可能是積血、積膿。表現出來都是膝關節腫脹、疼痛。

關節積血的原因常常是因為膝蓋受傷了,有結構性的損壞,比如骨折、半月板損傷、韌帶斷裂、軟骨損傷骨挫傷等等;

而關節積膿常常是因為關節內受到病原體的感染,化膿了。

如果是滑膜炎,關節滑液積聚,那麼找到引發滑膜炎的原因,控制原因,消退炎症,積液慢慢就會吸收。

如果是關節結構受損出血導致積血,那就看看是需要手術修復,還是保守治療自己養傷,傷病穩定了積血也會慢慢吸收。

如果是積膿,那壞了,那基本要穿刺抽液做化驗做細菌培養,甚至需要手術清理,而且關節感染對關節軟骨破壞性很強,常常殘留後遺症,如關節僵硬。

膝關節滑膜炎,反覆積水腫脹,需要抽掉積液嗎?4個問答講明白。

無論是積液、積血、還是積膿,都需要在休息的同時兼顧膝關節屈伸,否則關節會發生粘連僵硬,且發生率依次升高。

其中積膿最嚴重,一般會關節紅腫熱痛,還常常伴有發燒,如果最近有關節內打藥、小針刀等侵入關節的操作的情況,或者近期有牙齦炎、牙周炎等其他部位感染後突然膝關節紅腫熱痛還發燒,需要警惕關節感染;還有,如果年輕時候得過肺結核,年齡大了膝關節腫痛需要警惕關節結核。關節感染時需要制動,就是不能活動,由於為了治療感染而不能及時屈伸膝蓋,非常容易發生關節粘連僵硬。


好了,本篇關於關節積液和滑膜炎,抽水不抽水的話題就說這麼多。下一篇中將詳細介紹下得了滑膜炎和關節積液該如何治療和運動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