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米即將和國際市場接軌,對農民來說有什麼好處?

雷子三農新視角


中國玉米即將和國際市場接軌,對農民來說有什麼好處?
直接回答各位吧,這樣做對於農民幾乎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會對農民的種植收益帶來更加的衝擊。
因為這將會知道導致我國玉米市場價格出現繼續的走低。打個簡單的比方,目前我國玉米市場均價在1900元每噸以上,明顯高於國際玉米均價。待中國玉米市場對外開放幅度加大,逐步與世界市場接軌的話,到時候國內玉米市場均價或許只有1800元每噸甚至更低了......

短期內,我國玉米市場不存在與國際接軌的可能,但是最快3、4年後,這種情況就會成為一種現實。因為我國的玉米庫存一年比一年少,但是消費量一年比一年高,為了滿足國內越來越高的需求,要不了幾年,玉米進口或許徹底放開。

未來,中國玉米逐步與國際接軌
雖然短期內我國玉米暫且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需要大量進口,以2018年的進口數據為例,我國僅進口玉米350萬噸左右,不足國內消費量的1.2%,2019年,我國玉米進口量估計也會在400萬噸以下。
但是,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今後我國或將逐步放開國外玉米以及相關玉米替代品的進口限制,與國際接軌是必然的大趨勢。
眾所周知,2019年我國玉米供需缺口高達2000—3000萬噸之間,雖然這對於本年度我國玉米市場現價而言,是一個極大的好消息,但是大家是否意識到,再過最多4年左右,按照這個缺口數量,我國8000萬噸的臨儲玉米庫存就會消耗殆盡,到時候,我國再出現巨大的玉米供需缺口的話,該如何的處理?
再這樣的情況下,逐步擴大玉米進口,進一步提高玉米替代品,諸如大麥高粱ddgs的進口或許是最有效的解決之道。

與國際接軌,國產玉米價格必下降
大家可能不知道,目前世界糧食貿易中,玉米的平均價格不過是在1500—1700元每噸之間,而國產玉米要想具備這樣的競爭力,農民賣價估計只能在1400元每噸上下。
可是,熟悉我國玉米種植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以這個價格出售玉米,別說是賺錢了,想不賠錢都非常的困難。
這麼說吧,中國玉米市場一旦與國際市場接軌,就意味著國產玉米市場價格肯定要出現一定的下下調,方能在與進口玉米或者其他玉米替代品的競爭中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所以說,筆者才會在文章開頭說,這樣對於農民來說並不算是一件好事。
因為在市場價格方面,我國玉米並不具備全球競爭力,如果大量的國外玉米或者玉米替代品開始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那麼肯定對於國產玉米的市場價格帶來極大的衝擊。
在我國玉米平均畝產常年保持在410公斤左右,且種植成本一直處於較高水準的情況下,中國玉米與國際接軌,意味著必須要降低適當的市場價格方能具備相應的市場競爭力,對於本來種植玉米就不賺錢的農民而言,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居安思危:國產玉米麵臨巨大危機2019年,國內玉米不出意外,肯定還會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在8000萬噸的臨儲庫存的支撐下,即便是不進口一粒國外玉米,也完全足夠我國的消費需求。可是,我國每年的玉米消費增長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2016年才只有區區2.5億噸,到了2017年度,就達到了2.7億噸,而到了本年度,已經攀升至驚人的2.9億噸,估計到了2019/2020年度,國內玉米消費總量將會歷史上首度突破3億噸大關。但是,我國玉米產量這幾年卻在出現逐步的下降,即便是以國產玉米的最高產量來看,不過是2.65億噸,還不能滿足本年度我國玉米總消費量。2019年,我國玉米無需大量進口2020年,或許還不用但是到2021年,乃至以後呢?到時候,恐怕不完全放開玉米進口都不行了啊。


糧油市場報


中國玉米即將與國際市場接軌,對農民來講有什麼好處?

題主消息不知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題主所描述的接軌指的是什麼?不過,據瞭解,我國早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我國的玉米就已經與國際市場接軌了。按照加入前的談判約定,我國玉米實行進口實行配額制,也就是說每年進口的玉米數量不能超過配額的數量。

而從出口方面,由於我國是玉米消耗大國,每年的消耗量大約在2.8億噸左右,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缺口,比如3月份國家糧油中心數字顯示玉米結餘為-2460萬噸。那麼玉米與國際市場接軌後,對玉米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下面是個人的幾點想法:



一、我國玉米與國際市場接軌後,可以通過國際貿易,調節玉米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矛盾,比如說,遇到災年或者缺口較大的時候,可以通過進口的辦法來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當玉米產能過剩,供大於的時候,可以將玉米出口到相關建立貿易關係的國家,解決玉米的產能過剩問題,總體來將,玉米與國際市場接軌後,可以使國內玉米價格更加穩定。



二、從養殖角度講,我國玉米與國際玉米市場接軌後,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降低養殖成本,大家知道玉米是重要的畜禽養殖飼料,每年將有60%的消耗量用於養殖業,如果國內玉米偏高的話,一些飼料加工企業可以利用玉米配額購進國外玉米,這樣就可以降低加工成本,從而進一步降低了養成本。打個比方說,國內玉米價格在每噸1800元左右,有些進口玉米價格也有隻1600-1700元/噸之間,可以節約一些養成本。



三、由於玉米與國際市場接軌,就相當於一個“連通器”一樣,讓國內玉米價格與國際玉米價格緊緊的連在一起,國際市場是個大環境,玉米價格比較穩定,也會間接的影響國內玉米價格,所以從價格穩定角度講還是有一定意義的,不會出現大起大落,也會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行情當中。



總的來看,我國玉米與國際市場接軌,對於玉米消費者是件好事,可以用到價格比較合適的玉米,而對於種植玉米的來講,可能會因為價格的平穩,在收入上也保持一定的穩定狀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三農廣訊


關於這個問題,鍾情三農以為,我國玉米市場與世界接軌對於農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它只會為國產玉米帶來降價,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作用。

如果大家不信的話,我們看一看最早擁抱世界,與國際大豆徹底接軌的國產大豆,最近這幾年可謂是每況愈下,沒有國家補貼的話,日子過得更加艱難。


不過,根據我國目前的玉米消費以及供給和庫存情況,最近兩年我國玉米價格還不存在與國際接軌的可能。截止去年年底,我國的玉米庫存量還足夠至少彌補兩年的供需缺口。

但是,到了第三年以後,這種情況就不好說了。

我國玉米市場將繼續開放,進口量擴大

其實近幾年,關於我國玉米市場將與世界接軌的言論和消息一直都有傳播,只不過隨著最近兩年我國玉米供需缺口越來越大,這種當年的擔憂正在成為一種可能性越來越大的危機。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幾組數據。

2017年,我國玉米產量還是在2.6億噸左右,但是市場需求量已經增長至2.7億噸,首次出現供給缺口,而同時我國還有大約2億噸的臨儲玉米庫存。

2018年,我國玉米產量為2.58億噸,但是市場需求量已經達到了2.7億噸,而最終的臨儲玉米庫存量已經回落至1.8億噸左右。

到了今年,我國玉米總消費預計將達到2.9億噸這個歷史峰值,可是當年度我國玉米產量或許只有2.55億噸左右,而庫存量只有8000萬噸不到。

由此可見,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最多再有三年,我國的玉米庫存量將會被消耗殆盡,即便如此,我國也剛做到玉米供需基本平衡而已。

所以,擴大玉米以及其替代品進口是幾年後的必然結果,與此同時,我國不可能對這些糧食進口設置貿易壁壘,其價格優勢將會十分明顯,對於國產玉米而言,這是最大的衝擊。

關於這個問題,如果大家稍微知道一些國際玉米目前的價格,就會知道一旦中國玉米與國際市場接軌,對於中國玉米價格以及中國玉米種植戶會帶來多麼大的衝擊了。



進口玉米總量增加,國產玉米價格承壓

如果大家對於四年前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還有印象的話,其背後的根源應該有所瞭解,那就是國家大量進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大幅度擠壓國產玉米的市場空間,導致國內玉米市場需求低迷,企業和養殖戶多采購價格更加便宜的進口玉米或者進口高粱,大麥或者玉米酒糟,這些玉米替代品,在五年前的進口最高值一度達到了3500萬噸,佔據國內玉米消費總量的百分之15以上。

而隨後的裡面時間,我國嚴格限制這些產品的進口,並且加大玉米去庫存力度,國產玉米價格行情才逐步有了好轉。

歷史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一旦加大玉米及其替代品的進口力度,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的走低以及市場需求量的低迷。

所以,綜上所述,中國玉米市場與世界接軌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更不值得高興。


鍾情三農


這個問題本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但是我們是普通人,想嚴肅也沒有那個資格。您邀請了,我就談點我的看法。

我們要清楚接軌的意思,接軌的目的,接軌的後果。

一、接軌的意思我個人理解是擴大交往面,互通有無。這是商業貿易。

二、接軌的目的

1.我沒有,你有,接軌後可以比不接軌前交易要方便;我有你沒有,那麼把我的東西順當的賣給你。

2.現金是商品社會,一切以利益為前提。那麼接軌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

三、接軌的後果

1.簡單的說就是“掙”與“賠”。

2.一直“掙”?還是一直“賠”?

我們順著這些道理去思考,不難得出結論:

1.我們玉米接軌,我們的玉米在國際市場有什麼競爭力?

2.我們有什麼優勢?

3.不接軌,我們的玉米價格農民說低的承受不了,而國外的玉米價格卻比我們低的多的多。那麼接軌後會是什麼樣?

簡單的說有兩種情況:(1)大量的國外玉米傾銷我國。我們的玉米沒有一點市場;(2)由於我們的玉米價格高,也就是說我們的玉米市場價格讓國外有更大的利潤空間。比如前些年我們的玉米價格是1.01元/斤,報道報道說進口玉米口岸價0.3元/斤。如果接軌後,國外0.8元/斤傾銷我們,既佔有了我們的市場,又擴大了利潤。這種情況是變相的掠奪。

………

如此,您覺得接軌後對農民有什麼好處呢?

痛心!


衛興潤


中國玉米即將和國際市場接軌,對農民來說有什麼好處?

國內玉米市場在2016年取消臨時收儲政策之後,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逐漸建立,這幾年來,包括玉米的進口以及替代品的進口對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的影響在加大,國內玉米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聯動性在逐漸加強。

至於題主所說的中國玉米即將和國際市場接軌,不知從何說起。一方面,我國在加入世貿之後,對一些主要農產品進出口實行了保護政策,即對小麥、玉米、稻穀和棉花實行進口配額制,以避免國際市場糧源的進口和價格對國內相關農產品產業的衝擊。畢竟在目前我國農業的種植模式和農民的生產模式下,國內的農業發展基礎難以在短時間內承受來自國際市場的衝擊。



另一方面,國內玉米和國際市場接軌,更多的是體現在價格上的接軌,也就是說國內玉米價格與國際玉米價格接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南方銷區的玉米價格,與加徵25%進口關稅後的美國玉米價格基本相當。據測算,截止4月29日,美國美灣7月交貨的黃玉米到中國口岸完稅後總成本價1968元/噸,目前廣東港口東北產玉米成交價1930-1950元/噸。但若是不加徵25%的關稅的話,按照配額內1%的關稅來計算,國際玉米價格水平要明顯低於國內價格,意味著國際玉米仍然具有比較明顯的進口價差優勢。



綜合來看,國際玉米市場總體供需保持寬鬆,價格水平相比國內玉米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從考慮保護國內玉米產業發展,保護農民種糧收益出發,繼續實行關稅配額是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在目前國內種植成本居高等情況下,與國際玉米市場接軌對農民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


糧小咖


如果接軌,農民問題怎麼解決,中國的小麥,大豆,玉米等主要農產品的成本,都高於國外,一斤玉米補貼農民5角錢基本上可以。


中國人123qaz


聽說外國的玉米非常便宜。比中國的還要便宜。如果中國不讓私人養豬的話,與國際接軌。基本上再加上基本上差不多。食品的話用玉米比較多。估計,玉米可能會更便宜一些。


一分膽一分福


接不接規,對糧農來說都是兩個不滅的現實:利比紙薄和無利可圖。感謝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紅塵過客3557


玉米如和國際市場接軌,中國生產的的玉米更加廉價,現在種玉米沒利益可言,接軌後,中國農民將改種其他,不再種玉米。


雁南歸168


石油和國際接軌了漲的和植物油價格差不多了,如果玉米和國際在接上軌可就不用種玉米了就是種了玉米也就賣不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