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論 》——國家的軍事擴張與君主統治

《君主論 》——國家的軍事擴張與君主統治

東西羅馬帝國

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紹過本書作者的大略生平,也提到過到本書的一些內容,這次將仍舊以書籍的章節為主線,同時涉及一些歐洲的歷史(戰爭、政治、社會)。

PS:想到三種角度分析《君主論》,可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追求,也可以是歐洲近代哲學體系的“摒棄神學束縛的過程”,又或者是歐洲戰爭與政治史。受限於本人水平和時間,所以採用第三種。

《君主論 》——國家的軍事擴張與君主統治

佛羅倫薩

“意大利”暫時沒有查到確切的源頭,可以肯定的是,“意大利”是國家而非地理概念這一認知並非早就存在,甚至於直到17-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才會被(意大利地區的)學者們廣泛認同。那麼以意大利地區為主的文藝復興時期呢?卻多是移居國外和流亡者們,不在糾結於對方“威尼斯人、那不勒斯人、西西里人”等身份,共同構想出這個概念,包含了“家鄉”與“祖國”。

本書作者馬基雅維利,竟然也是“意大利”概念支持者,或許跟他的“失敗者”身份有關……本書的寫作,恐怕也有他希望“意大利”各邦國可以團結起來驅逐“外敵”的因素。雖然後世多指責作者其人及其書中對達成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權術追求,但在本書前面章節內並無太多體現。相比之下,“強大的軍隊”反而是核心因素,以下就具體介紹。

《君主論 》——國家的軍事擴張與君主統治

馬基雅維利

《君主論》實際上是為各種政治模式下的君主們提供統治建議,屬於名副其實的帝王術,有趣的是它與《商君書》一般,純粹的“理性”和“現實主義”(或許稱為功利主義更佳)角度,提及道德因素時,它們並非全面否決,而是告訴君王們,“道德”是結果。

本書根據“君主們”的統治模式、繼位方式等因素,將君主對國家的統治模式分為世襲、軍事征服、僭主、“巧取豪奪”、民意支持、政教合一等。

世襲君主

這是被馬基雅維利認為獲得君主權力最輕鬆的一種方式,我們恐怕也多數贊同——前提是不會有“聰明人”提醒我們秦子嬰、漢獻帝這種例子。

不開玩笑,本書不考慮那種人力無法改變的時期,只是告訴君王們如何做。如因為血脈又或者地位“理所當然”的獲得君主權位,這種君王只需要延續傳統維持現有統治體系的正常運行即可。

《君主論 》——國家的軍事擴張與君主統治

隋煬帝

《君主論》與《商君書》均提醒君王:如果您的能力不足,就不要亂折騰,任何君王都可以“廢祖宗之言”,卻不是任意一個君王都可以“立萬世不易之法”。

軍事征服式君主

本書原意是指外國入侵併佔據一個地區或者國家後,在當地新設立的“統治者”又或者“入侵國”的君王應該如何管理新佔領的地區及當地居民。

《君主論 》——國家的軍事擴張與君主統治

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在意大利歷史中,馬基雅維利所處的時代正是“意大利戰爭”時期,然而主導者可以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法國、西班牙,甚至可以是奧斯曼帝國,卻從不是當時的意大利各城邦。

當時的意大利強大的城邦有羅馬教廷(教皇國)、威尼斯、佛羅倫薩、那不勒斯和米蘭,他們大體呈現勢均力敵的態勢,直到外部勢力的入侵……

《君主論 》——國家的軍事擴張與君主統治

英法百年戰爭中的貞德

法國的第一次入侵削弱了美第奇家族力量,客觀上幫助佛羅倫薩共和國的建立,而後佛羅倫薩成為了法國藩屬,長期依賴僱傭兵的意大利諸城邦無法抵禦強大的法國軍隊,法國重點目標米蘭與那不勒斯迅速被法國征服。然而法國在當地的統治殘暴不得民心,又在征服後沒有給予“帶路黨”好處,以致他們同樣迅速的被趕出米蘭、那不勒斯。

正如本書對致力於擴張領土的君主所說,佔據新的領土後,至少要拉攏因“你”入侵而獲得好處的一派,以穩固在當地的統治,否則他們可以為了利益“投降”,也可以因為沒有獲利“背叛你”(雖然實際上的“從屬契約”並未達成)。

《君主論 》——國家的軍事擴張與君主統治

那不勒斯城堡

這正是一個國家入侵“意大利式”國家時所面臨的難題,當地民眾雖然樂於接受“入侵者統治”,僅僅是因為原本的“貴族統治”更加不得人心,如果“入侵者的君主”不能及時約束、處理“佔領軍”的暴行,他們被聯合反對,自然也是順理成章。

PS:《君主論》本身的觀點並不複雜,麻煩的是作者舉例和自身立場並不那麼“客觀”,我儘量結合《意大利史》《歐洲戰爭史》保證可信度,因此進度會有些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