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光族”到“月欠族”,是誰掏空了年輕人的錢包?

近日,日本的news-postseven新聞網在中國做了一則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小鎮中的青年群體有相當一部分是“月光族”,但其中“月欠族”已經佔到30%。所謂“月光族”,就是每月都會將剛到手的收入全部花掉的群體。然而最近這一群體中已經出現“進化”為月欠族的現象,也就是支出大於收入,不僅到手的錢沒有了,還會透支消費。

從“月光族”到“月欠族”,是誰掏空了年輕人的錢包?

而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網購的普及與移動支付的崛起。10年之前,中國的網購交易額尚且不到全球網購總額的1%,然而到了2016年,中國網購交易總額的佔比就已經在全球範圍內上升至40%,高達7900億美元。

而在網購群體中,年輕人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不過與更容易在這方面引起關注的身處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群體相比,中國的小鎮青年更傾向於網絡購物,因為相比於信息繁雜的大城市,小鎮還是較為閉塞的,所以這裡的青年對新信息的敏感程度反而要高於大城市中的年輕人。

與此同時,移動支付也迅速在中國普及。即使放眼全球,中國的移動支付體系的搭建和普及速度都是數一數二的。而這種支付方式與網購平臺緊密地結合,讓網絡購物變得更為簡單快捷,這種轉變對於年輕群體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磁場。

從“月光族”到“月欠族”,是誰掏空了年輕人的錢包?

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總是對一切新鮮事物感到好奇,與老一輩相比也更容易受超前消費觀念的影響。與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群體相比,小鎮青年普遍與父母住得更近,受到的經濟方面的照顧也更多,所以他們的收入可以更多地用於自身的消費方面。

此外,小鎮青年的閒暇時間比在大城市打拼的同齡人更多,這種閒暇會增加消費慾望。所以小鎮青年正在成為互聯網中新的消費力量。但問題在於,不論身處何地,青年群體中總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或被動地成為“月欠族”中的一員。

除了越來越發達的信用卡體系,中國互聯網中諸多的移動支付產品也都推出了非常便捷的超前消費的服務,可以一次性付款也可以分期,為提前消費提供了更多選擇。在移動支付的影響下,現金消費的比重大幅下降,就連發工資都是轉賬,工資更多時候對於人們來說就只是一串數字,再也沒有拿到現金時所產生的那種踏實感。

這種踏實感缺失的後果就是花起錢來也不會肉痛。更何況移動支付應用中超前消費的板塊都可以延期到下個月或者是更靠後的時間還款,所以在消費時甚至看不到金額的減少。這就很容易給年輕人造成一種“不用花錢”的錯覺,從而更加刺激了消費慾望。

從“月光族”到“月欠族”,是誰掏空了年輕人的錢包?

而這種消費慾望被充分刺激的結果就是無節制地透支消費,等到還款的時候才會意識到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花費了太多。有的人尚且可以償還,但還有許多人無力負擔債務,於是便出現了借網貸或是“以卡養卡”的現象,一些人因此陷入了惡性循環,最終後悔莫及。

可以說,網購與移動支付是刺激“月光族”乃至“月欠族”數量增多的重要條件,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深陷於此。歸根結底,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不被一些虛榮且無用的消費觀迷惑,就能減少變成“月欠族”的可能性,而互聯網企業也不應為了利益一味地引導年輕人超前消費,因為那樣只會造成更惡劣的後果,也不利於行業整體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