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不順,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因意氣用事受凌遲而死

1862年6月4日,英王陳玉成在河南延津縣受凌遲而死,年僅26歲,陳玉成玉成一死,李秀成一人孤掌難鳴,太平天國江山失去了一半。就在陳玉成敗亡之前兩年,他還第二次摧毀“江南大營”,追著清軍四處打,可如今卻受清軍凌遲而死,不得不說世事變化無常啊。其實,陳玉成之所以敗亡,在其西征武昌失利後,因喪失理智而犯下一連串錯誤時已註定。西征武昌不順,安慶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一步步走向絕地,最終因意氣用事被苗沛霖誘捕,受凌遲而死。

西征不順,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因意氣用事受凌遲而死

1860年5月,第二次摧毀“江南大營”後不久,洪秀全採納幹王洪仁玕“東下蘇杭,先奪取江南富庶地區,爾後西上奔襲武漢”之戰略計劃,命令李秀成為東征統帥,攻打浙江、江蘇,開拓新地盤。就在太平軍東征節節獲勝之際,曾國藩、胡林翼等統帥湘軍加緊圍攻安慶,從上游威脅天京之安全。

安慶,位於長江北岸,皖河入江處,西接湖北,南鄰江西,西北靠大別山主峰,東南倚黃山餘脈,素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稱,是太平天國首都西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湘軍加緊圍攻安慶,英王陳玉成便從東線戰場返回,聯合皖北捻軍開往桐城西南掛車河,試圖直接攻擊圍城湘軍,解除安慶之圍。可惜,在掛車河,陳玉成遇到老對手多隆阿馬隊,激戰時又遭李續宜從背後偷襲,大軍無法突破湘軍外圍防線,直接解除安慶之圍作戰失敗。

西征不順,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因意氣用事受凌遲而死

沒能直接解除安慶之圍,陳玉成便邀請李秀成前來助戰,希望合力擊敗湘軍,再創“三河鎮大捷”之輝煌,可李秀成以“蘇省未定,人心不穩,恐生他變”為由,婉拒陳玉成之請。李秀成拒絕配合,除了之前與陳玉成因爭奪地盤鬧矛盾外,更多的是想銳意經營蘇南,建立自己的基地,以增強在朝中之話語權。

李秀成不配合,陳玉成只好回到天京,請求洪仁玕出面做工作,希望李秀成能幫忙。礙於洪仁玕之面,李秀成只好答應配合陳玉成解除安慶之圍,共同應對西線戰事。但是,李秀成只是表面答應而已,根本沒打算下血本,因為他不想再做陳玉成之配角。

西征不順,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因意氣用事受凌遲而死

按照統帥部作戰計劃,大軍西征武昌,攻取湖北,迫使湘軍回援,從而解除安慶之圍,此為“圍魏救趙”之計,也就是複製摧毀“江南大營”之成功經驗。此次西征武昌,具體兵力部署如下:

陳玉成:從長江北岸進軍,經皖北入鄂東

李秀成:從長江南岸西進,經皖南、江西入鄂東南

楊輔清、黃文金:沿長江南岸趨贛北,牽制湘軍,為主力西征服務

李世賢:率軍經皖南入贛東,協助主力作戰

劉官芳:率兵圍攻曾國藩祁門大營(當時並未知道曾國藩在裡面),拖住湘軍

五路大軍以陳玉成、李秀成為主力,採取鉗形攻勢,預定於次年春會師武漢,以調動圍攻安慶之敵。其他三路主要是牽制皖南和江西湘軍,並伺機殲敵。

1861年3月,陳玉成率軍從安徽西征湖北,連下霍山、英山、廣濟、黃梅,一路所向無敵,前鋒距離武昌僅一百餘里。當時城內守軍僅兩千餘人,胡林翼為此大驚失色,直言:“笨人下棋,死不顧家”,還吐血數升,生怕老巢被太平軍攻佔,讓安慶之湘軍成為孤兒,重蹈“三河慘敗”之覆轍。

西征不順,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因意氣用事受凌遲而死

形式對太平軍相當有利,若是能一鼓作氣攻擊城池,四克武昌將不再是夢。可惜,陳玉成還是沒能拿下武昌,實現“圍魏救趙”之既定作戰目標。原因有二,一是英國參贊巴夏禮以武昌已經開放為由,勸其不要攻擊武昌,免得損害英國在武昌之商業利益,從而影響英國對太平天國政策。二是李秀成拖延進軍,陳玉成抵達黃州時,李秀成才剛剛出徵,此時則正在江西招兵買馬,拉攏從廣西回來的翼殿將士,童容海、汪海洋等便是此時加入忠殿集團。

陳玉成在黃州苦苦等待,就是不見老鄉李秀成前來,而大本營安慶又連連告急,陳玉成只好放棄攻打武昌之計劃,率軍東返,經宿松、石牌,於4月27日抵達集賢關,進逼圍困安慶的曾國荃部吉字營。陳玉成從湖北東返時,開始喪失理智。首先,他也動了保存實力之想法,將麾下最精銳的小左隊3萬人留在遠離主戰場的德安、棗陽、隨州,帶回集賢關的精銳估計只有兩萬,以致無法突破湘軍外圍防線,將洪仁玕、林紹璋所部援軍送入城內。

西征不順,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因意氣用事受凌遲而死

無法突破外圍防線,陳玉成心急如焚,進一步喪失理智。他直接跑去桐城找洪仁玕、林紹璋商議增援安慶之方略,並將小右隊放在集賢關外赤崗嶺,部分則駐紮在菱湖。陳玉成關鍵時刻離開前線,太平軍士氣深受打擊,沒了主帥的太平軍,自然鬥不過曾國荃、鮑超、李續宜等湘軍精銳部隊。赤崗嶺一戰,小右隊幾乎全軍覆沒,主將劉瑲林陣亡,陳玉成斷了脊樑骨。

小右隊覆沒後,陳玉成更加著急,也更加不理智,在桐城議事會上公開斥責各路將領作戰不利,洪仁玕、林紹璋被他罵得狗血淋頭,楊輔清、黃文金等將領雖不在桐城,也是受其一頓痛罵。此時的陳玉成雖說是全軍主將,但太平天國軍事統一指揮權早已不存在,陳玉成空有“總司令”頭銜,卻不能直接指揮各路兵馬,現在居然還得罪諸位將領,這就為日後受困廬州,無人救援埋下伏筆。

西征不順,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因意氣用事受凌遲而死

7月,湘軍攻克太平軍菱湖東岸十餘座營壘,截斷安慶城內全部糧道,城池陷落不可避免。此時,陳玉成理應放棄解除安慶之圍,開闢其他根據地,彌補安慶陷落之損失。但是,陳玉成不想就此放棄,他硬是讓各路援軍猛攻湘軍築起的堅固堡壘,與曾國荃打消耗戰,將廣大太平軍送進“絞肉機”,李秀成愛將吳定彩就是此時被坑死的。陳玉成此種損人不利已之做法,讓各路將領大為寒心。

9月,在明知不可為之情況下,陳玉成硬是讓楊輔清與自己一起衝鋒陷陣,分兵十餘路猛攻湘軍後壕,前仆後繼,輪番衝鋒十餘次,均為湘軍兇猛火力所阻,部隊傷亡殆盡。此時,陳玉成終於服了,於是率軍撤離集賢關,安慶隨之陷落,包括守將葉芸來在內的16000名將士全部陣亡。

西征不順,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因意氣用事受凌遲而死

安慶陷落後,陳玉成更加喪失理智,走一步錯一步,正如刀口餘生在《被擄紀略》中所說的:“英王得意時想怎樣就怎樣,失意時走一著錯一著”。事實的確如此,安慶陷落,陳玉成便開啟了敗亡之模式。

沒了安慶大本營,部下賴文光勸他:“務宜北連張苗以因京左,次出奇兵進取荊、襄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將廣,可圖恢復皖省,俾得京門鞏固,此為上策”,即是進兵湖北,開拓地盤,聯合河南捻軍,待實力恢復後再收復安慶,鞏固天京上游。此計乃上策,是安慶陷落後,陳玉成能東山再起之保證,可惜陳玉成直接拒絕,硬是跑去皖北廬州孤城。

到廬州後,老對手多隆阿率馬隊將城池團團包圍,陳玉成自知皖北待不住,於是讓陳得才、賴文光、梁成富、藍成春、馬融和、邱遠才等率兵去河南、陝西發展,試圖在關中建立基地。本已打算去關中發展,可苗沛霖一份“密函”就改變了他想法,陳玉成選擇相信苗沛霖,相信他能幫助自己東山再起。

西征不順,解圍失敗,陳玉成失去理智,因意氣用事受凌遲而死

苗沛霖,何許人也,反覆無常之小人,經常在清軍、太平軍之間轉來轉去,典型的牆頭草。陳玉成想去找苗沛霖商議大事,麾下將士可不同意,他們極力反對,認為這是自投羅網,白白送命。可是,陳玉成此時已經失去理智,失去了判斷能力,暴脾氣一上來,直接嚴厲斥責諸將:“本總裁自用兵以來,戰必勝,攻必取。雖虛心聽受善言,此次爾等所言,大拂吾意。”

可以說,陳玉成此時已經失去了理智,他太急於恢復實力,重振雄風,於是選擇相信苗沛霖,賭一下苗沛霖之人品。可惜,苗沛霖還真不靠譜,陳玉成一到壽州,立刻被逮捕,而後送往勝保軍營。勝保本打算招降他,可陳玉成不同意,還大罵勝保:“爾勝小孩,在妖朝第一誤國庸臣。本總裁在天朝是開國元勳,本總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即跑。”最後大聲喝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

1862年6月,陳玉成在河南延津縣受凌遲而死,年僅26歲。陳玉成雖因意氣用事而受凌遲處死,但其不受高官厚祿誘降之品質,還是令世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