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1858年5月,湘軍攻克九江,並乘勢直撲安慶。太平軍後起之秀英王陳玉成聯合捻軍,與忠王李秀成在安徽滁州烏衣會師,並將八旗名將勝保統率的滿蒙騎兵殺得人仰馬翻,幾乎片甲不留,勝保隻身落荒而逃。

8月,太平軍乘勝攻下浦口,突襲圍困天京( 南京)的清軍江北大營。江北大營在太平軍的猛烈攻擊下全線潰退,太平軍先頭部隊已進抵揚州。至此,清軍對天京北面的威脅已基本解除,京浦交通命脈得以恢復。為鞏固天京防守,洪秀全下令將天京江岸門外的江浦地區設為天浦省,並委派捻軍首領薛之元率兵據守。

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太平軍集結重兵攻擊江北大營,給佔領江西的湘軍造成了盤踞淮南的太平軍主力已悉數東進、安徽防守空虛的假象。湘軍悍將李續賓認為機不可失,於是指揮水陸大軍殺向安徽,目標是攻取天京上游的重要屏障——安慶。李緒賓計劃,先攻克廬州,再以此為基地佔領江淮的大片地區,以斷絕安慶、天京的糧食供給,再一舉攻奪長江鎖匙安慶。

由於當時太平軍主力大多已回援天京,安徽防守力量薄弱,李續賓進展順利,很快就攻佔了安慶外圍的全部據 點。不久,他親率6000湘軍精銳進擊位於巢湖邊上的三河鎮。

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三河鎮是廬州咽喉,太平軍在此設有糧倉,囤積了大量糧草,以接濟廬州、 安慶、天京等天國重鎮,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要地。三河鎮要是失守,安慶也就失去了屏障和依託,無險可守,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因此,三河鎮之戰,對太平軍和湘軍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太平軍統帥陳玉成不敢大意,他仔細考察了三河鎮一帶的地形特點, 認真研判敵我態勢,最終制定了誘敵深入、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略。

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李續賓誤判了太平軍的戰略意圖, 以為太平軍主力全部東進,三河鎮一帶的防守空虛,不足為慮,遂產生了輕敵冒進的麻痺思想,指揮部隊大舉進攻,陳玉成則率軍且戰且退,將李續賓一步步誘進了埋伏圈。

突然,響起一聲號炮,太平軍伏兵四下裡吶喊著衝殺出來,迅速包圍了李續賓的6000人馬,隨即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恰在此時,李秀成也從江蘇率軍趕來助攻增援。湘軍遭太平軍伏擊後,因猝不及防,頃刻間便遭重創,一下子就有千餘人死傷。

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陳玉成、李秀成合兵一處,督師猛攻,太平軍三河鎮守將吳定規乘機率部從鎮裡衝出,也加入了圍攻戰團。三路大軍將李續賓部湘軍圍得水洩不通,並抓住絕佳戰機,不停地發動攻擊。結果6000湘軍精銳全軍覆沒,李續賓曾數次組織突圍均告失敗,他見大勢已去,絕望地自縊而死,所部無一人逃脫。

三河鎮一戰,湘軍主力6000人被太平軍全殲,其中文武官員多達400餘人,就連曾國藩的親弟弟曾國華也未能倖免,死於亂軍之中。據說李續賓是湘軍元老,他辦團練的資格比曾氏兄弟還老,湘軍興起後他東征西討、能征善戰,以“扎死寨,打硬仗” 著稱,且屢立戰功,成了曾國藩足可依賴的左膀右臂,因此他和曾國華的死令曾國藩痛徹心扉。曾國藩為此曾痛苦地哀嘆:“三河之敗,痛失名將,更令湘軍元氣大傷”。取得三河大捷後,陳玉成、李秀成乘勝收復了大片失地,圍攻安慶的清軍也被迫撤圍,整個安徽甚至天京周邊的戰場形勢有了暫時的改觀。

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三河之役陳玉成全殲李續賓6000湘軍精銳,曾國藩親弟陣亡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