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之亡:再難的天險,也擋不住內憂外患

蜀國之亡:再難的天險,也擋不住內憂外患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所以,安坐蜀中的後主劉禪,恐怕沒有想到,魏國人來得這麼快。

這一年是公元263年。蜀國大將軍姜維得到消息,魏國大將軍司馬昭任命鍾會為鎮西將軍,主持關中軍事。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敏銳地意識到,魏軍正集結關中,厲兵秣馬,有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跡象。於是上表劉禪,請求調遣張翼、廖化駐守險要,以防突襲。

八百里加急,信抵成都。軟榻之上,劉禪一扭頭問了問身邊最寵信的宦官黃皓,哥們,咋整?黃皓迷信鬼神巫術,告訴劉禪,放心,蜀地艱險,敵人終不能至。於是,劉禪繼續高枕安眠。

蜀國之亡:再難的天險,也擋不住內憂外患

如此重要的軍事信息,關乎國家存亡,就這樣被一個宦官隨手按下刪除鍵、丟進了廢紙簍,而竟然,滿朝文武皆不知此事!

很快,劉禪就為他的“高枕無憂”,付出了亡國的代價。

五 道 伐 蜀,劍 指 司 馬

這一年,263年,魏國向蜀國發動了空前的、滅國性的攻擊。

魏帝下詔,五路大軍同時進發:

一路由徵西將軍鄧艾,率三萬人從狄道出發,攻擊甘松、沓中,以牽制姜維。

一路由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人,從祁山出發,攻擊武街橋頭,切斷姜維退路。

其餘三路由鎮西將軍鍾會,率十餘萬人,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三路進攻漢中。

蜀國得到魏軍進發的消息,派廖化前往沓中,援助姜維;再派張翼、董厥等進駐陽平關,作為各戰略要塞的支援基地。劉禪下令:各戰略要塞不準出戰,其他各軍全部退保漢城、樂城,各城守軍五千人。

蜀國之亡:再難的天險,也擋不住內憂外患

一攻一守,雙方擺好姿勢,戰爭隨機打響。

守 將 叛 變, 開 門 揖 盜

首戰成敗之於大戰,至關重要。

然而戰爭剛一開始,蜀國最重要的防守關卡之一陽平關就迅速失守。而方式又是最讓人無語的——守將叛變

叛徒叫蔣舒。之所以投敵,是因為心有怨念。

蜀國之亡:再難的天險,也擋不住內憂外患

史書載:蔣舒原來是武興督(武興防衛司令),因能力平庸,被朝廷換掉,隨後被安排到陽平關,協助將軍傅僉守關。於是乎,“舒恨,故開城出降。”

當時,攻擊陽平關的,是鍾會手下大將胡烈。蔣舒心懷詭詐,建議傅僉,不該閉城自守,而應出城迎戰。傅僉不允。

但蔣舒故作堅持,說,“你以守城為功,我以克敵為功。既然意見不一,那就各行其是吧。”隨後,率領他的部隊出城。

傅僉以為蔣舒真的是出城擊敵,所以毫無應變戒備。讓他萬萬沒想到,出了城的蔣舒,沒有亮出刀鋒,卻舉起了白旗,直接投降於胡烈。然後,又一個轉身,成為了魏軍的前鋒,乘虛襲擊陽平關。傅僉殊死格鬥、陣亡疆場。

陽平關失守。

關卡大破,魏軍遂長驅而下。而且,還順手牽羊,拿走了大量蜀國儲備的糧秣。

偷 渡 陰 平,奇 兵 入 境

鍾會所指揮的東路魏軍是主力,繼續向南推進。在險要之地劍閣,被蜀軍阻攔。據守劍閣的,是姜維。而姜維的部隊也是魏軍此次進攻最頭疼的對手。

蜀國之亡:再難的天險,也擋不住內憂外患

果然劍閣久攻不下,魏軍又糧秣短缺,鍾會難以支撐,打算班師。

但此時,鄧艾出一奇謀:蜀軍已受挫,應乘勢前進。可從陰平抄小路南下,抵達德陽亭(四川省江油市東北),之後便是一片平原,既可直撲涪縣(四川省綿陽市)。我軍入境,劍閣守軍定回頭救援涪縣。此時鐘會兵團便可暢通無阻。

鄧艾的方案雖然可行,但同樣危險。因為從陰平南下根本就無路可走。尤其進入山區,七百餘里,杳無人煙。鄧艾鑿山開路,遇水架橋,山高谷深,危險異常。但最終,鄧艾軍沿著懸崖絕壁,成單行魚貫前進,抵達江油。

敵人來得太突然了。

江油守將馬邈,開城投降。

敵 軍 空 降,綿 竹 失 守

蜀軍怎麼也想不到,魏軍竟然從一條最不可能的線路,“空降”到了蜀國境內。

鄧艾軍越過天險後,眼前一馬平川,直搗涪縣。

蜀國之亡:再難的天險,也擋不住內憂外患

蜀國方面派出了僕射諸葛瞻,迎擊鄧艾。諸葛瞻抵達涪縣後,便駐軍不前。尚書郎黃崇屢次勸諸葛瞻應迅速前進,控制山口險要,不要使敵人進入平地,但諸葛瞻始終舉棋不定。

你方猶豫不決,敵方卻在快馬加鞭。鄧艾大軍長驅直入,進入平地,擊敗了諸葛瞻的先頭部隊。

之後鄧艾寫信誘降諸葛瞻,諸葛瞻怒斬使節。

雙方激戰,終魏軍大破蜀軍,諸葛瞻及黃崇被斬。

劉 禪 投 降,蜀 國 滅 亡

鄧艾的這一支奇兵,繞路空降,直搗腹地。打破了蜀國軍隊的戰術對策,也徹底打碎了蜀國上下的心理防線。

敵軍突然進入平原,逼近京城成都。消息傳出,人民震動,陷於混亂,扶老攜幼,逃入山林。政府下令嚴厲禁止,然,崩盤之態,已無力迴天。

百姓驚恐,君臣亦然。

劉禪召集緊急御前會議,文武官員展開討論。而有趣的是,此時大家已經不再討論戰與不戰,而是十分默契的進入下一話題:投降的話,是投東吳啊,還是曹魏啊?最終決議,既然投,就還是找個廟大的投吧。

蜀國之亡:再難的天險,也擋不住內憂外患

隨後,蜀漢帝劉禪雙手奉上皇帝印信,投降曹魏。

公元263年,蜀國,亡。

(於此戰,蜀國之亡,亡於鄧艾奇兵。可於大勢,這支奇兵,也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