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壓黃巾起義後,強大的漢朝為何還是滅亡了?網友:內憂外患

爆發於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最終還是難以抵擋強大漢朝軍隊的圍剿,僅維持了九個月就被平息了。但是在黃巾起義被鎮壓後,握有強大軍力的漢朝依舊還是滅亡了,這又是為何呢?


鎮壓黃巾起義後,強大的漢朝為何還是滅亡了?網友:內憂外患

這場席捲了全國範圍民亂的爆發不是偶然,而是由於長期以來的乾旱,導致百姓顆粒無收。沒有飯吃的百姓不僅沒有等來官府的救濟,還要承擔官吏的盤剝,走投無路之下紛紛揭竿而起。這就是黃巾起義的背景,只要這樣的土壤沒有得到改變,起來造反的老百姓就不會減少。那麼平定了民亂後的漢朝政府著手解決了嗎?實際上漢靈帝等人依舊無視民間的疾苦,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這時的漢朝已經如同昔日的秦末,溫飽得不到解決的百姓成為各地農民起義軍的有生力量,亂民是越剿越多。


鎮壓黃巾起義後,強大的漢朝為何還是滅亡了?網友:內憂外患

黃巾之亂被漢朝平定後,羌人趁勢在涼州、幷州掀起叛亂,攪動關中的三輔地區不得安寧。漢朝不得不將清繳黃巾殘餘勢力的軍隊調往邊疆平叛,將剿滅反賊的任務下放到地方豪強的手中,支持豪強地主發展武裝進行自保。致使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官員藉著鎮壓黃巾殘餘勢力,擴充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打下了基礎。


鎮壓黃巾起義後,強大的漢朝為何還是滅亡了?網友:內憂外患

在邊疆清繳羌亂的軍隊也出現了私有化,直接分裂漢朝的董卓就是在這一時期迅猛發展。董卓作為涼州隴西地區的豪強,在漢朝涼人平定涼州的政策指導下,通過不斷抗擊反叛的羌胡勢力,逐漸成為漢帝國抗擊羌胡的支柱。自領兵征討羌胡、鎮壓黃巾軍以來,董卓因戰功顯赫,受到朝廷多次重用,不斷升遷。尤其是擊敗韓遂等人的進攻後,勢力日趨壯大,形成了一支以涼州人為主體,兼雜胡人和漢人的混合軍隊。


鎮壓黃巾起義後,強大的漢朝為何還是滅亡了?網友:內憂外患

漢朝用來保家衛國的軍隊,在與羌胡勢力的連連征戰中,逐漸演化為董卓的私兵。這樣的發展態勢顯然不符合漢朝歷來的政治規矩,難道就沒有替代董卓的大將嗎?皇甫嵩和朱儁等人都是這一時期鎮壓黃巾和邊亂的大將,戰績也是非常卓著的,但此時的漢朝政局混亂不堪。以張讓等十二個中常侍為首的宦官勢力,都是些只認錢不認人的狗東西,因為皇甫嵩和朱儁等人不願意賄賂他們,就在漢靈帝前面進獻讒言,有功不賞賜,無功則獲罪。董卓正是瞅準了這個空子,用大量的錢財為自己鋪路,戰敗也能得以升遷,因此才能在漢末複雜的政局中平步青雲,割據一方。


鎮壓黃巾起義後,強大的漢朝為何還是滅亡了?網友:內憂外患

宦官勢力的為所欲為,致使這些能力出眾的官員成了夜壺,只會在危急時刻拿來頂一下,其餘時刻撇在一邊,乃至逮捕入獄。敵視宦官勢力的士人在漢靈帝死後,再次聯合外戚勢力發起清君側的行動,試圖剿滅盤踞在皇帝身邊的閹人。最終的結果是宦官勢力與外戚勢力同歸於盡,以豪強世家為首的士人也沒能成為得利的漁人,董卓瞅準了機會入主中央,揭開了漢末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