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漢朝“包青天”,鐵面無私,懟皇帝,攔太子


漢朝“包青天”,鐵面無私,懟皇帝,攔太子

張釋之,字季,堵陽(今屬河南南陽)人,生卒年不詳,西漢時期法學家,著名法官,漢文帝在位時期,以捐官方式入仕,最初任職騎郎,因性情剛直,十年沒有得到升遷,後經大臣袁盎推薦,升任謁者。

張釋之得以接近皇帝,曾向漢文帝陳說秦亡漢興之道,改任謁者僕射,後歷任公車令、中大夫、中郎將、廷尉等官職。

張釋之任職謁者僕射的時候,跟隨漢文帝到上林苑觀賞老虎,漢文帝興致盎然,一口氣兒向上林尉提了關於飼養動物的十多個為什麼。

上林尉本就不善言辭,一緊張竟說不出話來,左右環顧。

此時,看管虎圈的嗇夫就上前代替上林尉回答,此人口齒伶俐,說得條理清晰,頭頭是道,表現出業務嫻熟,精明幹練。

漢文帝大喜,覺得當官就應該這樣,打算下詔以嗇夫取代不稱職的上林尉。張釋之表示反對,向皇帝委婉諫言說:“陛下如何評價絳侯周勃、東陽侯張相如這二位老臣?”

漢文帝說:“這二位都是德高望重的長者。”

漢朝“包青天”,鐵面無私,懟皇帝,攔太子

漢文帝

張釋之趁熱打鐵:“周勃、張相雖然稱得上長者,但是這二位都不善言辭,如今陛下提拔了口齒伶俐的嗇夫,很多官員就會效仿,秦朝重用文筆絕佳卻毫無惻隱之心的人,最終導致滅亡。”

漢文帝聽從了張釋之的諫言,沒有提拔嗇夫。

在回宮的路上,張釋之陪著漢文帝同乘馬車,一路上,漢文帝向張釋之詢問了秦朝滅亡的原因,張釋之據實回答,漢文帝很滿意,不久提拔張釋之為公車令。

“公車令”負責掌管宮門安全、夜間巡視皇宮、接待四方進獻、傳達朝廷徵召詔令等事宜。

張釋之擔任公車令的時候,太子劉啟和梁王劉揖(文帝少子)同乘一輛車入朝。

按照宮衛法令,太子和梁王經過司馬門必須下車,此刻,兩人仰仗身份高貴,公然違反法令,沒有下車,直接就闖進了宮門,守門的司馬不敢言語。

張釋之恰好在此巡視,立即追上太子、梁王,阻止二人入宮,同時以“過司馬門不下車為不敬”的罪名,向皇帝彈劾太子和梁王。

漢文帝非常疼愛這兩個兒子,不想給他們治罪,張釋之毫不讓步,逼得漢文帝沒辦法,竟摘下帽子謝罪。

薄太后得知消息,親自下特赦令,太子、梁王這才得以進入皇宮。

漢朝“包青天”,鐵面無私,懟皇帝,攔太子

薄太后

漢文帝不但沒有埋怨張釋之,反而覺得張釋之非同凡響,是個非常稱職的公車令,於是提拔他為中大夫,不久又升任中郎將、廷尉。

“廷尉”是司法最高長官,張釋之擔任廷尉時,嚴格執法,甚至在皇帝詔令和法律相相牴觸的時候,堅持維護法律的尊嚴,以剛直不阿,不畏權貴而著稱於世。

一日,漢文帝外出,車駕走到中渭橋,橋下有個人突然跑了出來,御馬受到驚嚇,漢文帝差點摔下馬車,馭手好不容易控制住了車輛。

漢文帝勃然大怒,命侍衛將此人抓捕起來,送到有司議罪。

廷尉張釋之負責審訊,依法判處此人“冒犯車駕,罰金四兩。”

漢文帝覺得處罰的太輕,於是很惱火,責問張釋之。

張釋之向皇帝解釋說:“法律是天子和天下百姓共同遵守的,不應該有偏私,此人依法就該如此判處,倘若加重懲處,如何取信於天下百姓?”漢文帝默然無語。

張釋之繼續說:“廷尉的責任是帶頭嚴格、公正執法,如果廷尉處罰不公正,地方官員就會效仿,久而久之,百姓就會惶恐不安。”

漢文帝釋然,認為張釋之說得很有道理。

還有一次,有個盜賊偷走了漢高祖廟中的玉環,被衛士捕獲,漢文帝大怒,詔令廷尉張釋之嚴加懲處。

張釋之審訊後,判處盜賊斬首示眾。

漢文帝覺得應該誅滅九族,張釋之說:“依照法律,盜賊盜竊高祖廟器物,最高的懲罰就是斬首。若將此人誅滅九族,將來有人去長陵(漢高祖陵墓)取土,又將如何懲處?”

漢文帝和薄太后商議後,覺得張釋之的判決是很恰當的。時人讚譽道:“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

漢朝“包青天”,鐵面無私,懟皇帝,攔太子

漢景帝

漢文帝去世,漢景帝即位後,對當年遭遇張釋之彈劾一事耿耿於懷,將張釋之貶為淮南國相,很多年以後,張釋之卒於任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