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孔子的信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拒绝做隐士?

诗夜城主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出自《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在一般人看来,孔子迂腐,不识时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实这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先驱者必孤独,大智者必少知音,理解他的人远在后面的世纪!

孔子为什么拒绝做隐士?隐士们认为世界无救了,只能救自己。但孔子知道世界还有救,即使在他所生活的时代暂时无救,但坚持追求,在未来,这个世界也一定会有救!所以他是那样的坚决,那样的“倔强固执”。

尽管为了理想处处碰壁,灰头土脸,“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但孔子依然推行“大道”,至死不渝。这就是孔子这位“悲剧英雄”令人敬佩的地方。

是啊,天下“洪水滔滔”,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天下无救了吗?我们都只能等待,“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吗?世人都会象“隐士哲学家”道家所想的那样自我完善而天下大治吗?不,总得有人挺身而出,积极入世去拯救这个世界啊。是的,螳臂当不了车,但这只“螳臂”可以释放一个信号,甚至可以成为一面旗帜,成为一种呐喊,向世界宣告:这里还有“喘着气的”,人,并没有死绝!


金风359


隐士的“围追堵截”

一天,孔子和弟子们迷了路,找不到渡口,就让子路去问路。田里有两个正在耕作的农民,子路就去问他们。一个叫长沮的高个子问,那个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不仅没告诉渡口的方向,还狠狠地“损”了孔子,说他自己应该知道路。言外之意是,孔子东奔西走,就是要给世界指明方向,那他就应该知道路在何方。另外一个长相凶恶的桀溺更加直接,天下都一样纷乱无道,你们跟谁一起去改变这种现状呢?你与其跟随孔丘那种避人的人,还不如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显然是想“策反”子路,别再跟着孔子干了,跟着我们种地吧。

子路一头雾水一无所获,回来向老师说了。孔子听了怅然若失,叹息道,“人是不能与鸟兽生活在一起的,我不同这世上的人在一起,还同什么在一起呢?假若天下有道,我孔丘就不会来改变它了”。

孔子在卫国时,心情苦闷,就敲起磬来。一位背着草筐的老农听到孔子击磬,说道,有心思,在说没有人了解自己啊!既然没有人了解,那就算了。诗经上说,“水深,就穿着衣服游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老农的话中有话,“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不能与时俱进,光在这里暗自神伤有什么用?孔子一听,这显然是个高人,自己就是“伯牙”,老农就是“子期”啊,“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想和他交朋友,但那老农背着筐子走远了。

十四年中,孔子遇到过形形色色的隐士。那些隐士们对孔子四处流浪、吃苦受累、遭人白眼的求职生涯很不理解,认为在这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想“恢复周礼”的梦想,很不合时宜,全是“无用功”。

隐士们像能预知孔子的行程一样,提前“埋伏”在大街上、渡口边、田地里,等孔子来。他们有的冷言冷语,有的好言相劝,还有的讽刺挖苦翻白眼。总之,隐士们费了很大力气想劝孔子“改邪归正”,让孔子改变“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和他们一样 “知其不可为而逃之”。

纵然在事业遭受挫折时,孔子有过退隐江湖的想法,但天下如此混乱,总要有人承担起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无论遇到多大困难,自己都要坚持下去,死而无悔。


好玩的国学


按《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即子路在石门过夜。早上守城门的人说:“你来自哪里?”子路说:“来自孔氏。”守门人说:“是那个明明知道不可为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这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的来历和出处。

我以为,钱穆的说法为佳:“君子之仕,行其义也。天下事不可为,而在君子之义则不可不为。已知道不行,而君子仍当以行道为天职。此晨门可谓识透孔子心事。”

再按《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只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以上重点内容在隐者桀溺对子路所说的一番话:

“滔滔浊水,天下皆是,而有谁能改变呢?你与其跟随躲避坏人的人不如跟随我们这些躲避世事的人。”说完后,桀溺继续耕作不歇。子路回来报告。孔子惆怅地说:“我总不能和飞鸟走兽一起生活吧。我不和黎民百姓在一起还能和谁在一起呢?天下有道的话,我才不会去汲汲以求改变呢。

按《论语·微子》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这是子路代表孔子说出的无奈:“道是行不通的,我们早就知道了。”

以上所选的《论语》三则,足以证明:孔子师徒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清晰客观的评估,而难能可贵的是,明知如此,依然不放弃担当天下的大义,“而天命之在吾躬,则有其必当为”(钱穆语)。

所以说,孔子的人生注定了其具有悲壮色彩,令人动容。孔子曾说过:“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对于天下事,只要合乎道义,只要我认为,是我该担当的责任,不管结局如何,绝不逃避,都要做到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孔子当为千古一人!




华年1979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儒家极为重要的行事准则之一,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原文说: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也?”

这话本来是孔子本人的行事准则,当经过弟子们的传承,于是慢慢变成了儒家最为重要的救世情怀,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崇高理想和道德追求,而这其中本身就有孔子处于政权割据的时代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但这种抱负充满了许多的困难和挫折,面临着很多的难题,那些苦难有许多很可能都是一个人无法预料的,甚至是人们无法阻挡的,但是并不是因为看起来做不到的事情就不去做,而是去行动了就会对这件事产生裨益。

所以,儒家强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本身就是积极的,坚韧的胸襟,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行事态度和信念,“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非常精准的形容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追求和态度。

虽“明知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态度,而“杀身以成仁”则是一种追求,李敖所写的《北京法源寺》里的谭嗣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当然也包括李敖本人,他们都身怀救国扶命的远大理想,又怎么会隐世呢?可见儒家本身就是积极的入世。


无饮我泉


雲漢鑫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孔子坚持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救民于水火的历史责任的真实写照!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是黎民百姓饱受战火摧残的时代。历史赋予了孔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恢复天下的安宁和统一,使人民能安居乐业。

而恢复天下安宁和统一唯一的希望就是重新树立礼乐制度的法律权威,但要推行这个理想真是谈何容易,故孔子也只能选择“强为之”。

作为圣人的孔子是知道他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他所做的就只有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矣了,壮哉!孔子。

孔子将他的学说和奋斗精神留在人间,他寄希望于后人能够一代一代干下去,相信孔子的政治理想终有一天会实现的。

老君曰“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也”。显然孔子在他的使命没有完成不前,孔孑是不可能选择隐修生活的。后世的诸葛孔明同样也是沒有完成其光复汉室的使命,而无缘隐修生活也是这个道理!

事实上一切杰出的人物都希望自己最终走向隐修的生活,而能否走向归隐的道路,则完全取决于他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逸美轩居士


孔老夫子他老人家的信条是什么,即使穿越时空去见到他老人家,亲自问一问,看一看,也不见得找得到真实的答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后人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孔夫子带上的帽子而已。从佛家的释迦牟尼,到儒家的孔子,世间大道他们了然于胸,出世与入世于他们而言是一样的,大隐隐于市而已。

据史料记载,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祖上是宋国栗邑贵族,先祖在历代为官。胜于世家的孔子童年并不快乐,3岁时父亲病逝后被驱逐至曲阜確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十五岁时孔子已励志做学问,20岁起想走仕途,30岁时小有名气,开始得到君王赏识,同时也遭遇了同行的嫉妒与加害。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而据史料记载,孔子的周游列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因为当时的鲁国季氏掌权,季氏掌政与孔子理念相悖亦不想重用孔子,孔子失望游走他乡。

孔子的主要成就是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创办私学,发扬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而众所周知的《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语录。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他老人家的思想的成熟也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的。透过《论语》里的文字,我们可以大概找到一些孔夫子的“影子”,去妄自揣测一下他老人家的思想和理念。

孔子有个弟子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强不可杇也。”孔老夫子也骂人,而且骂人的样子很可爱,而在教育弟子这件事上,他老人家也是因材施教,朽木与粪土之墙并没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老人家又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以前他听人说就相信这个人,而现在他需要既听人说又要看此人的实际行动。通过宰予这件事,他又联想到自己的识人端事,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孔子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推崇中庸的人,我想不会执着于不可为而为之。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孔老夫子的言行与思想都体现在了《论语》中,那里面的孔夫子才是完整的,鲜活的,要了解夫子,不要道听途说,打开《论语》用心去学习和体会那个智慧博学充满正能量的夫子吧。


不落红尘不悟空


孔子的信条是什么,他老人家啥时候告诉亲口告诉你的?

净是瞎扯,乱七八糟。

为了50块也是够拼的。

连脸都不要了,自己不懂的东西可以胡编乱造,指手画脚,这是什么世道啊?

悟空,你这些子子孙孙不厚道不地道。

咋整呢?😓😓😥

你再不出手,得请佛祖找你谈话了。

😌😌😌😌





观沧海GCH


儒家是入世的,以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建功立业为人生追求的目的……这样的人生目标,鼓舞着许多人奋斗……然后,临终时,发现作了一场梦……啊的一声,不知道去哪里了……这个不能够真正彻底的出离苦,不如佛法的境界高。佛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慈悲智慧的指引一条光明解脱离苦得乐之路,行路靠自己。……南无阿弥陀佛


医儒释道


虽然濡雅,但他是入世之人,雄怀博大,有担当和教化的理想,毅力超凡,虽为一介书生,全心投入安邦兴邦大业,隐士与他无缘,是个学以致用的超级书生。


手机用户52438982457


比如你明明知道,或天下父母辈们都知道,读识书就会去当官,当官就会去害人,当官就会执大权,然后就会早死!或者是后代无传!但还不得于而赶孩子读识与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