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食其被烹杀,难道都是韩信的错吗?

郦食其被烹杀,难道都是韩信的错吗?

刘邦派韩信去攻打齐国后,之后又派郦食其前去做说客,齐国的田广听了郦食其一番话后欣然诚服于汉王,与老郦把酒言欢。

可是这一切美好景象,都被韩信这家伙一记炮火炸得灰飞烟灭,最后可怜的老郦被活活烹了,田广则丢下老巢逃之夭夭,世人都说韩信这家伙太不厚道,把别人死的死,逃的逃,自己却逍遥自在当起了齐王!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人都中了刘邦的计,不信?请听我慢慢道来。

郦食其被烹杀,难道都是韩信的错吗?

01、刘邦一贯讨厌、轻视儒生

刘邦出生农民家庭,却不愿从事劳作,一心想出人头地,他有着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情。

同时他也非常讨厌尘世的俗理,繁文缛节,对于满口之乎者也的儒生更是厌恶。因为在他看来夺取江山,靠的是真枪实弹地干,而不是靠三寸不烂之舌。所以他从心底里是讨厌和鄙视儒生的。

刘邦讨厌儒生到什么样的地步呢?如果有儒生戴着帽子来拜见他,他就立刻掀掉他们的帽子,丢在地上,然后把帽子当作尿壶,尽情撒上一泡尿,狠狠羞辱一番后,把他们轰出去为快。

辩士陆贾因为成功说服南越王尉他臣服刘邦,刘邦很高兴封了陆贾为太中大夫。陆贾自以为很得汉高祖器重,于是总在汉高祖面前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

高帝大为光火,他早就对他的喋喋不休厌倦了,大声呵斥道:“我是靠马上得天下的,你天天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我们再来看看刘邦初见郦食其的情形,他大大咧咧地斜躺在床上,伸着两只臭脚,由两个女人伺候着洗脚。

这也许是刘邦接见慕名来投靠的有志之士的标配吧,记得英布见到刘邦这个接见仪式,气得都想自杀了。

刘邦还大骂郦食其这个臭儒生,可是郦食其却不紧不慢地说:“如果你想推翻昏庸无道的秦朝,难道是这个样子对待长者吗?”刘邦立马起身穿衣服,对待郦食其恭敬有加。

其实刘邦感兴趣的是推翻秦朝的策略。在他的心里看重的是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而不是区区一个儒生。

郦食其被烹杀,难道都是韩信的错吗?

02、刘邦派出郦食其只是为了夺下齐国做双保险,至于郦食其的人身安全全然未做考虑

当刘邦派韩信去攻打齐国时,他心里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的。齐国是田广为王,由骁勇善战的田横为相,占领了大小七十多个城池。

韩信当初收服赵国五十多座城邑就用了一年多,如果要收复齐国七十多座城邑不知胜算几何?而且当时刘邦还要对付项羽的军队。所以一心想快速拿下齐国,刘邦又派出了郦食其。

这样就相当于有了双保险,至于郦食其有什么后果,刘邦不是没想到,而是根本不在乎。他在于乎的是夺取齐国的地盘,至于郦食其有什么结果,他全然不会放在心上。

想当初,刘邦被项羽追杀的路上,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一点,三番两次地将自己的儿女丢下车去。

后来项羽将刘邦的父亲抓起来,以此胁迫刘邦,刘邦却嬉皮笑脸地说:“我们是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把我父亲煮了,麻烦你分一碗肉羹给我

。”

可见,刘邦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连自己父亲和儿女的性命都未放在心上,何况一个儒生呢?

郦食其在临死前已经明白了自己被刘邦牺牲掉了,当田横对他说:“如果你能说服韩信,我就让你活下去,如若不然,你就死路一条。”

郦食其明白韩信是奉刘邦之命前来,而且此时的韩信立功心切,断然不愿意和平解决此事。

郦食其明白一切都成定局了,所以大义凌然地说:“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不怕被人责备。要老子去说服韩信,做你的美梦!”

就这样,齐王田广把他烹杀了。

郦食其被烹杀,难道都是韩信的错吗?

03、刘邦在这件事上做好了善后工作,尽情显示了自己仁义的一面

刘邦在得知韩信拿下齐国,郦食其被烹的事情后,并没有对韩信,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有半分埋怨。

说明一来韩信的所作深得刘邦之心,二来牺牲区区一个动嘴皮子的儒生,对于刘邦来说不足挂齿。

反而是对于韩信自立为齐王这件事,让刘邦大为恼火。所以在刘邦心里,为他打江山才是第一要务。

后来,刘邦夺取天下分封天下时,依然没有忘记郦食其,他分封了郦食其没有什么军功的儿子郦疥为高粱侯。

他的这一举动让世人大为感动,成功替自己洗白。众人都觉得刘邦其实是顾念君臣之情的,郦食其之所以被烹杀,完全是因为韩信这小子太不仗义了。

其实刘邦才是整件事的始作俑者,韩信只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由此成了千年背锅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