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战无不胜、后半生衰神附体的后燕名将慕容农(下)

本文参考了廖基添《慕容农与后燕兴衰——以“列人集团”为中心的考察》。

上接:



诸神黄昏

慕容垂知道北魏必为后患,决定自己征讨。祸不单行,当初慕容农的老战友平规在奉命从冀州出兵时,竟然和弟弟平翰一同造反了,虽然很快被平定了。

燕魏再战时,没有参加参合陂之战的慕容隆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率领的龙城军成为了此战的生力军,而且没有败于北魏的心理阴影,效果显著:

三月,庚子,燕主垂留范阳王德守中山,引兵密发。逾青岭,经天门,凿山通道,出魏不意,直指云中。魏陈留公虔帅部落三万馀家镇平城;垂至猎岭,以辽西王农、高阳王隆为前锋以袭之。是时,燕兵新败,皆畏魏,惟龙城兵勇锐争先。虔素不设备,闰月,乙卯,燕军至平城,虔乃觉之,帅麾下出战,败死,燕军尽收其部落。魏王珪震怖,欲走,诸部闻虔死,皆有贰心,珪不知所适。

袭破平城,杀死拓跋虔,慕容农有份。同样因为没有参与参合陂之战而完整的还有慕容盛的蓟城军和平规的信都军。慕容盛是慕容宝的庶长子。

然而,燕军路过参合陂时,全军上至慕容垂夏至小兵都出现了巨大的情绪波动,本就老迈的慕容垂因此病情加重,不得不班师,从而未能把握住这次消灭北魏的最后机会。


孤家寡人

慕容宝登基后,无论是后燕的国运还是慕容农的个人命运,都走向了末路。

慕容宝刚登基,就逼死了自己的后妈,谁让她向父皇吹风想废掉自己、另立其他二人为储君的?

慕容垂的遗孀叫段元妃,是慕容垂原配段氏的侄女,所以和继子慕容宝其实是表亲,自己生有渤海王慕容朗和博陵王慕容鉴。但是,她干预立储并不是出自私念,因为她提名的储君并不是她的儿子们,而是能力拔尖的慕容农和慕容隆。而同样拔尖的慕容麟,在她眼里却是必须除掉的祸害。但慕容垂不予采纳,而且对段元妃这种后宫干政、离间父子的妖后作风大加批判。

于是慕容麟成为了逼死段元妃的帮凶也就不足为奇了。段元妃临死骂慕容宝:逼死继母,社稷必亡!

但慕容宝对潜在竞争对手慕容农和慕容隆仍然十分信任,任命慕容农为都督并、雍、益、梁、秦、凉六州诸军事、并州牧,镇晋阳,抵御北魏入侵。

然而:

燕辽西王农悉将部曲数万口之并州,并州素乏储粮。是岁早霜,民不能供其食。又遣诸部护军分监诸胡,由是民夷俱怨,潜召魏军。戊午,魏军至阳曲,乘西山,临晋阳,遣骑环城大噪而去。燕辽西王农出战,大败,奔还晋阳,司马慕舆嵩闭门拒之。农将妻子帅数千骑东走,魏中领将军长孙肥追之,及于潞川,获农妻子。燕军尽没,农被创,独与三骑逃归中山。

又来了一个坏事的,连名字也和参合陂之战中的坏事者一模一样也叫慕舆嵩。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缘分。托他的福,慕容农不但成了光杆司令,更成了孤家寡人。

当初那个军纪严明、驭下有方、助父成事的少年哪去了?他是在什么时候走失的?

其实,事情要从参合陂大败,甚至更早说起。


釜底抽薪

慕容楷曾任兖州刺史,镇守东阿,慕容绍曾任青州刺史,镇守历城。这两人都是慕容农的合作伙伴。而慕容农的心思也并不单纯,利用讨伐余岩和高句丽的机会,将原本的平州刺史慕容佐排挤掉了。

慕容农及其列人集团的巅峰是392年,当时,他的堂兄章武王慕容宙以兖、豫二州刺史镇守滑台,慕容楷为冀州牧,慕容农镇守邺城。慕容宙是慕容垂弟弟的儿子,早在前燕年间就曾在慕容德指挥下打败过东晋,当初也是和慕容农一起逃出邺城的战友。

但是,慕容垂为了确保慕容宝顺当继位,让慕容宝录尚书事,又用慕容宝的庶长子慕容盛镇守蓟城,这是提高嫡子慕容宝的影响力;在灭西燕的战斗中,他调发慕容楷、慕容农治下的军队,却故意在邺城西南逗留了一个多月,表面上好像在迷惑慕容永,实际上是给新任的邺城长官也是慕容宝的庶次子慕容会争取时间,这是降低庶子慕容农的影响力。

慕容农略地青、兖,表面上是夙愿得偿,但实际上,这是他被亲爹玩了一手釜底抽薪的后果!

再说参合陂大败。表面上最大的输家是慕容宝,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慕容宝只不过损失了名声,可慕容农失去的可是实实在在的实力啊!慕容绍、尹国就不说了,慕容农率领前往并州的部曲只剩“数万口”,其中一大半还不是战斗人口,名义上都督六州,实际上却只能管一个“素乏储粮”的并州,焉能不败!

虽然慕容垂有故意让慕容宝统军立威,但以此败给后燕造成的元气大伤,可以排除慕容垂故意借刀杀人,他只是想借此名义让慕容宝接手慕容农的军队,只是后果太出人意料了。而以平规、平翰的败亡速度,亦可见其仓促,不像筹划已久的谋反,更像是不得不为的逼反,但反正慕容农元气大伤,冀州也被慕容垂收走了。

这些才是慕容农短短数年间由个人巅峰突然沦为光杆司令的深层原因;慕容垂既是君,又是父,就算给他挖了坑,他流着泪也得跳下去。


弃守中山

慕容农乃至后燕的霉运并没有因并州失守而终止,当魏军杀奔后燕都城中山时,慕容宝打发慕容农出屯安喜,并且采纳了慕容麟的坚守不战之策,让主战的慕容隆十分郁闷。

前面提到过慕容农的战功簿上,有一笔是全歼丁零人故堤。其实故堤是个诈降的刺客,他杀死了慕容暐的弟弟、当时的冀州刺史乐浪王慕容温,所以才被慕容农追杀。当初后燕复国时,慕容麟和慕容温是一队,慕容温死了,冀州刺史被列人集团的慕容楷继任,慕容麟和列人集团之间生出疑忌并不奇怪。而且慕容麟、慕容温当初的复国活动正是在中山进行的,于公于私,慕容麟坚守中山还需要别的理由吗?

这时候,段元妃的乌鸦嘴奏效了,慕容麟果然造反了!虽然他失败逃跑,但慕容宝能干的儿子清河王慕容会的援军正在路上,万一被慕容麟遇到忽悠了去抢占龙城怎么办?

慕容隆的建议很简单:跑!一定要跑在慕容麟前头!

慕容宝听从了,而且要带着慕容农和慕容隆一起跑。

慕容农的部将谷会归劝慕容农说:城中都是参合陂之战的烈士家属,他们都希望拥立一位慕容氏带领他们对魏作战,您应该留下,等击退敌军安定地方了,再迎接皇帝回来,也不是不能做忠臣啊!

慕容农听了,觉得大逆不道,想杀谷会归,却又可惜其才,说:“只能如此才能指望活下来的话,不如就死!”

同样,慕容隆也没有被手下说服。


恶侄害叔

且喜慕容会的军队没有被慕容麟夺取,与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以及慕容宝的庶长子长乐王慕容盛、太子慕容策及他们所率的万余骑顺利会师。

但是,慕容会自己却是一颗比慕容麟更可怕的地雷。

当初,慕容垂看好慕容会,临终要慕容宝立慕容会为太子。但慕容会不嫡不长,慕容宝又偏爱嫡子慕容策,慕容盛也见不得同样是庶出的弟弟超车,诸王也都希旨力挺慕容策,导致慕容会落空。慕容策是个美少年,就是比较年轻,人也不聪明。

总之,慕容会心理失衡了。慕容宝有所觉察,就重新安排兵力部署,把慕容会的军队转给慕容农、慕容隆统领,慕容会更怨恨了。正好这时,魏军在夏谦泽追了上来,慕容会暂时没空和长辈们计较了,迎敌要紧,和慕容农、慕容隆一起将追兵杀得大败,追奔百余里,斩首数千级。

但是慕容会也没空沾沾自喜了,慕容农、慕容隆都曾经是龙城的地方长官,都有一定的基础,有辈分,有地位,有名望,万一到了龙城,我往哪搁?也许这才是这两位不肯留守中山的真实原因吧!

而慕容会的幽、平旧部也都和慕容会穿一条裤子,不想去给慕容农和慕容隆打工,就向慕容宝请求跟随慕容会一起回去解围,再来迎驾。然而慕容宝左右都觉得慕容会一旦取胜,必然自立。慕容宝本人也推脱了,并且对慕容农、慕容隆说早晚要除了他。那哥俩当然是选择疏不间亲,希望慕容宝别和自己亲儿子搞得那么僵,而且社稷如此危险,慕容会既有勤王之功又有威望贡献,怎么能杀呢?

慕容宝说:“等他造反了,肯定要先害他的叔伯们,再杀我,到时候你们别后悔!”

一语成谶。觉察到危机的慕容会怎会坐以待毙,先下手为强了,只是有些发展出乎他的意料:虽然如愿铲除了慕容隆,但慕容农竟然在伤得头颅破裂、脑子外露的情况下生擒了刺客仇尼归,跑到山里去了!

等慕容农再次出山,等待他的却是慕容宝的呵斥和逮捕令——毫无疑问,慕容会恶人先告状了,反咬了慕容农一口。

行军途中,慕容宝召集群臣,一边吃饭,一边商议该给慕容农定什么罪,但是,聊着聊着,慕容宝给卫军将军慕舆腾使了个眼色,慕舆腾把兵器砍向了慕容会的脑袋!

慕容宝才没有相信慕容会的诬告呢,这一切都是一个局。虽然没能当时击杀,导致慕容会逃到自己军中彻底和亲生父亲翻了脸兵戎相见,但很快就被镇压了。

这时候,慕容宝也没必要和慕容农继续演苦肉计了,亲自给慕容农裹伤,终于让慕容农大难不死,任其为左仆射,不久拜为司空、领尚书令。


晚节不保

永康三年(398年)正月,中山失守的消息传来。在皇帝和三位名王都跑了的情况下,中山还守了那么久,可见慕容麟虽然是个地雷,当初主张的坚守之策却未必失策,而慕容隆的主战反而怕是存了“赢了则我有大功,输了就跑去龙城”的私心。

慕容宝闻讯,就急于南征,收复旧都中山。慕容农提出刚迁都,不可急于南征,应当派军袭击库莫奚,取其牛马以充军资,再观察虚实,待明年再议南征,总算劝阻住了。但不出一个月,慕容宝就被抚军将军慕舆腾说服了,不顾慕容农、慕容盛反对,执意南征,以慕舆腾为前军大司马,慕容农为中军大司马,慕容宝亲自为后军大司马,步骑三万,连营百里,屯乙连。

燕军刚离开龙城,慕容隆旧部段速骨就利用诸军的厌战心理反叛,迫使慕容隆之子高阳王慕容崇为首,杀害宗室诸王,慕容宙及段元妃的两个儿子慕容朗、慕容鉴就在其中。

慕容宝率十余骑逃奔慕容农大营,慕容农出迎,左右抱住他的腰,要他先观察一下,但当慕容农拔出刀,他们也就阻止不住了。慕容农出营见了慕容宝,又派快马持信追回慕舆腾的军队。慕容宝、慕容农引兵回大营,讨伐段速骨等。但是:

农营兵亦厌征役,皆弃仗走,腾营亦溃。宝、农奔还龙城。长乐王盛闻乱,引兵出迎,宝、农仅而得免。

虽然众人在留守的慕容盛迎接下,暂时躲过一劫,但麻烦却没有完结,段速骨叛军一不做二不休地包围了龙城。慕容垂的舅舅也就是慕容宝的舅爷尚书顿丘王兰汗还给段速骨做内应,调离守军,导致守军人少,好在慕容盛从百姓中聚集到一万多壮丁。段速骨的同谋只有一百余人,其他都是被其裹胁的,并没有死战的决心,其实是没有前途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实战的检验:在白天的攻城战中,由于守军奋力作战,叛军死了数百人。

然而,很快守军就崩溃逃散了,龙城失守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慕容农,被他们视为战神的精神支柱,竟然出现在城下,出现在敌军当中!

段速骨杀入龙城后,纵兵杀掠。他的谋主阿交罗说:慕容崇不过是个“幼弱”的小娃娃,不如拥立慕容农为主。

慕容农是在兰汗诱导下秘密出城投敌的。做了大半辈子的忠臣和追随慕容宝鞍前马后的好兄弟,到头来却落得晚节不保,看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兰汗不仅是慕容农的舅爷,当初也曾是慕容农列人复国集团的积极分子,如果再结合列人集团的基本盘在龙城这一点,是不是就容易理解段速骨、兰汗不择手段,即使和皇帝撕破脸也要反对后燕朝廷重返中山的言行了呢?是不是也容易理解为什么慕容农会相信兰汗了呢?

再可怕一点,出身慕容隆旧部、差点拥立了慕容农的段速骨对慕容农来说,真的是敌非友吗?

段速骨之所以只能“差点”拥立慕容农,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其他人没给机会。这时正被他囚禁在殿中的慕容农还来不及等到天子仪仗,就等来了死神——慕容崇的亲信鬷让和出力犍及时出手,对阿交罗和慕容农进行了肉体消灭。

这一次,再没有一位兄弟能把慕容农从鬼门关拉回来了。然而,事情有两面,如果一不小心当上了叛军的皇帝,他怕连“桓烈”这个美谥也得不到了。

前半生战无不胜、后半生衰神附体的后燕名将慕容农(下)



后记

列人集团最后的旗帜是慕容楷的儿子慕容奇,他协助慕容盛消灭了后来弑君篡位的兰汗;然而,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了他的结局。而慕容崇兄弟也成了慕容盛稳定政局的牺牲品,列人集团连少主公也没有了。

列人集团是后燕复国的主力,也是稳定后的政权的中坚力量,即使尾大不掉,最好的结局也是被朝廷瓦解吸收;然而,列人集团没有了,后燕也快完了;虽然还有一支足以支撑起一个国家的集团存在,但是很遗憾,他们已经另起炉灶,他们未来的国号叫南燕,他们的首脑叫慕容德,立国于慕容农曾经战斗过的青齐大地上。

前半生战无不胜、后半生衰神附体的后燕名将慕容农(下)


话说回来,“幼弱”的慕容崇也不是一个全无主见的娃娃,他曾经保护了一位叔叔免遭段速骨所害。

然而,这位叔叔,是河间王慕容熙……

前半生战无不胜、后半生衰神附体的后燕名将慕容农(下)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