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玉米臘熟期有少部分農民給玉米去頂起什麼作用?為什麼還有很多農民不願意去做呢?

ta164032303


玉米臘熟期去頂,就是在玉米籽粒灌漿完成、籽粒有一定的硬度之後將玉米穗上部的莖稈打掉的做法。對於這種人工打頂的方式沒什麼實質性的正向作用,反而會有一些不利的影響。

之所以會有玉米臘熟期打頂的做法,目的就是通過減少上部葉片的數量,使得光合作用的產物向玉米穗部積累。但是實際上呢?這麼做有可能會影響玉米的成熟度和容重,反而會影響農民的收益。


農作物和綠色植物一樣,都是通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造成作物生長所需的有機物需求。在玉米穗的上部和下部有三片葉片最長的玉米葉片,叫做“棒三葉”,這個“棒三葉”是玉米穗部有機物積累的主要葉片。如果“棒三葉”受損,有可能會造成產量低的下降、品質的降低以及容重的下降等情況。


雖然說“棒三葉”的功能較強,但是也是主要的葉片,莖稈上部的葉片積累的光合產物也是向穗部供應的。如果把穗部上部的莖稈打掉,就意味著光合產物的積累縮水了,這就必然導致穗部籽粒的成熟度要差一些、容重也要差一些。而且,現在的玉米打頂都是人工作業,還增加了人工費用,沒什麼實際的意義。僅有的好處就是穗部脫水速度快、抗倒伏的能力增強了一些。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所謂的玉米臘熟期去頂也就是當田地裡種植的玉米結穗後,穗裡的玉米粒全部生長髮育完成,能用指甲劃破,玉米鬚由嫩黃轉黑且開始集中成一縲時就砍去玉米杆頂部的帶杆花絮。

據我瞭解,玉米去頂後具有三大好處:一,去頂後增強了光合作用,有利於玉米棒子集中養份,起到促進玉米成熟的作用。二,去頂之後,玉米杆的高度就降低了,一旦遇上狂風暴雨,玉米杆被風吹倒的可能性加強了。三,去頂之後太陽光能夠直射進來,玉米棒子接收陽光照射就多了,水分就會降低,利於增產增收。

既然玉米去頂能夠增產增收,那麼為什麼還有許多農民不願意做呢?對於這個問題我也詢問了不少農戶,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新的玉米生產技術不能有效在廣大農村推行。引起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傳統的種植方法在許多農民的心中根深蒂固。他們始終認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種植方法牢不可破,並認為玉米自然生長至成熟是玉米生長的自然規律,現在要把玉米杆砍去一截有背常理,本來種地就不易,更不想節外生枝。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們農業科技宣傳工作不到位,沒有好好的推廣這項技術,致使那些農戶半信半疑,不敢嘗試和冒險。

二,人工去頂費事費力,增產效果並不明顯。由於現在沒有切實有效的玉米去頂機械,農戶在給玉米去頂時還得完全用人工操作。在用鐮刀砍玉米頂的過程中很容易傷到葉子,這樣一來,葉子就不能很好的受到光合作用,對玉米成熟就會受到影響。弄不好不增產反而減產。再者砍掉的玉米頂的花絮還要及時移除玉米地,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戶的勞動強度。所以一部農戶就會從心裡牴觸做這樣的事。

我們村曾經有少部分農戶給玉米去過頂,發現只要砍傷了兩片葉子以上的玉米收穫後玉米粒表面有明顯凹陷,顆粒並不是很飽滿。對同一地塊採用正確方法去頂後的玉米產量和沒去頂的產量相比較確實有增產,幅度在5%~8%之間,並且能早收3~5天。精明的農戶把增產的收入和去頂所耗用的工時一比較,發覺並沒佔到多少優處。所以很多農戶寧願去打兩天零工也不願意花工夫給玉米去頂。我想這對於玉米種植大戶和專業農業合作社來說給玉米去頂確實是一項增產增收的好方法。

以上是我對玉米去頂的作用和部分農民不原因去頂的看法,希望各位評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