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三條魚,王陽明的一朵花

庄子的三条鱼,王阳明的一朵花

庄子的三条鱼,王阳明的一朵花

1

莊子的三條魚

  • 第一條魚:北冥之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北冥有條很大的魚,能變成一隻大鳥,遨遊千里。

但就是這樣大的鳥,也需要憑藉風才能飛行。

歷史上的聖德之人列子能駕風行走,輕盈美好,他雖然可免於行走的勞苦,卻還是要有所依賴。

一個人再強大,也需要憑藉外物,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隨心所欲,基本是不可能的。

功名富貴,能讓你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這些東西終究是外物。

人一旦被物質所捕獲,必然會失去純粹的自我。

陶淵明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他情願種豆南山下,戴月荷鋤歸。

官場再好的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一杯菊花酒。

榮華富貴轉眼就成了別人口中的笑談趣事,又有什麼好在乎的呢?

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

其他人問他這是為什麼。

他說:“我家的鍋只有尺這麼長,太大的魚裝不下。”

物質上的需求要尋求一個恰當的尺度,“夠用就好”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態度。

庄子的三条鱼,王阳明的一朵花
  • 第二條魚:濠梁之魚

莊子和惠施在濠水橋上游玩。

莊子說:“白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悠閒自得。”

惠子答:“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個人活得怎樣,說到底,只有自己知道。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選擇活在別人眼裡,曲意逢迎,小心演戲。

而實際上,你的悲歡,從未在別人眼裡。

活在別人眼裡,是面子,自己活得漂亮,才是裡子。

與其絞盡腦汁去想著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二種境界就是: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

李煜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詞: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

那一天,李煜在湖邊上遇上了一個漁夫,他喝著酒,耍著魚杆,快活無比。

漁夫身處社會底層,可是身為南唐後主的李煜卻羨慕著他的快樂。

快樂跟地位才華、榮華富貴並無關係,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快樂。

生活的好與壞沒有標準答案。

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選擇一種喜歡的方式活著。

不要因為有人喊你攢局,就放棄讀書。

浮於表面都是風光,沉下心來自有答案。

庄子的三条鱼,王阳明的一朵花
  • 第三條魚:江湖之魚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泉水乾涸了,兩條魚困處在陸地上,用溼氣相互滋潤,用唾沫相互沾溼,就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而自在。

天命無常,人如風絮。

人與人都是相伴而行的旅者,只有自己才能走完全程。

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庸。

在莊子的智慧中,人生的第三個境界是:找到自我

尋找自我的路上,或許會顯得孤獨。

但是蔣勳說過,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不能與自己相處,就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擁有自我的人,才會久處不厭。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被困在泥潭裡,不如去海里,去天空。

人要有更大的視野,更大的格局,著眼於未來,去看更大的山河,去見更廣闊的人間。

不斷清空自己,不斷開拓自己。經歷未知,充盈自己,才能迎來更精彩的人生。

庄子的三条鱼,王阳明的一朵花

2

王陽明的一朵花

  • 心中之花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

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

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

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

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你沒有看這朵花時,這花就和你的心一樣是寂然,像是沒有存在過一樣;

當你來看它時,它的顏色才在這時明明白白地展示在你的面前,這樣便知道這朵花並不是獨立於你的意識而存在的。

一生中遇見的所有風景,感而遂通,都是在我們到來的那一刻而清晰……

一生中遇見的所有風景,都只為你而來,你對了,世界就對了。

世界就在你的心中,心美好,一切都美好!

庄子的三条鱼,王阳明的一朵花

文明島,你的島!

你要的好,我都能給你!

-End-

(點擊藍字可直接跳轉到文章)

不生氣,是生活中最頂級的智慧

最暖的陽光,是內心的善良



若以為是,轉走可好


莊子的三條魚,王陽明的一朵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