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原典」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國學原典』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其慎聽,毋忽!

「國學原典」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一、立志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者曠廢隳[huī]惰,玩歲愒[kài]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志向不樹立,天下就沒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即使是各行各業的技能手藝,沒有一項不是以志向為出發點的。如今求學之人懶散怠慢,荒廢時日,最終一事無成,都是由於志向沒有樹立罷了。所以立志成為聖人,就可以成為聖人;立志成為賢人,就可以成為賢人。志向不樹立,就像沒有方向的船,就像沒有籠頭的馬,終究達不到目標。過去有人說,讓人行善使他的父母惱怒他,使他的兄弟怨恨他,家族中人及同鄉朋友厭惡他,這樣的善行不做也罷;如果做了善事父母都喜歡,兄弟都高興,家族中人及同鄉朋友都尊敬相信他,為什麼不去行善而成為君子呢?做了壞事父母都喜歡,兄弟都高興,家族中人及同鄉朋友都尊敬相信他,這樣的壞事做做也無妨;做了壞事讓父母惱怒,兄弟怨恨,家族中人及同鄉朋友厭惡,為什麼還要去行惡而成小人呢?各位同學想到這些,就可以知曉應立什麼志了。

「國學原典」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二、勤學

已立志為君子,自當從事於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從吾遊者,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諸生試觀儕[chái]輩之中,苟有虛而為盈,無而為有,諱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資稟雖甚超邁,儕輩之中,有弗疾惡之者乎?有弗鄙賤之者乎?彼固將以欺人,人果遂為所欺,有弗竊笑之者乎?苟有謙默自持,無能自處,篤志力行,勤學好問,稱人之善,而咎己之失,從人之長,而明己之短,忠信樂易,表裡一致者,使其人資稟雖甚魯鈍,儕輩之中,有弗稱慕之者乎?彼固以無能自處,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為無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諸生觀此,亦可以知所從事於學矣。

經立志成為君子,就應當從學習開始。但凡學習不勤奮,一定知道他的志向還不堅定。跟隨我學習之人,不以聰明敏銳為高,而以勤奮謙虛為上。各位同學試看同輩之中,如果有本身空虛卻裝作什麼都懂,害怕別人說自己無能,擔心別人行善超過自己,自誇自大,誇誇其談,騙人騙己的人,即使他的資質稟賦先天優異,同輩之中,難道就沒有人不痛恨厭惡他嗎?難道就沒有人鄙視輕賤他嗎?那些原本欺騙了別人,別人確實被你欺騙,難道就沒有私下被譏笑之人?如果有謙虛低調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目標堅定,做事虛心,勤學好問,與人相處總是發現別人的優點,善於從自己身上查找不足,善於學習別人長處,明白自己的不足,忠誠守信樂觀豁達,表裡一致的人,即使他的資質稟賦粗魯愚鈍,同輩之中,有誰不稱讚羨慕他呢?那些原本沒有多大才能,又不求上進之人,人們認為他確實沒有才能,還有誰會尊敬他崇尚他呢?各位同學看到這些,也可憑此知道要做大事必須勤奮學習了。

「國學原典」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三、改過

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然不害其卒為大賢者,為其能改也。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於廉恥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於孝友之道,陷於狡詐偷刻之習者乎諸生殆不至於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誤蹈,素無師友之講習規飭[chì]也。諸生試內省,萬一有近於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當以此自歉,遂餒於改過從善之心。但能一旦脫然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不害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雖改過而從善,將人不信我,且無贖於前過,反懷羞澀凝沮,而甘心於汙濁終焉,則吾亦絕望爾矣。

錯誤,從大賢大能之人開始,沒有誰能免除,然而過錯對賢能之人沒有造成不良影響,是因為他們能知錯就改。所以不以沒有過錯為貴,而以善於改正錯誤為貴。各位同學自己想想,平日在廉恥忠信方面也有缺陷嗎?也有違背孝親愛友之道,迷陷於狡猾世故、有偷竊習性的人嗎?你們大概不會到這種地步。如若不幸有這類人,都是因為他不知道道理而失足,平時沒有老師朋友的講解規勸告誡而造成的。同學們試著自我反省一下,萬一有接近於這種情況的,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然而也不應當僅僅憑此自我愧疚,甚至在改正錯誤發揚從善方面失掉勇氣。只要有朝一日能改正過去的錯誤,即使過去是盜賊流寇,今後也可以成為君子。如果說我過去已經是這樣了,現在即使改正錯誤做好事了,萬一人們不相信我,且不寬恕我之前的罪過,反而讓我懷著羞恥之心無顏見人,進而甘心墮落,一錯再錯,那麼我也絕望了。

「國學原典」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

四、責善

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底,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雖然,我以是而施於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師也,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某於道未有所得,其學鹵莽耳。謬為諸生相從於此,每終夜以思,惡且未免,況於過乎?人謂事師無犯無隱,而遂謂師無可諫,非也。諫師之道,直不至於犯,而婉不至於隱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蓋教學相長也。諸生責善,當自吾始。

互相監督、提醒,使對方品格臻於至善,是朋友之間應該具備的品質,這需要忠心告誡並循循善誘說給朋友聽。盡心盡力體現你對他的關心愛護,採用委婉的表達方式,使他能聽你的勸告並在行動上體現,自己弄懂道理並能改正,有感觸而不發怒,於是改正缺點達到完美。如果先直言告訴朋友過錯和缺點,痛罵他的過錯,讓他無地自容,他將羞愧難當並記恨在心,即使他表面服從,卻是因形勢所迫而服從,這是刺激他使他做壞事。所以但凡揭別人的短處,攻擊別人的隱私,故作正直的舉止來謀取名譽的人,都不是用語言監督、提醒朋友,使朋友臻於至善的人。即使是這樣,用這種方式讓我被別人“責善”也不是不可以。人們因此而指責我,凡是攻擊我的過失的人,都是我的老師,怎麼可以不高高興興地接受並心存感激呢?我在品德方面沒有什麼收穫,在學問方面也輕率。誤讓你們跟隨我在此學習,我整夜整夜的思考,小錯誤難免,何況是大過失呢?人們說對待老師要不冒犯不規勸,並說在老師面前不能提意見,這是錯的。在老師面前提意見,直言相諫不能說是冒犯,婉言規勸也要讓他聽到。讓我按正確的做,我才能得以明白正確之處;我做錯了,也能夠改正錯誤: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教學相長”。同學們互相監督、提醒,使對方品格臻於至善,應當從我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