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走”上致富路

清明前後,霍邱縣王截流軍臺村十組貧困戶陳仁付開始繁忙起來,他養殖的小龍蝦進入收穫季節,個大的每斤能賣30多元,小的也能賣20元左右。

軍臺村是貧困村,陳仁付因病致貧,一無資金、二無技術。2017年,在村裡幫助下,他發展稻蝦種養17畝,並推廣“一稻二蝦”種養模式,村裡還為他挖蝦溝,每畝補助200元,又從省市縣請來專家幫助培訓,當年增收34000元,加上他在合作社務工分紅5000元,共增收近40000元,當年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王截流鄉軍臺村村民王永剛原來不想發展稻蝦共養,2016年,村幹部利用挖機抓挖蝦池之機,順便給他挖好10畝蝦池,王永剛只好投放了400斤蝦苗,沒想到,當年就增收20000多元。今年,王永剛稻蝦共養擴大到100多畝,預計可增收30多萬元。王截流鄉軍臺村地處城西湖境內低窪處,全村800多戶、2900多人、6900多畝耕地,常年易澇。原來一麥一稻傳統的種植方式收入低,很難滿足群眾脫貧致富的需求。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該村大力發展稻田龍蝦種養技術,全村97戶貧困戶有84戶貧困戶發展稻蝦共養業,其中有50多戶脫貧。該村建設的萬畝“稻蝦共養”養殖核心示範區,依託本村稻蝦種養優勢向四周輻射,軍臺村已發展龍蝦交易市場1個,農家樂1個,垂釣中心1個,種養規模達11500畝,龍蝦產品遠銷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大中城市,全年綜合產值8000餘萬元。

三流鄉是全縣實施稻蝦共養最早的鄉鎮之一,養殖龍蝦的農戶從冬季就開始準備,埂邊開溝並加固田埂,田埂上設圍網投放蝦苗,開始放養,年前不投餵飼料,來年開春投放一些黃豆、玉米等,3月前後開始捕撈,個體大的銷售,個體小的放回稻田繼續飼養,連續捕撈銷售至6月份結束,再改種水稻插秧。一般每畝產龍蝦150斤左右,增收3000元以上,成為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重要增長點。

由於大面積養殖龍蝦對水質環保要求嚴,要求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更不能焚燒秸杆,也為當地環保生態帶來了機遇。所產龍蝦個頭大、乾淨衛生、生命力強,礦物質、氨基酸、脂肪酸組成及含量十分豐富,烹飪出來味道獨特鮮美,受到客商的青睞。目前,三流鄉已建成產業扶貧基地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4個、家庭農場176個,成立稻蝦種養等合作社19個,發展稻田養龍蝦7.3萬畝,引導1400多戶貧困戶發展龍蝦產業,畝均增收3000元左右。

自2014年以來,霍邱縣以三流鄉稻蝦共養為典型,採取組織村民外出參觀考察、邀請專家現場授課、技術人員田間指導、村民示範引導等多種方式,在全縣範圍內大力推廣稻蝦種養模式,用生態環保的稻蝦養殖技術助力脫貧攻堅、促民增收。目前全縣稻蝦綜合種養面積已超過40萬畝,該縣以三流交易市場、軍臺龍蝦交易市場、孟集龍蝦交易市場為代表的大小市場120多個,龍蝦經紀人數已超1000人,引導群眾集中交易,吸引外地客商進場交易,日銷售龍蝦8萬公斤。

在發展稻蝦共養模式的同時,霍邱縣還注重品牌效應和生態產業對脫貧攻堅的集聚助推效益。2018年6月22-24日,在全國第二屆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上,霍邱縣展廳現場精心打造的36味精品龍蝦宴精彩呈現,十分吸睛,成為安徽“龍蝦第一鍋”,得到了國家漁業協會、省市漁業主管部門的肯定。展會上,霍邱縣龍蝦協會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創新獎”、霍邱縣榮芳稻蝦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7家單位獲得“第二屆中國國際現代漁業暨漁業科技博覽會綠色發展貢獻獎”,此次參展在全國縣級單位獲獎最多。2018年9月份,霍邱縣選送的小龍蝦在六安市首屆農民豐收節上被評為“最紅小龍蝦”稱號。“霍邱龍蝦”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已成為霍邱一張響亮的名片,霍邱龍蝦美食一條街已初步建成,“吃龍蝦到霍邱”、“霍邱龍蝦 品味天下”的美譽度迅猛提升。註冊的“霍稻蝦”、“霍蝦稻”40個品名商標也得到批覆。全縣稻蝦綜合種養呈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態勢。李玉龍 王興遠 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謝菊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