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米高的巨型稻+龍蝦+雞,綠色循環種養讓湘潭這位農婦大豐收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白楊

“目前我市開闢種養結合特色產業基地的合作社、家庭農場較多,但像這樣真正實現雙豐收的不多。”10月24日,湘潭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來到湘潭縣射埠鎮昊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站在植株高約1.7米的水淹稻(巨型稻)田裡,捧著沉甸甸的稻穗介紹,目測畝產量850公斤以上,加上生產基地現有龍蝦銷售收入,肯定能達到“稻+蝦”特色種養目標。

1.7米高的巨型稻+龍蝦+雞,綠色循環種養讓湘潭這位農婦大豐收

植株高約1.7米的水淹稻(巨型稻)

湘潭縣昊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燕,是射埠鎮百水村人。從10餘年前開始,她就在射埠鎮街上開了一家農資店。因為經常與種植養殖專業人員打交道,她不僅陸續掌握了一些農技知識和生產管理經驗,還了解到不少有關發展現代農業的優惠政策。2015年冬季,她和家人經過認真分析商量,在百水、霞灣等4個村共計流轉430多畝耕地,以及100餘畝山地,創辦了家庭農場;進而組織周邊部分農戶成立了湘潭縣昊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天順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抱團發展。合作社社員優質稻種植面積共計約1300畝,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超過2000畝,同時還開闢了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業務。這既讓社員家裡的農機具得到充分利用,又拓寬了他們的就業增收渠道。

這些年來,周燕多次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創業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逐漸成長為百水村的一名致富帶頭人;2017年,昊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被評為湘潭縣示範合作社,她的家庭農場也獲評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去年,周燕與縣內一家大型養雞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在自家屋邊的山地上投資修建養雞場。雞苗、飼料由對方提供,成品雞全部由對方回收,她只管餵養,純收每隻雞2-3元的人工報酬,每年可以出欄6萬隻左右。

為了走出單純種植水稻收益不高的困局,今年,周燕通過外出學習,將自己所流轉耕地中的200多畝田改造成“稻+蝦”特色種養基地,探索“水淹稻(巨型稻)+龍蝦+養雞”的綠色循環種養新模式。水稻秸稈粉碎後添加菌種用作雞舍的發酵床,解決雞糞汙染問題;加工大米的副產品作為雞的補充飼料,減少養雞的飼料成本。同時,發酵後的雞糞和秸稈碎屑混合物作為“稻+蝦”田的生物肥料,不僅為水稻生長提供養分,而且其中的有益菌能改善水質,提高龍蝦免疫力。根據今年的龍蝦銷售收入及水淹稻產量測算,這個特色種養基地除開所有投入成本,還有10萬元以上的盈利。

目前,合作社的產業以優質稻種植、龍蝦養殖、肉雞養殖為主,果蔬種植、大米加工、採摘休閒為輔,產業規模及產值逐年穩中有升。周燕自己的種養殖基地常年安置勞動力就業5人,月薪3000-4000元不等。其中,年逾花甲的本村村民王科兵、王若雲兄弟倆一起幹,月薪3000元。周燕給他們設置了一個靈活的出工辦法,每天到雞場餵雞,到田間協助插秧、抓蝦等,幹些力所能及的事,隨便哪個來都行。因為他們的家境都較差,事情多,身體不好,同時出來打工吃不消。這樣一來,兄弟倆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裡,兩全其美。

在努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的過程中,周燕還積極參與鎮、村產業扶貧工作,每年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接近成年的產蛋雞2000只左右,在山林間散養。她還提供技術指導,包收購雞蛋。在此過程中,除開政府產業扶貧項目補助資金,每送一隻雞周燕需要負擔成本約20元。她說,在幫助貧困戶銷售雞蛋的過程中,擴大了合作社其他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也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互利共贏。因此,只要貧困戶的雞養得好、產蛋多,她就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