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老子的處世智慧,薦藏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五千字的《道德經》成就了中國古代哲學的高峰。

道祖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水流在山谷最堅硬的石頭間,卻可以無孔不入,揮灑自如。明知那飛黃騰達的狀況,卻守著那平實簡單的日子。不爭,是老子最重要的人生智慧之一。


智者老子的處世智慧,薦藏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沒有絕對的好和壞,正與反相輔相成,互相包含,互相轉化,天地萬物就是這麼永恆變化著的。

明知有風頭,卻不去搶,明知有便宜,卻不去佔;只想便宜的,吃的都是大虧。私心雜念過甚,心境就會過狹,就會被私慾牽著鼻子走。

而豁達通敞,虛懷若谷,心境就會遼遠,坦坦蕩蕩,天下宇宙,盡收胸臆。因此,柔弱的反倒可以勝過剛強的。

食不過求飽,居無非求安,此外的紅塵榮辱,都不過是人心的貪慾,而有了知足的念頭,就不會過分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更加不會自尋煩惱。有位哲人曾說:“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擁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

正是因為慾望太多,結果造成心裡貧窮;貪婪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慾望的滿足不是滿足,而是一種失去自我的放逐;能真正適可而止地知足的人,能夠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樂。


智者老子的處世智慧,薦藏


《道德經》第九章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執持盈滿,不如適可而止;鋒芒畢露,難以長久保持尖銳。滿堂的金玉,難以守住;如果因為富貴而驕橫,那是為自己種禍根。一件事情大功告成,就要藏拙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身退”並不是遠離世間,獨自隱居。而是懂得收斂,不顯露出來,有功勞而不總是把功勞掛在嘴邊。

有危難時,該出手時就出手,要能乘勢而上,發揮自己的才能,建功立業。功成之後,該淡泊時須淡泊,懂得激流勇退,不吃功勞簿的老本,保持謙遜低調。


智者老子的處世智慧,薦藏


《道德經》第39章中說:“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以動之徐生?”這兩句話一靜一動,出現了兩個徐,徐就是慢。這包含了老子慢的智慧。

動之徐生,也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法則。

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亂”不“濁”,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來。態度從容,怡然自得,千萬不要氣急敗壞,自亂陣腳。“徐生”是針對普通一般人而言,尤其這個時代,更為需要。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