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老子的处世智慧,荐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五千字的《道德经》成就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

道祖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水流在山谷最坚硬的石头间,却可以无孔不入,挥洒自如。明知那飞黄腾达的状况,却守着那平实简单的日子。不争,是老子最重要的人生智慧之一。


智者老子的处世智慧,荐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正与反相辅相成,互相包含,互相转化,天地万物就是这么永恒变化着的。

明知有风头,却不去抢,明知有便宜,却不去占;只想便宜的,吃的都是大亏。私心杂念过甚,心境就会过狭,就会被私欲牵着鼻子走。

而豁达通敞,虚怀若谷,心境就会辽远,坦坦荡荡,天下宇宙,尽收胸臆。因此,柔弱的反倒可以胜过刚强的。

食不过求饱,居无非求安,此外的红尘荣辱,都不过是人心的贪欲,而有了知足的念头,就不会过分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更加不会自寻烦恼。有位哲人曾说:“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拥有得太少,而是想要得太多。”

正是因为欲望太多,结果造成心里贫穷;贪婪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失去自我的放逐;能真正适可而止地知足的人,能够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


智者老子的处世智慧,荐藏


《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毕露,难以长久保持尖锐。满堂的金玉,难以守住;如果因为富贵而骄横,那是为自己种祸根。一件事情大功告成,就要藏拙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身退”并不是远离世间,独自隐居。而是懂得收敛,不显露出来,有功劳而不总是把功劳挂在嘴边。

有危难时,该出手时就出手,要能乘势而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功成之后,该淡泊时须淡泊,懂得激流勇退,不吃功劳簿的老本,保持谦逊低调。


智者老子的处世智慧,荐藏


《道德经》第39章中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这两句话一静一动,出现了两个徐,徐就是慢。这包含了老子慢的智慧。

动之徐生,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法则。

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徐生”是针对普通一般人而言,尤其这个时代,更为需要。

相关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