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軍:奔跑在醫藥研究的大道上

“我國中藥資源共有12807種,其中藥用植物為11146種。”當談及我國中藥資源時,郭增軍脫口而出。

他是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名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民間藥研究數十載,對陝西中藥資源的種類已經可以做到信手拈來;承擔相關科研課題10餘項,發表多部專著和上百篇科研論文,對陝西民間藥的發展做出了不可小覷的貢獻;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然而,他卻從未忘記從事藥物研究的初衷:“一定要做出一些可以真正解除人類病痛、為全社會造福的科研成果!”正是抱著這份堅持與篤定,多年來,郭增軍堅守在中藥資源調查、質量標準研究、天然藥物有效成分分離分析及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陣地,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帶領團隊衝鋒在前,勇當科研戰場上的“排頭兵”。

郭增軍:奔跑在醫藥研究的大道上

郭增軍

偶遇藥學 情之所鍾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其中最大的功臣當屬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種從青蒿等天然藥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後期再經過合成、結構改造而獲得。中藥和民間藥一直以來因其成分的不確定性限制了其在國際上的發展和普及,而自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以來,我國對天然藥物的重視程度大幅度提高,這也正是從事藥學研究多年的郭增軍最希望看到的場景。

如今,回想當初,郭增軍與藥學結緣也算是一種意外的巧合。當時在選擇本科專業時,他正處在流行“分配”的年代,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郭增軍進入原西安醫科大學(今西安交通大學),並與藥學相識。本以為會有些“無聊”的大學生活,卻在認識了多種多樣的藥材後逐漸變得有“色彩”了。“我瞭解了很多不同種類、不同作用的藥材,也通過經常上山採藥,對各種藥物的形態、治療效果有了清晰的認識。”有了興趣做支撐,郭增軍瞬間感到動力滿滿,本科畢業後,因成績優異,郭增軍便留在本校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隨著對藥學研究的逐步深入,郭增軍的研究方向也發生著變化。本科與碩士期間,研究方向以傳統生藥學為主,進行藥物形態、質量等方面的探索。到瀋陽藥科大學讀博之後,郭增軍不再侷限於藥物“外在”,而是深入其“內心”,轉而研究藥物化學成分及其作用機理等。“我的藥物研究可以說是從藥物的形態到物質基礎,再到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這是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郭增軍說道。

多年積累 蓄勢待發

在藥學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令郭增軍印象最深刻的當屬藥用植物這門課程。那時,他常常要跟隨老師到大山深處採集藥材、考察藥物。即使後來從學生轉變為老師,郭增軍也沒有忘記這份職責,繼續帶領學生重走自己當年的求學路。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在山路上,郭增軍為自己在藥學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他深知,科學研究的發展不能拘泥於眼前,要向著更長遠的目標前行,還要用更廣闊的視野去展望。為此,在完成藥物形態、質量等偏重基礎的研究後,郭增軍開始放眼臨床應用,嘗試對藥物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理進行研究。而為了更好地開展研究,2006年還在讀博士的郭增軍遠赴美國普渡大學藥學院訪問學習。“我在普渡大學主要從事抗癌藥物篩選與物質基礎等研究,正好與我當時的研究想法十分契合。”郭增軍表示。

儘管來到普渡大學以前,郭增軍就已經在藥物活性成分研究上奠定了一定基礎,但藥物這個“老熟人”又讓他重新產生了“新鮮感”。同樣的研究內容,為何卻有完全不同的感受?郭增軍逐漸找到了答案,在他看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良好的實驗條件是研究成功道路上必備的奠基石。“來到普渡大學以後,我發現進行同樣的研究,由於國內條件欠缺往往很難成功,而我到普渡大學後很輕鬆地就完成了在國內難以突破的研究。”找到了存在的差距,郭增軍並沒有灰心,反而還堅定了信心和決心,力爭用自己的力量去提高設備先進性、改善實驗環境,並做出真正貢獻於中草藥發展的研究成果。抱著這份決心,郭增軍開始深入藥物內部,率先對藥物資源進行系統整理。他表示,如果能將我國藥物分門別類地集合在一起,藥物種類、療效都會一清二楚,而且有助於對藥物的活性成分進行研究,從而進一步服務於臨床,這將是一件對天然藥物研究和應用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可藥物多如滿天繁星,整理起來並不容易。郭增軍以小見大,先將目光放在自己的家鄉——陝西省。他提到,陝西是民間藥的重要發源地,大多數人對民間藥物的瞭解一直都來自於口口相傳,而並沒有形成系統的整理。經過多次走訪民間草醫及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後,郭增軍勇挑重任,首次將散在民間且廣泛流傳的以“七”字為俗名的137種中草藥進行了系統整理,成為陝西民間藥資源整理第一人,並出版了《陝西七藥》一書。

隨後,他還相繼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金牛七及同屬‘七藥’中新酰胺生物鹼的分離、合成及抗腫瘤活性研究”以及陝西省科技計劃項目“陝西民間藥品種系統整理及評價研究”等課題,成功建立了從天然藥物分離純化活性成分的系列方法和技術,制定了相關品種的質量標準。有了研究基礎,郭增軍更加得心應手,他又從取得的一系列相關藥物品種入手,繼續研究這些品種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為進一步開發利用陝西七藥及相關品種做出了突出貢獻。

多年來,郭增軍先後承擔各類科研基金20餘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陝西省科技攻關及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藥典委及陝西省衛生廳科研項目等;並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獎、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西安交通大學自然科學獎等多項榮譽;發表科研論文115篇,其中SCI收錄36篇;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5項。除了《陝西七藥》,他還主編出版了《中草藥識別手冊——西北地區分冊》《新藥發現與篩選》等專著,以副主編及參編身份出版了《天然藥物化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鑑別及開發利用》《現代藥物分離與分析技術》等多部本科及研究生教材。

薪火相傳 踏實教學

薪火相傳,方能生生不息。當前,現任教育部藥學類教指委委員、中國藥學會高級會員、陝西省藥學會中藥及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中醫藥學會草醫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七藥資源及抗腫瘤重點研究室主任等職務的郭增軍,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但除了注重科學研究,他也沒有忘記對科研的傳承。為此,他著力培育優秀人才,時刻準備為藥物資源研究儲備“人才糧庫”。

在郭增軍眼裡,沒有不成才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因此,一方面他特別注意每一位學生的特性,根據學生不同的理論基礎與知識架構因材施教,而不是囫圇吞棗都教成同一個模式。另一方面,他也很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研究時我總是讓學生先發問,在遇到難題時也會先讓學生提出解決方案。”郭增軍認為,這種科研中的獨立性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髮揮想象力,鍛鍊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而不是在遇到問題時就全權依賴於老師。在他的指導下,博士生薛璇璣榮獲首屆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稱號。

郭增軍:奔跑在醫藥研究的大道上

在實驗室合影

如今,科研單打獨鬥的歷史早已過去,團隊合作顯得極為重要。郭增軍虛懷若谷,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和青年教師們,更為藥學新手們留有充分的研究空間,使其能夠發揮自身特長,在團隊目標一致、分工明確的前提下,共同協作,相互配合。

發揮所長,做有用的科研。這是郭增軍長久以來的心願,未來他也仍會心懷這個目標,傳承交大人的西遷精神,與團隊奔跑在科研逐夢的道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