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革命:PE巨頭黑石為何步KKR後塵,轉為公司制?

4月18日,著名PE機構黑石集團發佈2019年一季度財報,同時宣佈將放棄合夥制架構,改製為公司制。消息一出,中文媒體將其解讀為“PE霸主放棄合夥制”。實際上,這一理解有著不小的偏差。

黑石集團的改制,實際上是在GP層面從有限合夥制轉變為公司制,這與基金的形式並無關聯。

縱觀國內的PE機構,在基金層面多為有限合夥制,但在GP層面,大部分採取的本就是公司制,因此並不存在改制的問題。合夥制依然是國內外私募股權基金應用最廣泛的組織形式,這一點並沒有發什麼改變。

黑石改制與2017年底美國的大規模減稅直接相關,但需要注意的是,改制之後黑石的稅負是上升的,而不是減少。因此將黑石改制的原因歸結為避稅,也屬於誤讀。

複雜的上市架構

黑石集團的改制,要從它2007年的世紀IPO說起。在黑石之前,PE機構因為特殊的組織架構和業務形式,被認為不適合上市。而黑石通過極其複雜的設計,完成了這一看似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務,成為第一家上市PE。

當然,黑石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黑石的上市多少有些反常識——嚴格意義上它並非一家“上市公司”,而是一家“上市有限合夥企業”。

私募股權革命:PE巨頭黑石為何步KKR後塵,轉為公司制?

黑石集團上市結構(《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歐陽良宜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在上圖中,“黑石集團有限合夥”為上市主體。它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家有限合夥企業。其GP是黑石集團的高管。而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們交易的,實際上是“黑石集團有限合夥”的LP份額。

“黑石集團有限合夥”通過控股關係,持有旗下一系列基金管理人的股權。這些基金管理人中,黑石的管理團隊享有很高比例的受益權,以實現充足的激勵。這些基金管理人作為普通合夥人,管理著黑石旗下的各只基金。

這一套複雜的上市架構,由黑石集團在2007年首創,並在此後被KKR、凱雷等美國PE巨頭所效仿。它的優點在於,由於各層主體都是有限合夥企業,具有所謂稅收穿透的特點,避免了雙重徵稅乃至多重徵稅。與此同時,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作為LP僅享有受益權,以及極為有限的投票權。黑石集團管理層作為GP,牢牢控制著黑石的一切投資運作。

但是,如今美國的這些PE巨頭們要放棄這一當年精心設計的上市架構,轉而回到不那麼獨特的公司制。當然,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這一調整發生在上市主體層面,而不是基金層面。這一點之前被很多中文媒體所混淆了。管理規模達數千億美元的黑石、KKR們,基金的形式是非常多樣的,不可能放棄有限合夥,全部採用公司制。

改制後稅負加重

黑石是第三家宣佈放棄合夥制的美國上市PE機構。2018年5月,KKR宣佈放棄合夥制,並於2018年7月生效。2018年2月,ARES也宣佈了放棄合夥制。

放棄合夥制到底有哪些收益,以至於成了美國上市PE機構的新潮流?首先,可能會讓一些人意外的是,並不是為了降低稅負。

在改制之前,採用有限合夥企業形式上市的PE,需要為基金管理費收入繳納企業稅。但是,作為收入大頭的業績報酬收入,卻無需繳納企業稅,這就是所謂的“稅收穿透”。有限合夥企業的避稅功能正是體現在這裡。

而在改制之後,回到公司制的PE,需要為所有的收入繳納企業稅。比較之下,公司制PE的稅負顯然要大大高於有限合夥制PE。這也是為何黑石當年要費盡心思以有限合夥制上市。

2017年底,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史上最大的稅收減免法案”。這一法案並未改變公司制PE比有限合夥制PE稅負高的現狀,但是將企業稅的稅率從35%大幅削減至21%。由此,用黑石集團公告中的話來說就是,公司制PE的稅負變得“可以接受了”。

實際上,在2018年KKR宣佈將放棄有限合夥制、轉投公司制之後,黑石的表態還是相當謹慎的,認為“預計利潤會受影響”。變更組織形式不僅會帶來額外的稅收,隨之而來的會計政策調整也有可能影響利潤。

不過,在經歷了一年的思考之後,黑石集團還是選擇追隨KKR的腳步宣佈改制,認為“在付出的額外稅收代價相對溫和的情況下,可以帶來可觀的好處”。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這一好處不是利潤,還能是什麼呢?

私募股權革命:PE巨頭黑石為何步KKR後塵,轉為公司制?

黑石集團對改制影響的測算(黑石集團公告)

改制帶來估值修復?

目前為止,各家改制的PE,在消息宣佈之後的交易日都出現了股價大幅上漲。ARES的股價漲幅最高達到了30%,隨後回落至17%;KKR股價漲幅超過10%;黑石集團則漲了7.5%。

這樣的漲幅表明了投資者對改制的歡迎。實際上,黑石、KKR等PE機構在二級市場上過去都是以估值低著稱的,長期在10倍PE左右。黑石CEO蘇世民、KKR創始人克拉維斯、羅伯特等各家高管抱怨企業的價值被低估,幾乎是每年的例行動作。

私募股權革命:PE巨頭黑石為何步KKR後塵,轉為公司制?

中美各主要上市PE機構估值比較(截至4月22日,以上市所在地貨幣計價)

回溯歷史,黑石集團的上市曾是美國資本市場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上市前,《福布斯》曾推出黑石的封面報道,稱黑石等PE已經取代高盛和JP摩根等投行成為“新一代華爾街之王”。但這一關注度極高的IPO,股價表現卻與它享有的盛名極不相稱。

PE機構估值低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時常被提及的收入、利潤不穩定,可持續性差等等。但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可忽視,那就是PE機構採用有限合夥制的上市架構,導致大量投資者無法投資它們的股票。

有限合夥的上市形態在美國存在激烈爭議。因為LP既沒有法律上的自我保護權利,沒有公司治理的投票權,也沒有追究GP法律責任的途徑,LP份額單位被批評為公眾投資者無法理解的複雜金融產品,不應該面向公眾發售。

在美股市場,多頭部位基金(long-only)、指數基金/ETF是主要的市場參與者,它們持有美國上市公司約六成的股份。但是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有不能投資有限合夥制企業的限制。

根據黑石集團的測算,美國的多頭部位基金(long-only)、指數基金/ETF總規模合計12萬億美元。其中多頭部位基金規模6.5萬億美元,它們中的30%不能投資有限合夥制企業;而指數基金或ETF規模5.5萬億美元,它們全部都不能投資有限合夥制企業。因此,能投資於有限合夥制企業的資金規模僅有4.5萬億美元。而改為公司制後,這一數字將翻倍,達到9萬億美元。黑石認為,這將會“釋放股票升值的機會”。

當然,長期來看,KKR、ARES的股價表現似乎並沒有受改制太大的影響,短暫的大漲之後,股價已逐漸回落,與還沒改制的同行相比並沒有明顯的優勢。黑石之後,美股上還有凱雷、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等上市PE仍未表態是否跟進,它們或許還要看看黑石改制後的表現。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CEO 利昂·布萊克(Leon Black)就表示,就ARES的股價表現,還不足以吸引其他同行追隨。

中國PE交什麼稅?

前面提到,黑石在GP層面,需要為管理費收入和業績報酬收入繳納企業稅,在美國2017年稅改之前,企業稅的稅率為35%,稅改之後為21%。

在基金層面,如果是有限合夥制基金,美國的LP們需要繳納所得稅,一般按長期資本利得繳稅(持有期超過一年),如果收入額較低稅率可以是0,當然最為常見的稅率是15%、20%兩種。這一稅率比工資稅更低,因此在美國有限合夥企業常被富人用作避稅工具,曾被奧巴馬痛批為美國稅收體系的漏洞。

相比之下中國的PE同行們要交的稅更復雜一些。

中國的基金管理人,跟其他企業一樣,要為每年的利潤繳納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除此之外,中國的基金管理人還需要為管理費和業績報酬收入繳納增值稅,稅率一般為6%。

在基金層面,也需要繳納兩種稅。

首先是增值稅,稅率一般也為6%;

另外還有所得稅,如果是個人LP,按最新政策,實行兩種稅率由基金自行選擇。其一為20%稅率,但虧損不能跨年結轉,不能扣除管理費和carry;其二為5%-35%累進稅,可以跨年結轉、扣除管理費和carry。

此外,中國各級政府針對創投行業出臺了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其中力度最大的,2018年5月,財政部、稅務總局兩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可以將投資額的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文/陶輝東 來源/投中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