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來養老院出現幼兒園模式,早上送去,晚上接回來,這樣父母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些?

求不欠


這個想法是好的,[贊]做法不一定可取。幼兒園的孩子接送是件平常的事,家長或牽著手,或抱著,揹著都是輕鬆高興的。換作老人,生活尚能自理,行動不受限的老人,還要孩子去接送,浪費時間,因為你完全能夠自行回家呀。若是行動遲緩,偏癱,全癱,你讓天天接送試試,一次出行,要好幾個人協助。若是獨生子女,那是要命的事呀,天天接送個老人要請幾個人幫忙的!提問者可能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幼兒園和養老院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孩子是一天天長大,也許剛開始是抱著,後來就是牽著了,而老人剛開始是自行走,後來要扶著,揹著的。抱個小孩容易,背個大人難哦!想法與現實還是有區別的。不過,我也願天下老人都健康長壽,安享晚年!


雨柔2756


想法很獨特,這個模式也的確是很好。

但早上送去,晚上接回來,僅限於腿腳方便,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吧。

試想一下,如果老人患有嚴重疾病,甚至臥床不起,

那一天折騰下來,夠不夠累。

不單單對於接送的人來說,即使老人的身體也接受不了呀。


但假如,老人生活能自理的話,

就又不用送到這樣的養老院了不是。

畢竟,在自己家裡更方便,更隨便一些的。

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完全可以去附近的社區老年活動中心,

跟別的老年人一起娛樂一下,下棋,跳廣場舞什麼的,

而不會選擇去日託式的養老院了。

因為即使是這樣的日託,費用肯定也是不便宜的呀,

看一下我們的幼兒園就知道了。


當然,一切都是想象,其實如果真的實行起來,

我感覺還是有一定的好處。

應該會有人去的。

因為這樣的話,老人白天子女上班忙的情況下也有人照顧,

晚上又能回家,沒有被拋棄的感覺。

但我感覺市場沒那麼大。

如果是投資這樣的養老院的話,真的需謹慎。


老徐說事999


這個模式挺好的,小時候父母怎麼照顧你,現在你就怎麼照顧父母,非常的人性化。

這樣的養老院,可以稱為老年學校,供老年人活動學習的學校。

希望能快點普及,讓我也有機會接媽媽上下學。媽媽快七十歲了,再過十年估計就要人照顧了,想想好捨不得她變老。

可是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天,晚年生活其實才是人生的重點,可有多少人沒有做好這個結尾。



海闊天空的夢想2019


我曾在養老院的記憶力培訓中心做過義工,我覺得他們的模式很不錯。

這個中心掛靠養老院,相當於養老院的一間大會議室。面向阿爾茲海默症初期和中期的老人,大多還能自理,偶爾有兩三個坐輪椅的。家屬每天可以自己接送的,也有中心派車到家接送的,費用自然不同。

我見過年紀最大的是89歲,最小的67歲,一般7、80歲居多。每天來到中心,先喝茶看報,吃兩塊點心。等所有人到齊後,老師開始講課。一般以提問老人們今天的日期和中心的地址為開頭,別看問題貌似簡單,很多老人答不出來的。然後再講些新聞趣事,讓老人們討論。還做些手工畫畫等,中間活動做操二十分鐘。午飯由養老院提供,還算可口營養。飯後聽音樂唱歌。記得有一位老人82歲了,年輕時候學過意大利美聲,聲音仍保持很好。令我很是佩服,知道了學會唱歌可以受用終生。娛樂過後,老師還訓練老人們冥想,算午間休息吧!我自己就有過差點睡著了。最後還有手工課。一天下來,蠻充實的。

總之,我覺得這樣的培訓中心對老人的精神生活幫助很大。眾所周知,情緒影響健康。老人參加集體活動能讓人精神、讓人興奮,而獨自在家大多情緒低落,倍感孤獨。所以我贊成這樣的養老模式。既能白天愉悅精神,晚上又能享受天倫。當然,對於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說了。



妮呢128


如果將來養老院出現幼兒園模式,早上送去,晚上接回來,這樣父母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些?

這是很不現實,也不符合實際的做法。為什麼?因為,老人不像孩子,首先,孩子早幾分鐘接、晚幾分鐘接,沒有什麼問題。實在不行,還能留園。老人不同,講幾點鐘就得幾點鐘,否則,心理波動會很大,會對老人的身體產生很大影響。

其二,老人天天接送,存在很多風險。要知道,很多老人並不適合經常大幅活動,特別是腿腳不太方便的老人,如果反覆接送,就有可能對其產生傷害,甚至發生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穩定才是第一位的,才是保證老人健康安全的重要方式。

第三,子女的壓力太大。接送老人,毫無疑問比孩子難度大、壓力大,與其這樣接送,不如在家請個保姆。否則,子女上下班仍然不得安寧,時間也會被老人鎖死,顯然會影響工作。

那麼,採用早晚接送的方式,老人是否就同意去養老院呢?也不一定。對老人來說,如果能夠接送方式,也就一定會接受在養老院生活的方式。因此,不存在接送更容易接受的問題。


譚浩俊


這個想法很好,要是我也喜歡這種模式。


我們這附近特地組建了一個“老年中心”,只要是年歲在60以上的老人,白天都能進去裡面跟其他人一起玩、聊天、喝茶。



黃大爺就是其中一個,除非天氣真的太惡劣,比如颳風下大雨,否則他幾乎天天去那裡報到。黃大爺也是個苦命人,年輕的時候,妻子生了小兒子沒多久,就過世了,留下他一個大男人,和寡居的老母親一起,把三個孩子帶大。


老大是女兒,20歲的時候嫁給了附近村子的一個做小買賣的人,兩人摸早貪黑幹了10年,攢到錢後到深圳去做生意了,後來在那邊買了房子安定了下來,只有每年清明節回家掃墓的時候,才過來看看老父親。


排行第二的兒子,考上大學後,也留在當地結婚生子,一年就只有中秋和春節回來一次,平時也是很少見面。他現在是跟小兒子一起住,當年小兒子不考大學,自己去考了技校,學了電工,畢業後跟著包工頭跑了不少工地,慢慢地自己什麼都會了,也就組建起一個小的建築隊伍。


娶的妻子是同村的人,文化也不高,但是挺賢惠的。前兩年開辦了一家小的託兒所,每天幾乎都是泡在裡面,只有晚上才回來。孫子們平時都上學去了,就黃大爺一個人留在家裡,白日裡只能跟電視作伴。


後來眼睛不太好,看電視也挺模糊,就每天在大街小巷裡散步,過得挺孤單的。等到老年中心成立後,他才開始找到生活的樂趣。



白天吃完兒媳做好的早晨,就去老年中心跟其他大爺大媽們跳跳廣場舞,或者做做運動。中午可以在那裡吃一餐,只需要交很少的伙食費。


下午他們打打牌、或者下下棋,有的還組成了老年樂隊,可惜他不會,不過他很喜歡看他們表演,每次還幫忙端個茶水之類的。


到了傍晚,孫子放學回來就喊他回家吃飯,然後一家人就說說彼此的趣事,他也說說老年中心的事情,然後看看電視,就上床睡覺了。


其實,這樣的生活,比以前有趣多了,這是他自己說的。


所以,如果有這種幼兒園式的養老院,其實蠻不錯的。年輕人白天可以忙自己的工作,老年人又可以聚在一塊逗樂、說笑、下下棋之類的,時間也過得比較快。到了晚上,大家又各自回去,跟家人分享一天的經歷。


希望,以後我老了,也有這樣的養老院吧,感覺也挺不錯的。



我是林桐


“養老院幼兒園模式”有點天真,不適合大多數老年人的衣食起居。此法實用價值不大;能夠每天“上下班”的老人,基本上沒有必要到養老院去“託老”;高齡體弱的老年人,經不起車船勞頓;每天來回恐怕弄巧成拙。

老年人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且不談路途遠近,嚴冬酷暑;即使是春秋兩季都不宜“大動”。“動”則“洩氣”;遭寒遇暑更是邪氣容易侵入;春夏秋冬過度“移動”,都將消耗老年人的“元氣”,降低其身體的抵抗力。

因為母親入駐養老院將近五年,頤養天年方面,我有很多心得體會。入駐養老院主要三大障礙:一是費用昂貴;二是生活不太習慣;三是伙食不盡人意。其中的生活習慣需要時間磨合,最好將老人送進雙人間或者單間;合住容易發生矛盾。暫時不太適應養老院生活,可以試住一個月;關鍵在於轉變思想及生活習慣。

養老院伙食不夠理想,一是子女週末送點“好菜”,還有水果點心。這樣既能改善老人生活,又能得到子女關愛。養老院每天每頓都更換菜譜,專業人員配置營養得到保障,但是口感沒有家常菜美味;有空可以每月帶出去酒店“開開洋葷”;順便調節一下氛圍。

唯有“居家養老服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中心、以街道社區為依託、以對口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的社會化服務。能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決日常生活困難;提供生活照料與醫療服務新型養老模式。

一是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登門為老年人對口服務;二是在街道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託 ”服務;服務對象一般是沒有老伴、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 上述模式,全國各地正在探索,相信方式方法將不斷成熟及多元化。我所在的城市養老院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養老院一床難求的窘境。

中高端養老院費用過高;普通退休人員難以維持;“幼兒園模式”覆蓋面較小,還涉及到運送安全問題;唯有“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才值得大力推廣,並在實踐中摸索、提高。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恭祝所有天下老年健康長壽!


陸燕青


我感覺這種模式很好,我將來也是這麼考慮的。

很多人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順,然後開始輿論的譴責,開始說你小的時候父母怎麼對待你,她們老了你就怎麼怎麼樣什麼的。誰不願意父母陪伴,孩子在身邊呢。但是現實就是,你的條件可以支撐你又可以照顧老人,孩子,又可以不上班工作賺錢嗎?要是可以,你可以把父母接到自己的身邊,自己照顧,如果不能,這個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拿我們家來說吧。我公公過世後,就剩下我婆婆一個人,現在60在農村生活,別人說你怎麼不把婆婆接來一起生活呢,現實就是沒辦法生活在一起。切不說生活習慣什麼的,我婆婆一直生活在農村,來城市生活她很不適應,感覺自己束手束腳的,一個字也不認識,不敢出門,怕自己走丟,家裡的家用電器很多都不會用。白天大家都上班了,自己也是在家孤零零。如果有這種幼兒園似的養老院的話,我感覺不錯,一是裡面有人照顧,如果出現什麼問題了,有人可以幫助。二是解決吃飯問題。營養可以保證,三是還可以有人可以和自己溝通。我感覺這是種不錯的選擇。

現在的養老問題是不可迴避的問題。有人會說. 這是你婆婆,你媽你肯定不是這麼想的。就算是我的父母,我感覺這麼安排也沒什麼問題。我特別支持這樣的養老院。


請叫我邱老師


我曾在養老院的記憶力培訓中心做過義工,我覺得他們的模式很不錯。

這個中心掛靠養老院,相當於養老院的一間大會議室。面向阿爾茲海默症初期和中期的老人,大多還能自理,偶爾有兩三個坐輪椅的。家屬每天可以自己接送的,也有中心派車到家接送的,費用自然不同。

我見過年紀最大的是89歲,最小的67歲,一般7、80歲居多。每天來到中心,先喝茶看報,吃兩塊點心。等所有人到齊後,老師開始講課。一般以提問老人們今天的日期和中心的地址為開頭,別看問題貌似簡單,很多老人答不出來的。然後再講些新聞趣事,讓老人們討論。還做些手工畫畫等,中間活動做操二十分鐘。午飯由養老院提供,還算可口營養。飯後聽音樂唱歌,記得有一位老人82歲了,年輕時候學過意大利美聲,聲音仍保持很好,很是佩服,知道了學會唱歌可以受用終生。娛樂過後,老師還訓練老人們冥想,算午間休息吧!我自己就有過差點睡著了。最後還有手工課。一天下來,蠻充實的。

總之,我覺得這樣的培訓中心對老人的精神生活幫助很大。眾所周知,情緒影響健康。老人參加集體活動能讓人精神、讓人興奮,而獨自在家大多情緒低落,倍感孤獨。所以我贊成這樣的養老模式。既能白天愉悅精神,又能晚上享受天倫。當然,對於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說了。


遊戲人超超


這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僅限於住在父母附近的多子女家庭,僅限於腿腳靈便的老年人。而那些臥病在床的老人,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那些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怎麼接送?

現在不是老人選擇什麼樣的養老方式,而是老有所依是每一個老年人所期盼的。有錢怎麼任性養老都可以,沒有錢的老人還有任性的資格嗎?

所以說單純的幼兒園式的日間照料,根本解決不了日趨嚴重的老齡化社會的養老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