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得不到大臣的支持?

阴霾冬天


当大唐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李渊是一个父亲,是丈夫,是几十万起义军的首领,他要做的就是带领大家伙,在乱世之中好好的活下去。

当大唐建立以后,李渊的角色已经从“臣子”变为“帝王”!

但是,此时的大唐才刚刚建立,在它的周围还有十几路诸侯,虎视眈眈。薛举,王世充,高开道,梁师都,刘武周,徐元朗,杜伏威,萧铣,李密,等等!这些诸侯个个都像下山的猛虎,李渊刚刚建立的唐朝正处在他们中间,稍有不慎就会被吞并!

然而,李渊已经贵为皇帝,如果回回都要御驾亲征,等把那些诸侯消灭,他恐怕也要累死了。所以,李渊需要好好的享受来之不易的帝王待遇。这样一来,李渊只有将兵马大权交出去!

大权给谁呢?

从东汉末年,经历三国,晋朝,隋朝,皇权一直被诸侯架空。李渊就是推翻了他亲老表(杨广)的隋朝,才建立了唐朝,他太清楚兵权的重要性。故而,李渊必须要找一位既诚实稳重,又生杀果断的人担当重任!

所以,兵权决不能交给臣子,只能在皇子当中选!可是,诸位皇子当中,除了李世民与李建成以外,其他的都不太行!李建成又是太子诸君,根本不可能轻易带兵,所以,李世民是最好的人选!

李世民自从领兵打仗以来,没有让李渊失望。但是,随着那些诸侯王被慢慢消灭,李渊到是没啥意见,李建成身为太子储君,他开始有些惶恐不安了!试想,此时的李渊已经是个糟老头子,一旦李渊驾崩,李建成拿什么去驾驭拥有兵马大权的李世民?

所以,李建成为了扳倒李世民,用了两个大招:第一,不惜笼络后宫嫔妃,在李渊跟前说李世民坏话。第二,离间李世民手下的文臣武将。

故而,李世民如果不打胜仗,就会被李建成搬弄是非,如果打了胜仗,更加会受到李渊的猜忌!

随着各地诸侯王被消灭,李渊对李世民的猜忌越来越重。“皇权,无父子”历朝历代,皇帝为了将大位顺利传下去,就会千方百计拔掉那些眼中钉,以便于后人能够管理朝政!李世民也不是傻子,他自然能够感受得到父亲已经变了。那种生命不受自己掌握的滋味,让他寝食难安!


公元626年6月,突厥南侵,朝廷都在争论有谁带领大军进行北伐。

当时,李建成窜动李元吉请命出战,并献计,让李元吉要走了李世民手下数万精兵,还有尉迟恭和秦琼两员大将!随后,李建成又和李元吉商议,一旦大军北伐,都城必然空虚,万一李世民趁机谋反,李建成的皇位可就保不住了。所以,他们二人商量过后,决定在大军北伐之前,提前动手,斩杀李世民。

看过电影的朋友都知道,喜欢玩弄权术的人,都有在别人家安插奸细的习惯。李建成有,李渊有,李世民自然也有!

好巧不巧,李世民在太子东宫安插的奸细听到了绝密,连夜告知李世民。得到消息以后,李世民惊出一身冷汗。

谋反?他可能想过,但如果真的去做,几十年读的圣人书,又有何用?在君臣面前,还有一个父子的情分制约着他!

所以,当长孙无忌那些大臣,全都建议李世民起兵的时候,李世民犹豫了!

同年,6月3日,太史丞,傅奕秘密觐见李渊,说夜观星象,金星移往秦地,秦王当有帝位!

得知这个消息,李渊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赶紧把李世民叫到皇宫问话。李世民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反叛父亲,现在到好,傅奕的密奏直接把李世民推到了绝地,不反是不行了!

所以,李世民不仅不承认有反心,还诬告李建成与后宫嫔妃私通。这一下,李渊头大了,于是将李世民打发回家,决定第二天将李建成叫进宫问话!

6月4日,一大早,李元吉和李建成优哉游哉的朝玄武门而来,他们毫不避讳的谈论李世民诬告私通后宫嫔妃一事,显然早已经不把李渊当回事了。(因为他们此时也已经有了兵马大权)

但是,当他们来到玄武门的时候,看大门的不仅换了人,还突然多出800甲士。

李建成和李元吉好歹也是混大的,见势不好,赶紧开溜。

然而,李世民比他们更快,一箭斩杀李建成,李元吉也被乱军砍死!

消灭了太子二人,李世民已经没有回头路,他立即派尉迟恭进宫,以“擒王保驾”的名义,控制了李渊!

自此,唐朝的大权已经被李世民夺取!

回到话题本身: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为什么得不到大臣支持?

答案已经非常明了,李世民经常带兵打仗,天下兵马大权有一半是他打出来的,很多武将都是他的人,李渊身为落难的皇帝,已经没有人敢支持他!就算有,也已经阻挡不了李世民称帝的事实!

况且,李世民究竟有没有实力当皇帝,文臣武将更是有目共睹!历史,属于胜利者!唐朝刚刚建立没多久,那些大臣为什么要为了一个李渊,从而耽误自己的荣华富贵呢!


历史小教主


李渊不是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而是支持他的大臣大多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流,即使有正直之臣,也没能力,没有手握兵权的大将支持,这才是最要命的。个人认为称帝过早,使自己在军中没没有铁杆跟随支持者,更没有威望,秦王一直在外带兵打仗,使的自己在军中极其有威望,而且有一大批追随者。所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没有兵权,紧靠一些护卫及囚徒逼宫,而后迅速平息事态,跟自己在军中多年树立的威望也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另外两个有继承帝位资格的人都被他灭的干干净净的,他们属下想找个借口报仇的傀儡都没有,嫡子他是唯一一个,朝中大臣又不傻,李渊都60了,古代都算高寿了,这个时候还跟着老皇帝肯定没好处得了。加上平时就很注意结交朝中大臣,重用一些读书人,素有贤明。还有刻意拉拢关陇贵族的子弟,这些在关键时刻都帮上大忙了


卑微的苟且


在“玄武门之变”后,面对一夜手足相残的人间悲剧,面对带兵进宫报告太子齐王谋逆的尉迟恭,面对进宫请罪的儿子李世民,身为九五至尊的唐高祖李渊对儿子被杀表现相当淡定,史书中云,“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这句话的意思是,李渊召见李世民,只是安抚他说,我因为听人谣言,误会了你!李渊之所以没有雷霆万钧,姿态这么低,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李渊虽然贵为皇帝,却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实权尽在太子阵营和秦王李世民阵营,文武大臣都选边站,现在太子被诛,朝廷实权都在李世民手中,自己空有皇帝头衔,却兵权政权皆不在手里。

李渊之所以得不到朝中大臣们的支持,主要在于大唐江山都是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等诸子带头打下的,自己不过是牵个头坐享其成。李渊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其先祖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其根据地在晋阳,在隋末天下群雄并起之际,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虽然李渊军事才能有限,但架不住人家有几个能干的儿子,太子李建成在王朝建立前期屡立战功,后期坐镇后方,保障后勤,由于其是太子身份,身边很快聚集一大批人才,关陇军事贵族和谋士大都归于帐下。李世民军事才能出众,先后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等割据军阀,获得了关东贵族和山东士族的认可,再加上李渊允许李世民开府,帐下也汇集了房玄龄尉迟恭秦琼等文臣武将,太子和秦王双方已经将朝中文武大臣尽数收入囊中。

李渊也深知这一点,坐上皇帝宝座后,为保障自己不被架空,李渊采取制衡之术,对太子阵营和秦王阵营都保持一定距离,让双方保持斗争状态,这样都有求于自己,自己可以稳坐钓鱼台,没想到一朝平衡被李世民打破,自己彻底失去了叫板的筹码,在“玄武门之变”后,拥护秦王李世民的文武大臣已控制朝政,现在太子阵营的文武大臣要么被铲除罢黜,要么识时务归顺秦王。李渊手中本来就没有太多实权,现在秦王政变后掌握京师兵权,李渊此时最合适的举动是服软交出皇位,这一点各位大臣看得很透彻,自然不会有不长眼的大臣站出来拥护李渊。


沧海拾遗录


我认为,李渊是一个比较失败的开国之君。首先,他作为一个父亲幸运的是他有几个文武双全的儿子,失败的是他登基之后教子无方,没有调和好几个儿子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心生嫌隙,明争暗斗。其次他晚年贪恋权位,沉溺于酒色,早已失去人心。最后,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得力帮手,一直南征北战打下这大唐半壁江山,朝中大臣多为其袍泽,况且太子建成已死,李世民也是李渊之子,早晚就会继承帝业,谁会抛弃这未来的后继之君而去选择半截黄土的李渊呢?我想大家都是聪明人,会做好选择的?

我会多多分享自己见解与大家交流,多多关注,谢谢。





董督晋典


李渊代表的是腐朽的关陇贵族集团,李世民代表的是凭自己能力上位的新兴贵族集团,两个集团的能力天地之分,李渊集团已经基本没啥战斗力,在李世民集团的打击下几乎没有反抗之力。李渊起兵受到关陇贵族支持,他们身居高位,但是打仗靠的李世民集团的新兴贵族,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地位低下,所以必然有此一战,战斗的结果也是注定的,腐朽的一方必然被消灭,如同大唐王朝也注定在和平中腐朽并被消灭一样。


imex


不是李渊得不到大臣支持,而是李渊被挟持,投鼠忌器。

另一方面,李世民把李建成,李元吉全杀了,群龙无首,也别无选择,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可选,这道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

谋朝篡位,不就是这样的嘛!忠于赵主父的臣子还少吗?重臣肥义被杀,主父被关在沙丘,其他人远水救不了近火,不是被杀,就是逃亡。而大唐大统一王朝,你能逃哪里去,只能像魏征一样投降呗。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此刻的李渊犹如惊弓之鸟,唯有退位可保善终!


因地治沂


一个原因:李渊此刻已被世民架空。第二:建成元吉及其家人已全部被杀,李渊只剩世民一个儿子,最后迟早传位于世民,所以大臣还不如早做世民顺臣而得以保全性命。所以大臣不支持李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