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什么不能阻止″玄武门之变″?是能力问题吗?

来之A安之


李世民作为我国古代位居前列的明君,长期享受着很多光环,但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成为他难以弥补的人生黑点,也为唐王朝种下了宫廷政变的基因。而

当时的高祖皇帝李渊,在李世民势力对太子李建成造成严重威胁时,没有采取恰当的平衡措施,客观上纵容了矛盾升级;二人为求自保,私底下都采取了很多针对性措施,未能发现这一切的李渊误判状态还可控制;而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迅速控制了皇宫形势,李渊也成了笼中之鸟,无奈只能接收现实,改立太子并很快禅位。而不单单是能力问题


一、李渊姑息李建成、李世民相争,要对玄武门之变负一定责任

1、早期忽视李世民势力过强,冲击李建成太子之位

李世民有四个嫡子,其中李建成、李世民分居老大、老二,在李渊进军关中、建立唐朝过程中都立下大功。而在称帝后,李渊任李建成为太子,让他在长安辅助自己处理朝政,“非军国大务听裁决之”,而作战主要由李世民、李道宗等负责。在对外作战中,李世民确实立下赫赫战功,包括降薛仁杲、败宋金刚与刘武周、破窦建德与王世充、败刘黑闼与徐圆朗,为唐王朝拿下了半壁江山,战功彪炳、声望日隆。李渊认为正常的官位已难以匹配他的功劳,于是给他加号天策上将,开府视事,位在王公之上,与太子几乎不相上下。

同时,在长期领军作战过程中,李世民不仅在军中建立极大威望,更招揽了大量谋士武将,综合实力远超李建成。李建成作为太子自然也有东宫府的势力,而且齐王李元吉紧密依附他,在长安城内的势力要强于刚刚返回的李世民。就这样,在唐朝尚有外敌时,兄弟二人还能一致对外,而到了天下太平时,便开始转入内斗。

2、错误地以太子之位诱惑李世民出力

李渊最初起事并非自己的本意,而是由李世民等人共同谋划而成的,可以算是原始大功臣,等到李世民后来功劳越来越重,李渊就多次答应立他为太子,无疑刺激了他的奋斗动力和政治野心。但在后续屡次失约,让李世民对李渊也开始不满。

  • 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屡许以为太子。

李渊某次外出巡游,得知留守京师的李建成联系庆州都督杨文干筹集军械,一方面把李建成以其他名义叫到行宫,立即拘押起来;另一方面传杨文干觐见,杨文干干脆造反起来,于是派李世民前往平乱,许诺得胜后废掉李建成,改立他为太子。结果,李世民返回后,李渊却在李元吉、封得彝等人劝说下,轻描淡写地责备李建成“兄弟不睦”,处理了太子府的两位下属了事。

3、最后时刻不惜以分治期待二子和平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冲突日渐激烈,李渊也逐渐察觉出形势开始失控,但又不愿意担负杀子的恶名,想出一招分而治之的计策,让李世民去洛阳镇守,建立天子旌旗,负责陕州以东的地区,与李建成共分天下。

但在李世民准备出行时,李建成不希望李世民重掌东方势力,那样自己迟早会被李世民击败,于是劝说李渊,最终此法就搁置了。就这样,李渊对兄弟俩的争斗再难有作为,坐等最后的恶果,要么兄杀弟,要么弟杀兄而已。

二、李建成、李世民私下秘密行动,李渊难以干预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从开始的口角之争,到最后的生死相加,冲突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频繁。李渊在此过程中,时而偏向李建成,时而又偏向李世民,时而又两不相帮,对儿子冲突反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人冲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李建成攻讦李世民,李渊开始怀疑秦王

李建成主动与李渊后宫宠妃交好,让他们给自己说好话,说李世民的坏话。如突厥来袭,李世民劝阻李渊不要迁都,李建成说他准备养成势力篡权;李世民劝说李渊攻打突厥,李建成则对李渊说他托御寇之名,总揽兵权;李世民因为骑烈马说了句“死生有命”,则说李世民说自有天命,要为天下主。李渊对李世民逐渐开始不信任,屡次责罚他。

  • 帝晚多内宠,张婕妤、尹德妃最幸,亲戚分事宫府。建成与元吉通谋,内结妃御以自固。
  • 第二阶段,李建成扩张势力,夺取李世民势力,李渊无动于衷

在第一阶段基础上,李建成利用自己太子的官方身份,一方面暗自扩大掌握的势力,除了官方的东宫守卫,又私募2000名兵士驻屯长林门,又募集300幽州突骑兵藏在宫中,但被人告状,“上召建成责之,流可达志于巂州”。

另一方面,采取种种措施削弱李世民势力,先是贿赂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但都被拒绝;二是以防御突厥来犯为名,下令秦王府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大量精兵随李元吉出征;三是给房玄龄、杜如晦正式的官府职务,从秦王府脱离出来。“上知之,不能止。”

这样,李世民剩下的谋士仅有大舅哥长孙无忌、舅舅高士廉及侯君集、尉迟敬德等,而日夜劝说他诛杀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询问在外的李靖、李世勣意见却都被拒绝,处于非常不利形势。

  • 第三阶段,李建成、李元吉屡次谋刺

相比李建成,李元吉更加狠毒,曾对太子说,“当为兄手刃之”,并数次准备动手,但都失败。第一次是李世民去李元吉家里作客,李元吉安排护军宇文宝藏在内室,准备行刺李世民,但被李建成制止;第二次是李建成等召李世民夜宴,给他上了毒酒,结果李世民喝得少,吐血数升,被淮安王李神通扶回,而李渊知道后只是说“秦王不能喝酒,不要再夜里聚会了”;第三次是李元吉直接向李渊建言,以谋反名义杀死李世民,李渊不回应,却也没喝斥他;第四次是李世民向李渊告状李建成勾联后宫,李渊决定次日上朝询问,这信息被传给李建成、李元吉后,二人谋划在昆明池伏兵杀死李世民,随后迫使李渊禅位。

  • 太子与元吉谋:"兵行,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伏壮士拉之,以暴卒闻,上无不信。然后说帝付吾国,吾以尔为皇太弟,而尽击杀叔宝等。"

但这消息被太子东宫府泄露,李世民作为杀伐果断的领军将帅,将两兄弟以真正敌人对待,决定集中所有掌握的势力反击。

三、李世民迅速控制形势,李渊难有作为

1、李世民果断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不留回头路

次日,李世民带少量随从先进入玄武门埋伏,李建成、李元吉走在半道时感觉形势不对,立刻掉头回东宫府,李世民果断射杀李建成,而尉迟敬德率骑兵追杀李元吉,彻底完成兄弟杀举动。

随后,翊卫车骑将军统领冯翊、薛万彻等收到李建成被杀消息后,迅速率领东宫、齐王府的2000卫兵攻打玄武门,秦王大将张公谨率兵闭门抵抗,玄武门禁军守将敬君弘率兵出击,玄武门始终没被攻破。

因双方混战不已,担心有变故,李世民于是让尉迟敬德向冯翊等出示李建成、李元吉首级,加上秦王府数百骑援兵也赶来,东宫和齐王府的卫兵于是溃散而去。

就这样,李世民迅速完成斩首行动,给自己没留一点退路,也让李渊及太子余党没有转圜余地,为后续操控李渊提供了先决条件。

2、李世民迅速控制李渊,掌控整体形势

李世民同时派尉迟敬德派兵到武德殿“宿卫”李渊,实际上等于挟持,让李渊不得不接收现实情况。当时,李渊身边空无一人,只有数位文臣陪伴,萧瑀、陈叔达劝李渊,“同意”将事件性质定为太子、齐王作乱,“同意”立李世民为太子,“同意”委之军国之务,这样“陛下释重负,无复事矣”。

随后,李渊召李世民前来慰问一番,父子二人对立哭泣,随后尉迟敬德请命将手敕,令诸军受秦王处分,中止皇宫禁军、秦王府与东宫、齐王府兵士的交战。三日后,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俩月后宣布退居二线当太上皇,专心生儿子去了。

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完成当皇帝的梦想,但也为唐王室留下了政变隐患。同时,李世民曾干预史书记载,引述的历史资料肯定与当时的事实有所偏差,这就需要后人去费解猜测。


文殳子


李渊知道‘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已经被杀。三个亲生的儿子死了两个,他还能把剩下的秦王李世民给杀了吗?再说他已经掌控不了局面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为了削弱李世民的势力,李建成和李元吉是绞尽脑汁。凡是有调动兵马的机会,他们总是把李世民的部将调离。这样的他们之间由明争暗斗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这时正好突厥入侵,李建成便和李元吉策划。先夺了李世民的兵权,等出征的时候再把他杀掉。消息很快传到李世民那里,他急忙找来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商量对策,大家都主张立即动手,先发制人。

当天夜里,李世民进宫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高祖李渊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你们一同进宫,我要亲自审问!’第二天一早,李世民让长孙无忌等人带一支精兵,埋伏在玄武门内。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人,事先被李世民收买过来。他见李建成和李元吉走进玄武门,便迅速把大门关闭。

李建成和李元吉下了马,走上临湖殿。李建成发现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他扯一下李元吉的衣袍,转身飞快走下石级,翻身上马。这时有人喊到:‘太子、齐王,为什么不上朝?’李建成回头一看,正是李世民。李世民是拈弓搭箭,一箭把李建成射死。李元吉匆忙逃跑,也被尉迟敬德一箭射下马来。

唐高祖李渊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尉迟敬德浑身是血的跑了进来,高祖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让我来保驾!’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在哪儿?’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给杀了。’

事已至此,李渊只得派人到太子、齐王府安慰家人,然后厚葬了。三天后,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国家军政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又过了两个月,唐高祖被迫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上皇帝,就是唐太宗。





隐者康司马


李渊绝对有能力阻止,任何一个当父亲的都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为什么他没有动作?是因为他完全蒙在鼓里,等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谁都没想到李世民会走这么极端危险的一步。

按照历史记载,玄武门事变之前,是李建成多次阴谋陷害李世民,李世民被逼无奈反击的,这个大方向是对的,但是特地编出一个在酒里下毒的故事就显得太弱智了。李建成的计划是利用边境冲突的借口,调走秦王府的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四员大将以及他们帐下的精兵,这等于直接掘了李世民的根基。这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再不做出什么动作,他和他的心腹们必死无疑。如果手里没有了军队,再有理也没用了,李世民必须拼死一搏了。

事变之前,太子李建成的实力实际上是强于李世民的。首先,他太子卫队有两千精锐和从罗艺那挖来的三百骑兵。李世民手里能用的可靠人员,只有八百人其中骑兵才八十个。其次,李建成有李渊的支持,他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嫡长子,大部分朝臣也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李世民的优势在于,他建立了有效的情报系统,皇宫太子东宫齐王府有他的眼线,他爹和兄弟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及时获得。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收买的眼线在玄武门事变时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反观李渊和李建成对李世民的行动一无所知,他们认为,调走尉迟恭等人肯定会遭到李世民的阻力。甚至说即便调不动这些将领,也可以在李渊那里给李世民上眼药。但是没有想到事情的反弹会如此严重,李世民直接拼命了,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事变之前,他们没有人做火并的准备,所以被李世民得到了先机。

626年7月2日那天早上,李渊带着一群妃子在太液湖划船玩,李建成和李元吉跟往常一样进宫。而李世民则将800死士分为两队秘密进宫,一队在玄武门埋伏对付李建成,一队在临湖殿埋伏控制李渊。李建成二人快到达太液池发现有伏兵,赶紧掉头跑向玄武门寻求保护,因为玄武门守将常何是太子的人。但实际上常何已被李世民收买,李世民的800人就是常何打开宫门放进去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就这样在玄武门附近被割了脑袋。

太子卫队得到消息之后,两千多人集结起来,由冯立,薛万彻,谢书方分别统帅攻打玄武门和秦王府。此时尉迟恭带领几百精兵顶盔掼甲,手执长矛直至御前,逼李渊下诏改立太子,所有兵马归李世民节制。这边玄武门和秦王府眼看要撑不住的时候,尉迟恭提来两个人头和皇帝诏书,瓦解了东宫卫队的斗志,溃散逃走。

所以,一开始李渊根本不知道李世民会这么大胆,等他得到消息的时候,尉迟恭已经带兵把他围起来了,只能任由李世民发号施令了。如果他能提前得知李世民的动作,肯定会有很多应对措施的,毕竟军队只听他的命令。

我是东岳巍巍汶水幽幽,欢迎评论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