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故事:未婚姑娘發燒之“謎”

約30年前,9月初的一天中午,我門診快下班時,一個20歲的姑娘在她父親陪伴下來找我看病。據其父說,孩子暑假期間和同學們到北戴河玩,受涼感冒,發燒已近半月。曾用過一些抗菌藥口服,未見效。

查體:臉色蒼白,神情恍惚,血壓100/60mmHg,心率110次/分,律齊,無雜音,無呼吸道症狀及體徵,胸部透視無異常發現。令人意外的是,患者皮膚有散在的小瘀斑,手指末端有幾處黑色壞死性病損。實驗室檢查結果示,白細胞計數18×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85%。

診斷為“敗血症,原因不明”。收入院。

第二天上午,我帶幾位醫生一起查房,見這個病人住在一個8人間大病房的6床。做腹部體檢時,無意中碰到她的陰毛,有一種異樣感覺――扎手(通常,女性陰毛較柔軟、多數捲曲,不應扎手)。再看,發現陰毛長短一致,均約0.5cm。問其原因,答稱:因局部瘙癢,自己用剪刀鉸的。檢查內褲,發現有大量黃色膿性白帶。因病房內人多,未再追問病史。

走出病房,我問跟隨查房的醫生們對此有何想法?無人發言。我說:“病人自稱是因瘙癢而剪去陰毛,不可信(通常只會反覆用肥皂或藥液洗)。自己剪陰毛,不可能長短一致,又不傷皮膚,只能是剃後再長出的。”我再問:“未婚女孩,沒有腹部手術、外陰皮膚病或其他原因,為什麼要剃陰毛?”仍舊沒人說話。我只好說:“應考慮有無產褥感染。”當時,大家很不以為然,主管的女醫生還撇了一下嘴。我說:“不管你們怎麼想,重要的是,必須儘快做血液和白帶培養。”

因為我是在查房時嚴肅地提出的,儘管他們心裡不同意,但仍及時執行了。而且,實際上做得非常認真,提出了多種特殊培養要求,同時做了多種藥物敏感試驗。

相對平靜地過了3~4天后,病人突然出現了右側肢體完全性偏癱伴失語、雙眼全盲。從臨床現象分析,可能是多發性腦膿腫,累及左側內囊及視交叉等部位。這時,不僅病人和家屬著急,醫生們也有些緊張了。主管醫生想起曾送過細菌培養,趕快問結果。化驗室回答說,已有細菌生長,將盡快發報告。

正式報告稱,是一種罕見的厭氧菌,僅對萬古黴素等兩、三種不常用的抗菌藥敏感。主管醫生決定,立即全部用上。當時,我曾擔心藥物不良反應會很大,但幸未發生。可能因病人年輕,肝腎功能正常,故耐受良好。經過強化治療,病情有逐漸被控制的趨勢。

事實表明,當初懷疑“產科感染”並非毫無根據,而是聯繫實際、臨床思維的結果。對此,主管醫生有點窩火,一方面是回想當初不該對我的分析表示懷疑;另一方面是覺得病人和家屬不應隱瞞病史,欺騙醫生。

不久後的一天下午,一個小夥子來探視,主管醫生馬上把他叫到辦公室,要他“老實交代”。這才弄清楚,確是未婚先孕,不敢上醫院。直到妊娠4個月,才被迫偷偷到鄉下一個“診所”做了水囊引產(術前剃了陰毛),發燒就是從那以後開始的。他承認,原來所述病史,純屬編造。

拿到“口供”,主管醫生很高興,立即打電話告訴我,還自我批評了一番。

這個病人很幸運,由於醫生較早警惕到產科感染的可能性,診斷治療及時,才沒有被延誤。1個多月後居然痊癒出院,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未婚姑娘也可能懷孕”這類情況,現在看來不稀奇,但30年前,未婚先孕比較罕見。醫生的思路也常因此受到束縛和限制。

隱瞞病史,當然會給診斷、治療帶來困難,醫生為此不高興也可以理解。但又得理解病人或家屬確有難言之苦,不必過分責備,更不應歧視他們。再者,醫生不同於刑偵人員,我們應搞清的是病情,而不是“案情”。因此,無論是病人和家屬一起欺騙醫生,還是病人欺騙醫生和家長,都不必去計較。而且,應該把這些情況看做是病人的隱私,不向無關人員隨意擴散,以免加重病人和家屬的難堪。對這類涉及醫德的問題,醫生應該保持冷靜,避免感情用事。

醫生不是刑偵人員,需要搞清楚的是病情,而不是“案情”,醫生也經常會遇到一些不能完全交代病情、對自己的病情有所隱瞞的患者,此時醫生應該增強自己的臨床思維能力,善於發現細節,深入引導患者。同時也應該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曾老通過真實的病例告訴我們臨床細緻的檢查和病史詢問的重要性,同時也告訴我們對涉及患者隱私和醫德的問題,應保持冷靜,避免感情用事。

本文轉自:中國醫學論壇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