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降溫 私募投資基金配置或成“新寵”

上市公司利用閒置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數量和規模過去幾年一直處在上升的趨勢,但2019年一季度這一趨勢出現逆轉,購買的數量和規模都出現大幅下降,與之相反,眾多上市公司發佈公告投資私募股權基金,私募房地產基金也包括在內。

機構理財選擇銀行理財降溫,私募投資基金反升溫

利得集團副總裁金為對此表示,隨著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落地施行,在“合理充裕”的資金環境下,銀行理財產品減少、預期收益率走低的趨勢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機構客戶在理財層面選擇增加私募投資基金的配置,尋求相對較高投資回報、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正在形成新的趨勢。

進入一季度以來,銀行理財收益水平持續下行。根據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國整體銀行理財收益環比下滑3BP至4.00%。全國銀行理財價格指數環比下滑0.68點至95.75點。從收益水平來看,3月全國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產品收益環比下滑3BP至4.12%,開放式預期收益型產品收益環比下滑3BP至3.82%。

受此影響,作為機構客戶代表之一的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意願明顯下降。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發佈公告購買銀行理財的上市公司數量為790家,2018年一季度為984家,同比下降了19.7%。

不僅購買企業的數量在減少,認購規模也出現大幅下降,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發佈公告認購銀行理財金額為3091.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2.8%,而2018年一季度認購金額為4599.7億元。

金為認為,上市公司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降溫,除了受到收益降低的因素影響,也與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有關。新規要求銀行理財向淨值化轉型,雖然目前還在“過渡期”,但保本型產品的數量不斷減少是大勢所趨,上市公司閒置資金的配置比例也有可能因此發生變化。

私募基金受機構投資關注

目前,上市公司閒置資金用於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比例依然在90%以上,記者在查閱相關投資動態公告的數據中,發現私募投資基金配置或成其投資的“新寵”。

4月3日,皖通高速發佈公告,涉及該公司2億元人民幣投資的併購基金取得私募投資基金備案證明。

4月16日,A股上市公司南京公用發佈公告,將與港股上市公司寧滬投資等,擬共同發起總規模不超過10億元基金,定向投資於認購房地產基金份額或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股權投資於房地產項目,上述兩家上市公司稱將各認購其中3億元有限合夥份額。公告披露,該基金主要的目標項目為認購房地產基金份額或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股權投資於房地產項目,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優質住宅、商辦項目和其他有增值潛力的投資機會。

這些只是近期上市公司頻繁參與私募投資基金的一個縮影。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18日,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公司發佈參與投資私募基金和通過私募基金備案等相關公告超過50條。

在利得集團旗下利得股權房地產基金團隊負責人看來,南京公用、寧滬投資等公司選擇投資房地產股權投資基金,其投資邏輯與產業基金和併購基金不同。

上市公司參與設立私募子公司,發起產業投資基金,可以在產業鏈上、下游培養和發掘更多併購標的,尋求投資回報的同時進行產業整合,進一步提高公司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而投資房地產股權投資基金,在投資形式和收益方式上擁有更加多樣化的選擇:投資形式可以選擇同股同權或優先股等多種形式,收益方式可以尋求純浮動收益或基礎投資收益+超額收益等方式,退出方式可以選擇目標項目清算或交易對手回購等。加之投資房地產股權基金的投資週期相較更加靈活,且專業私募基金管理人對該類型基金一般都具有較好的風控能力,因此具備可獲得超出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的可能。

華東某機構投資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事實上不少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也是在參與認購私募基金產品的,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影響下,銀行理財產品向淨值化轉變,保本理財將逐漸成為歷史。未來具有專業的投資能力,且重視風險控制的資管機構會更被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看好,那些被時間證明了優秀管理、合規風控嚴謹、收益率持續表現良好的私募基金,也許會吸引機構資金進行更多的配置。此外,隨著私募投資行業在“強監管”環境下的洗牌及出清,活下來的也越來越向著專業化、規範化方向發展,加之有政策明確鼓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未來上市公司與私募投資基金的聯繫也會更加緊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