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来临时,大型商船是否可以迅速改装成军舰?

小牧童


商船可以改为军舰,这个在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有很多例子。但是这个所谓的“军舰”肯定不是指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这类作战舰艇,通常是武装运输船、护航航空母舰这类“边缘化”军舰。下图为英阿马岛战争期间临时改装的“大西洋运输者”号集装箱货船,可以运输“鹞”式战斗机和CH-47直升机,起降甲板是经过临时加固,但只能垂直起降,也不具备弹药和燃料的补充能力

用商船改装航空母舰的例子在二战期间有很多,比如下图为日本联合舰队“山汐丸”号护航航空母舰,他在改造前是运输船。改造时拆除上层建筑,加装一个107米长的飞行甲板,没有机库。他在改造完成后20天被炸沉。

美国在这方面的改造比较多,下图为美国CVE-1“长岛”号护航航空母舰,他的前身是C-3型货轮“莫麦克梅尔”号,1941年3月6日被海军收购改造,6月2日以护航航空母舰身份服役,可以舰载21架飞机,必要时作为飞机运输舰向各基地运送飞机。之后美国更是以运输船为模板直接批量建造数量达100多艘的护航航空母舰

这些商船平时用于民用,在战时临时改造作为补充,比完全重新建造要节约大量时间和金钱。很多商船在建造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军民结合”,一部分设计便于快速改造和角色转换,一些大型滚装船只需要少量改造甚至无需改造就可以运载重装部队执行远程投送和运输任务。下图为“渤海翠珠”号,他的定位就是军民通用客货滚装船,货仓设计时就考虑到超大超宽的特种车辆,平时用于大连和烟台之间的客运任务,但战时可以直接搭载装甲车、坦克等重型装备,还可以起降直升机。这种军民结合的方式都是隐含的军事运输力量,用于民用也可以降低军方的经济和维护压力。

但是开头我也说了,商船也只能改成“边缘化”的军舰,用于运输和投送还可以,但不能改成正规的巡洋舰、驱逐舰这类直接参与作战的舰艇,更不可能改成常规起降的大型舰队级航空母舰。商船终究还是商船,他的缺点也同样很突出:

1.加装武器系统和专业的起降系统消耗工时太多。货船改造成作战舰艇需要改动的地方实在太多,本身舰体强度可能都无法达到要求。除了要加装繁杂的武器之外,还要考虑增加火控/雷达系统,这就需要对船体进行大的改造。突增的电力需求还要改造动力系统,这样的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代价实在是太大,消耗的工时甚至可以生产一艘全新的军舰。下图为法国100毫米舰炮,虽然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只是一座炮塔,然而甲板下层还有大量机构支持,用货船改造需要增加船体强度并对下层甲板进行重新设计

而现代常规起降的舰载机由于重量和速度的增大,用以前那种货船直接改造已经不现实,就拿下图的“中途岛”号航空母舰来说,该舰在实施SCB-110改造中增加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阻拦索等专业现代舰载机起降设施,然而这种改造从1955年9月1日一直持续到1957年9月30日,前后长达2年时间,而且“中途岛”号原本就是航空母舰的底子。如果是大型商船改造,首先要加强船体结构,然后再增加专业起降设施和斜角甲板,这种级别的改造恐怕3年都完不成,其工作量都可以直接新造一艘航空母舰。

2.抗打击和损管能力太差。民船大多数还是以民用标准设计建造,没有军舰那样的装甲和重点防护区域,更没有像海军那样专业的损管团队,所以一旦遭到攻击那么生存的可能性还是很低的。最开始我们提到的万吨级的“大西洋运输者”号集装箱货船,他在马岛海战期间遭到1枚“飞鱼”导弹攻击后沉没(下图1)。而1987年4100吨的“斯塔克”号护卫舰在遭到2枚“飞鱼”导弹攻击后经过损管抢修成功生存并依靠自身动力航行至巴林(下图2)。

3.航速较低,无法跟随大舰队行动。大多数民船考虑到经济效益一般航速都在20节以下,也就是少数游轮运营航速会比较快。而专业的作战舰艇普遍航速在30节左右,这种较低的航速无法满足大舰队作战需求。

总的来说商船可以改造成军舰,但是基本就是偏向于后勤和运输方面。而随着现代舰艇和飞机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像二战那样铺一层甲板就能当航空母舰、加几门炮就能当护航船只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雏菊西瓜Peterpan


兔哥回答;我们不设定战争规模大小,也不设定需不需要动用商船的问题,兔哥单纯的从技术角度和使用角度来阐述一下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各抒己见参与探讨。

商船属于民用船舶,商船种类很多,而其中的远洋商船通常排水量都大,几万吨,十几万吨乃至于几十万吨的商船驰骋大洋,这些商船不但船型大,而且都具备改成条件,特别是用于运输矿石的远洋货轮更是具备极好的改装条件。下面兔哥讲解一下商船的改装(不限内贸船,外贸船舶);目前的商船除去不具备改装条件的油轮,液化气船舶等等特种船舶,能够用于战时的商船太多了,特别是船舶大国咱家,那更是航海货运的老大,没有之一。下面具体谈谈兔哥个人的看法;



带克令吊的商船;商船的船型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个是带吊车的商船,这些商船都带大型吊车,也叫“克令吊”。通常的大型商船都有3~4个吊车,有5~7个舱室。每个舱室的长度都有30米左右,其舱盖的宽度通常在15~18米,长度24米左右。凡是外贸商船都必须在舱盖上设有专门的直升机停机坪,这是商船必须要有的必备设计,用于救援使用。这种商船的舱盖都非常厚重,完全可以承受一架中型直升机停放,兔哥曾特意观察过停机舱盖和别的舱盖的差别,结果就是没有差别,因此这些商船不需要过多改进就可以搭载直升机,一个舱盖上放一架,一艘船就是5~7架。如果是放火炮也无需大的改进,只要布置固定火炮的加固设备即可,商船本身就是钢铁,随便焊。其实,这些商船平时运送货物时也经常临时焊接一些固定环什么的。



没有克令吊散货商船;这些商船以运输矿石的船舶最多,比带克令吊的商船普遍排水量大,多在10万吨左右,有的更大。舱室都是奇数的多,很少有偶数。如,7,9,11个舱室,而且和军舰船首结构类似,没有船首楼,而是一个斜坡。船甲板除了舱盖,没有任何多余的障碍物。这种船舶的船长都在200米以上,9舱室的300米左右,宽度都在30米以上。而且这种船的特点是舱口位置都很低,仿佛就是为了改装设计的,如果你上了这些船,就会有一种“藏军于民”的感觉。如果铺上一层甲板,并不是难事,去掉尾部驾驶楼也有200米以上是平坦距离,而且其舱室的容积都是超万立方米,完全可以装载弹药,油料用。改装成升降机,就是一艘载机攻击舰了。当然只能起降F–35这样的飞机。



小排水量的商船改装;一些排水量稍小的商船同样具备军事用途,能搭载火炮,直升机等兵器,为登陆战部队提供火力掩护,小吨位商船转向灵活,数量庞大,如果经过改进,是很重要的武器载体,用途广泛。


商船在军事上的用途;商船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很多国家都有改装商船用于作战的先例。如英国就曾改装商船“大西洋运送者号”搭载鹞式飞机,把一艘民船变成了航母。日本更是藏军于民的典型,其很多的民船都是有目的的建造,战时能快速改装成民船。由于民用船舶的数量越来越大,其战争潜力也凸显出来。其庞大的数量经过简单的改装就会成为战时的后勤运输重要力量。而且越大越大的货船的军事价值也备受关注。相信,民船的军事用途也会越来越大。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你阐述个人的观点,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实际上,包括商船在内的各类船舶,都具备安装武器装备、指挥控制、侦查情报、运输支援等系统的条件,可以改装为各类功能舰艇,也能够参与军事行动。这种情况其实早已有之,下面是几个具体案例。

第一,1907年签订的海牙第七公约《关于商船改装为军舰的公约》,就对商船改为军舰后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约定。

不过,这个《公约》提到的商船改军舰,更多的是指将商船编入军舰编队从事军事任务,包括必须使用军舰特有标识等,并非对商船进行施工改造。尽管如此,也能看的出来,100多年前,人们将商船改作军舰的情况就已非常广泛。

第二,二战期间,美日等国都曾将商船改造为军舰,其中很多改造为航母。

日本曾经利用商船改装了不少轻型航母,但这些商船之中,有不少在建造之初就有改造规划,日本海军甚至为这些商船提供补助资金,用以补偿由于考虑改装而额外增加的设计、建造费用。譬如,日本隼鹰号和飞鹰号航空母舰,原来是日本邮船公司计划用于北美洲航线的新一代豪华客船橿原丸和出云丸号,在建造设计之初,日本海军就承诺负担60%的建造费用,并最终在船体里设计建造了升降机井和装甲,但两艘船的宣传资料里仍然是优雅的豪华客船。

美国方面,至少有19艘民用船改成航空母舰,但美国侧重于在军舰设计建造中大量使用商船标准,特别是护航航空母舰、反潜护卫舰等二线舰艇,舰体和动力装置甚至直接使用货船的船体设计和动力总成。这一方式也为美国二战期间的造舰狂潮大开方便之门,使得美国二战前后制造了大约150艘航空母舰。当然,弊端也是必然的,这些舰艇外观丑陋无比,单舰的作战能力根本提不上台面。

第三,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期间,英国曾将大批商船改造为军舰。

据统计,英国共征用和租用了56艘民船(战斗舰艇47艘),征用范围从6万吨的客轮到700吨级的拖船,大部分民船都经过紧急改装,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摇身一变成了军用运输船、修理船、通信船、医院船、扫雷船、补给船。譬如,乌干达号客轮,改装成拥有1000个床位的医院船;伊丽莎白二世号游轮改为运输船;共有19艘商船安装直升机平台,其中大西洋运送者号集装箱滚装船安装了起飞甲板,搭建了容纳20架鹞式飞机和20架直升机的机库,并加装了海狼防空导弹系统。这些改装的民船,为英军特混编队海上补给上千次,运送1.5万个货包和10万余吨物资,以及1万余名军人、95架各型飞机,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英国海军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将滚装货轮“竞争者巴赞特”号改装为“百眼巨人”号航空训练舰,可搭载12架“鹞”式飞机和6架“海王”直升机,但受限于甲板结构,“鹞”式飞机不能进行滑跃起飞。目前,“百眼巨人”号又被改装为医院船。

第四,美国海军“阿拉帕霍”计划、“商船改军舰”计划。

美国曾提出将集装箱船和滚装船改造为“海上基地”的“阿拉帕霍”计划,为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提供战斗支援,之后使用功能化集装箱模块,试验性地改造过一艘1.8万吨货轮,但最终“阿拉帕霍”计划不了了之。

目前,川普大统领正强力推进美国海军“355艘大舰队”计划,受产能和经费制约,按正常计划很难在30年内实现这个目标。为此,美国海军正在研究将廉价商船改装成“武库舰”的计划,以满足川普的伟大目标,并为美国海军提供强大的“火力输出”。

据测算,二手货轮仅3000-5000万美元,一艘至少装备50个垂发单元,这种船仅作为火力输出平台,因此不需要装备复杂的雷达电子设备,只需要装备数据链,利用体系内其他军舰上的雷达与火控系统进行搜索引导,随时机动到预定战位即可实施进攻。这样改造后的舰船,相当于导弹武库舰,造价大大低于一艘全新驱逐舰,并且建造速度也要快得多。改装10艘油轮就能提供500个导弹垂发单元,大大提高了现有航母战斗群火力密度和作战效能。

不过,受限于商船的原始设计,这种改装的“军舰”,综合性能不可能达到真正军舰的水平。

一是商船的建造标准远低于“军标”,扛打击能力非常有限。现代军舰与商船都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军标”舰船的船型、结构、配套设施较之“民标”严苛的多,因此更加坚固,抵御恶劣环境和抵抗打击的能力也更强,当然造价也要高得多。2016年沙特曾有一艘三体游艇改装的军舰就被击毁,但并不是毁于炮火,而是被大火烧毁了。

二是商船航速较慢,很难跟上海上舰艇编队的步伐。多数大型商船的航速大约16节左右,而军舰最低也要25节以上,核航母、核潜艇的速度高达32~35节。在长距离的远洋征战中,看似不太明显的速度差异,将大大延缓舰队行进步伐;如果这些改装的商船掉队,有极易遭到敌方潜舰的攻击。上世纪初的日俄对马海战,俄海军就是由于远道而来、延误日程,导致日军以逸待劳、成功伏击。

三是商船改军舰存在成本和性能之间的矛盾,很难首尾两端。商船改造军舰时,由于船型已无法变更,只有从动力、防护、武器,以及其他功能模块考虑。更新动力系统对于提高航速作用有限,而且费时费力费钱,这种代价相比新建差不了多少;增强舰体防护涉及到船体结构施工,即不容易实现,成本也异常高昂。相对容易的就是加装武器、火控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满足特定需要的功能模块,但这种改造仍然是“商船+武装+特定功能”的模式,尽管造价不高,综合性能与真正的军舰相距甚远。

综上可见,商船改军舰不失为一种快速壮大实力、弥补短板的策略,在临战之时可以作为应急手段,采用功能模块快速打造一批不同功能的舰艇。但是,由于这种改造仍存在很多弊端,改造后的军舰并不适合高烈度的海上战争,最适宜的方式是用作雷达预警、情报信息的控制节点,或者输送物资给养的保障舰船。马来西亚就曾改造过一艘“基地舰”,在货轮上加装模块化的机库、直升机平台、快艇收放、生活舱等,将其作为携带直升机、高速巡逻艇和特种部队的“海上基地”。

上述商船改造的军舰属于“军版民船”,也就是民船的底子、军船的功能;还有一种方式,叫做“民版军船”,也就是采用民船标准建造军舰,这种方式在满足军舰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建造成本。英国海军“海洋”号直升机母舰、丹麦阿布沙隆级指挥支援舰都属于这一类型,阿布沙隆级的满排达到6300吨,但造价仅有1.67亿美元,堪称物美价廉的模范!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以期将数量庞大的商船货轮,用于军事运输、战斗支援等,实现藏军于民、藏兵于民的目标。在数次大型军演中,都曾临时租用了商用滚装船运输机械化装备、物资和人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海军一直跟踪谋划军民融合舰艇和配套装备,而且用516护卫舰改造了火力支援舰,推出了集装箱武器模块、功能化医疗后勤模块等,能够较为方便的应用于商船改装,但暂时还没有商船改军舰的实例,毕竟我国海军正处在“下饺子”、大发展的时期,经费物资相对充裕,没有必要采用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临时方案。而且,中国海军暂时没有美国海军那样“全球部署”的需求,不必到处部署“海上预置舰”等,伺机打击莫须有的对手!

大家对商船改军舰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留言点评!


军备解码


在一战及以前,较大的商船是可以加装火炮改装成辅助巡洋舰的。它们一般无法参加舰队决战,但可以执行护航和破交袭击等任务。商船改装的百眼巨人航母也是个成功例子。虽然具有试验舰船的性质,称为军舰还算够格。另外比较特殊的还有英国的Q船。即用商船改造(或按商船标准建造)的伪装猎潜舰。

到了二战,战舰的观瞄火控系统更加专业先进,商船武装化后越来越难与正规军舰对抗。而且威胁航运的主要是潜艇,改造辅助巡洋舰防御水面袭击舰或进行破交袭击的需求不大。所以虽然不少商船上确实有加装火炮甚至飞机弹射器的,但大都不在军舰的序列,顶多属于武装商船。不过虽然非主流,二战也是仍有少数水面袭击舰和辅助巡洋舰的,比如德国的鸬鹚号,就曾和正规的轻巡洋舰大战并靠一枚鱼雷逆袭,最终在火炮互射中和悉尼号轻巡洋舰同归于尽。出于护航的需求,美国把少量货船改装成护航航母,这倒是典型的货船变军舰。但之后绝大多数护航航母是按货船标准建造的新船,并非改装。这主要是战时运输任务繁重,商船损失巨大,运力紧张,并没有足够的现成商船去改造。

现代而言,军舰上的电子设备火控系统更加专业更加高端,商船改装作战军舰就更难了。但改装成运输、医疗等用途的军辅船还是可以的。马岛战争期间英国就动员了不少货船改装成辅助舰船。其中的大西洋运送者号几乎可以算是改造成航母,加装了起降甲板的大西洋运送者具备了基本的舰载机起降能力。但他还不是航母,连二战的护航航母都比不上。护航航母具备航母的各项功能只不过相对舰队航母比较弱。大西洋运送者并不具备航母的情报指挥能力,也不具备完整的舰载机起降能力。鹞式只能在甲板前部专门铺设的一小块耐热飞行甲板上垂直起降,而垂直起降让鹞式的载弹和航程大打折扣。只有装备滑跃甲板的正规航母才能让鹞式的战斗力得到完全发挥。

当然,科技仍在进步,随着火控网络化,武器模块化,在商船上加装分布化的各种武器模块是各国研究的方向之一。比如在商船上加装包含导弹发射器的集装箱,商船不需要具备军舰完整的C4ISR能力,只是作为武器承载和发射平台。这样的商船甚至不需要任何结构改装,只要加装适当的集装箱就可以形成相应的战斗能力。不过,它们仍然称不上军舰。当今之世,把商船改装成功能完备的作战舰艇既不现实,也不必要。但商船改造成军辅船的潜力则始终存在。

图一,大西洋运送者狭小的垂直起降甲板

图二,鸬鹚号(近)和它的对手悉尼号

图三,来源不明的商船发射导弹图,估计是军迷P图(无所谓啦,反正也没有真的)





锡兵中士


图片里这艘船就是太平洋战争中最著名的商船,日本的“阿波丸”号,它在战前是“日本邮轮公司”的邮轮,由于排水量超过万吨级、航速快超过了20节,它同型的三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改造成了“大鹰级”轻型航空母舰,但是它们都没有参加过什么像样的战役,反而被美军全部击沉!


“大鹰级”轻型航母,一共三艘:大鹰、云鹰、冲鹰。

“阿波丸号”由于船新航速块,也在1944年底被日本军队征用,主要航线就是往返与日本本土→马来亚→新加坡。“阿波丸号”本身是豪华邮轮,船上设施在当时也比较豪华、舒适…太平洋战争末期,特别是1945年初,日本占领的东南亚地区岌岌可危,占领军的军政高官都想搞到一张“阿波丸”的船票回到日本本土,1945年3月28人,满载上万吨从东南亚搜刮来的:锡锭、天然橡胶块、云母,据说多达40吨黄金、12吨白银、十箱工业钻石…还有大量珠宝,据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在上面…太平洋战争末期,美英政府通过国际红十会与日本沟通,目的是救济战争爆发初期被日军俘虏的英美军队和侨民,根据交换的原则,美英海军也允许日本派出几艘运输船接在东南亚的日本人回国。

但,明确规定日本运输船要漆成绿色,在的船体主要位置有明显的“十字”标识,同时禁止这些日本船运输武器装备和其它战略物资…不过这些日本运输船(这个时候已经是军用运输舰了)总是偷偷摸摸的夹带协议不允许的物品,而这次“阿波丸号”显然是运载了更多的战略物资!结果“阿波丸号”在返回日本的途中在我国“平潭岛”以东海域被美军“皇后鱼号”潜艇击沉,全船除了一名厨师外,剩下的2008人全部随船沉没!“阿波丸号”的具体细节有很多资料这里就再赘述了…总之,战争期间征用性能比较好的商船作为运输舰运输武器装备是正常的需要,大型战争期间各国都是这样。
这艘满载“鹞式”、“海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船就是1982年参加“马岛战争”的英国“大西洋运输者号”集装箱船。

马岛战争爆发后,皇家海军也征集了大量的商船主要从事战备物质运输这类工作,甚至改装成海军医疗船…由于当时参战的“无敌号”和“竞技神”号航母都是轻型航母,所载的“海鹞”战斗机偏少,为了保护舰队和支援登陆作战,英军将“大西洋运输者号”通过简易改装变成了“战斗机运输舰”。
改造后的“大西洋运输者号”就是这个样子,可以载十多架“鹞式”战斗机和数架“支奴干”直升机。但在“大西洋运输者号”上的战斗机只能垂直起降,没有助跑跑道,也不可能滑跃式起飞。

“大西洋运输者”在马岛战争除了运输飞机外,它还替“无敌号”挡了一次枪!阿根廷空军最后一枚“飞鱼”反舰导弹就打到了它的船体水线位置,最终沉没!阿根廷空军当时采用的是偷袭“谢菲尔德号”的战术,打算再一次偷袭“无敌号”,可当时“无敌号”和“大西洋运输者”之间距离很近,“飞鱼”导弹来袭时英军释放了干扰弹,飞鱼导弹冲出干扰“箔条”后转向攻击了“大西洋运输者号”…由于民船建造标准低,伤势太重最终“大西洋运输者”连带数架“支奴干”沉没。

民用商船在大型战争中必然要被征集,民用商船在使用原则上与军用运输舰没有啥太大区别,都是将重型武器装备和战备物质运抵目的地,而海军平时并不拥有太多的运输舰,因为这样会占用海军编制和增加运输舰的维护保障工作,为了协调战时征集民船工作,大国海军方面都成了“海运司令部”之类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民船数量越多的国家在战时越能提供大量的运输工具,这对于海军后勤保障极其有利,做到有机的“平战结合”!


皇家橡树1972


首先说明肯定可以改装,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在,很多国家国防政策都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平时建造大型商船时都有和船东签有协义,军方提供部分补贴,商船某些地方建造时采用军用接口预留改造设计,一旦战争需要,立即可以征用改装。

二战中,美国,日本都大量用商船,如邮轮,运输船改装成航空母舰,德国则用民船改成辅助巡洋舰,用于大洋破袭战,二战中日本二十多艘航母一半都是商船改装的。

1982年英阿马岛海战,英国战舰不足,大量征用改装民船,甚至边往马岛前线赶,边改装,著名的被飞鱼反舰导弹击沉的“大西洋者”号就是民船改装后,装运起降海鹞式战机,充当临时航母,补充了英国轻型航母舰载机不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英国的现役训练航母“白眼巨人”号就是商船改装的,中国海军82舰也是滚装船改装后,可进行直升机起降训练等军用,古巴更是将渔船改成军舰,平时各国如此,战时更可以大量改装民船补充一线战斗部队,所以民船也有着第二海军之称。





岭南随行记


这个军舰的定义是什么?是战斗舰船,如巡洋舰,驱逐舰。还是辅助舰船,如登陆舰。

1.如果是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两个原因:速度和装甲。

也许这些民船有足够的吨位和空间改装。但受制于发动机的大小,大部分无法改成30节以上航速的战斗舰船,他们的航速一般在8—15节左右。只有极少数的商船可以达到30节。

其次民船为了轻一点,多载一点,大量采用铝和轻质钢材导致其装甲不足。

最后还有损管等一系列的差距。

如果去一线作战,是对士兵的不尊重。

2.辅助舰船。

这个不仅可以,而且是大战是的必须。二战就不说了。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军舰是民船改进的。

包括运兵船,救护船:游轮等都是运兵船,救护船的不二人选。

登陆舰:在台海之间有一些专门运海产品的船,航速达到30节以上,甚至可以和一线舰船一起运行。

护航航母:如果在大型商船上加上甲板和加油装置,载上直升机,就是护航航母可以用来对付潜艇。

反潜二线护卫舰:用于反潜的二线军舰。这些用商场加上大炮和简易火控,反潜火箭,直升机甲板,可以用于后方和港口附近反潜操作。

最后一种最神秘的就是:与军方合作修建的大型军舰。这种一般采用军标制造,一旦转为战时,立刻开始改造,3个月就可以变成军舰。这种已经不能算作普通民船了。


yyyysssswwww


大型商船不是不能改成军舰,只是要看大家对军舰的认识是怎样了。

如果说凡是执行军事用途的船舶都算军舰,那么每次战争都有不少船舶被改造为军舰,执行各种辅助任务。比如后勤运输,医疗救护,运兵等等。也有在船上装上一些舰炮,成为伪装舰对敌国军舰进行偷袭的。

不过这些“舰”不会直接参加一线战斗。原因就是舰船建造的军标和民标差距实在太大了。按军标生产的军舰,各类设备的适应性、耐久性、抗打击能力要高很多,连钢板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价格要高昂很多!所以现在有些国家在建造辅助舰船的时候,为了省钱直接用民标来建造,这类舰船除了一些专用的军用设备以为,其实和民船没区别了。


走近哈佛


不能。

首先商船是按照民用船舶标准建造的,不适合作战航行。其次民用船舶航速都比较低,一般都是十几节。所以民用改军用不可取。但是如果作为后勤保障船舶是可以的。

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用集装箱运输船充当武器。其搭载的海鹞式战斗机对取得胜利功不可没。

二战中日本利用商船改建的飞翼、隼鹰航母,对作战没有什么作用。


天明遥遥山海关


战争来临时,要看本国的海军专用船只够不够,如果本国军舰不够用,那大型商船当然可以改装成军舰使用,毕竟比在造一艘用时会更快,不过现在每个国家都有第二海军,也就是海警船,很多海警船建造时就按军舰的标准建的,只不过没装一些重型武器而已,一但战争来临首先是把海警船改成军舰,如果还有需要最后才把大型商船在改成军舰,至于怎么改那是专家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