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不會寫格律詩就先不要寫,先大量欣賞享受堪稱中華文化瑰寶的古詩詞?

怎得繁花落盡時


如果目的是為了學寫格律詩詞。先大量閱讀古詩詞,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即使目的只是欣賞古詩詞,也沒有必要大量閱讀,選一些優秀的作品閱讀即可。古詩詞中並不是每首都是佳作,有很多作品都不能給你帶來享受。



假若是想學習詩詞創作。那麼一定要邊學、邊寫、邊讀才有效率。現在我們大多是業餘學習的。時間也是很重要的資源,想讀破萬卷書,即使有心也未必有力。何況你不去學習,也未必能讀懂古詩詞的創作手法。泛泛而讀,對學習創作的幫助並不大。

我以前也說過,學寫格律詩詞,最初時買一本紙質的《唐詩三百首》就夠了,但一定要隨著自己的學習進程,分專題去深讀。

舉個例,5月1日,本號的詩詞基礎課開講。那麼開始的課程便是學習平仄。那你可以將《唐詩三百首》中的七絕分出來,用鉛筆標上平仄。而學構句時,也可用鉛筆劃出節奏分隔線。我以前說過,學寫詩詞最主要的還是創作訓練,即使是閱讀也應配合著創作訓練進行。



詩詞大會的很多選手,他們不但讀過很多詩,還能背出很多詩,但沒有幾個詩寫得特別好的,這就是例證。

不去寫,不進行創作訓練,讀多少詩都還是不會寫。特別是泛讀,看完一本詩集,很快就會淡忘。古詩沒有一定的詩詞基礎知識,看起來也費勁,別說享受了,能讀進腦已是不容易。所以,要學寫格律詩詞,不宜帶著享受的心態,做好任何學問,都是要下苦功的。我習詩詞比較早,並且有名師指導,但就是因為受不了枯燥的創作訓練,不肯去學,至今只留下後悔兩字。

但當有了一定基礎,能寫出基本合格的律絕時。我們再去閱讀一些詩詞,這時才會有所感受。但仍不用大量閱讀。選一些自己喜愛的風格、選一些自己喜歡的詩人,精讀這些詩集則可。



最後提醒一下,僅《全唐詩》就收錄四萬多首作品,假如你以每天讀十首的速度去讀,那大家可以算算,這要花多少時間?而最大的問題是,當你讀完時會發現,原來最好的作品,都在《唐詩三百首》中了。


詩詞書院


不要排斥近體格律,也不要懨棄自由古風,它們都是古詩詞的重要組成部分。近體格律詩,以“永明體”為歷史分水嶺,永明之前多作古風,永明之後多依近體。

七律·偕友遊秦淮河 詩/抱庸齋主短篷無意任風遊,澄水浮巒一線秋。細飲龍團聆楚漢,輕分綠蟻笑曹劉。烏衣此日荒王謝,葉渡經朝佔鷺鷗。 畫舸當年如鯉貫,不乘金粉便君侯。

不少詩友對格律詩的認識存有誤區,比如古人寫詩以古風為主體,數量上古風詩歌遠遠多於近體格律詩;格律是詩“八股”,嚴重影響詩的意境;在詩歌創作中,要堅持“寧失格律不失準字”的原則。這些觀點都是偏頗的,事實上,幾千年的詩詞歷史天空,近體格律詩才是主流,數量規模上遠遠大於古風自由體。格律詩是詩歌發展的高峰,是詩歌的更高級形式。



近體格律詩的出現,是舊體詩歌聲韻美感與技巧純熟的標誌。格律詩正是因循漢字發聲的規律,對詩歌的形式結構作出規範,因此近體格律詩吟詠起來自帶聲樂美感。而詩的格律與詩的意境,並不構成矛盾。它就是一種工具和手段,平仄參差、上下相協,使用相對更窄的韻,掌握起來並不複雜,只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七絕藏頭(茶) 詩/抱庸齋主潔許竹松月為囊, 身名四海貴麻桑。 自慚不比花姿態, 好送人間一味香。



“熟讀唐詩三首詩,不會作詩也會謅”。欲學舊體格律詩詞,吟讀成誦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絕句的起承轉合,律詩的雙聯對仗,聲律的平仄合偕,詩讀百遍,其義自見。然後再回過頭來看詩詞理論,駕輕就熟、一通百通。我之所以喜歡古詩詞,十幾年塗鴉不斷,就是緣於當初的一場膽囊切除手術。住院期間,沒有電視,沒有武俠,枕畔就一本《宋詞三百首》,日日倚靠病床捧書細讀,發現宋詞果真是抑揚頓挫、自帶聲樂美感,於是總是大聲誦讀、像古人一樣搖頭擺尾的誦讀,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後來,我就開始學習填作舊體詞。

【南鄉子】 七夕寄雪薇 詞/抱庸齋主水國正陰晴。茉莉吹香小院燈。把酒銀河消渴眼。盈盈。多少溫柔搵不平。 倚檻坐清聽。舊曲還煽故日情。細點青春隨夢老。何營?豈許風流負一生。



只要心中懷有熱愛,學詩就會充滿激情,寫詩也才會靈感不斷。詩與書畫一樣,靠得是天長地久的磨礪養成,長期堅持,必有收穫。



抱庸妄談。


抱庸齋主


任何一條學習的路都沒有固定的模式。

例如,先讀後寫,或者,邊讀邊寫。

先讀後寫,好在“讀破萬卷書,下筆如有神”。

但是讀書人也是有天賦之分的。天分高的人,才能做到上面的境界。但也有的人讀死書,哪怕明明讀了一肚子書,一到寫時,滿肚子烏龜硬爬不出來。

又或者有人,一寫字就掉書袋子,甚者直接就是把典故,詩詞,硬塞進詩詞裡充做數字,平仄符合就好,意境則全無,亦毫無詩味可言。



而有的人,知識面不廣,但是善於發揮,甚至超常發揮他的水平,這就是與生俱來的才氣了。

讀書可以使人淵博,但才氣與靈性與生俱來,難以追及。

不過,再有才華的人,也無非就是天分高一些而已,若不能不斷持續地讀書,以及俱有一份一生謙虛上進的心境,真正做到博採眾家之長,亦難以成為真正的大家。

境界上不去,寫出來的詩詞境界會必定會受其所累。


讀書,學詩,貴在於大量閱讀,反覆思考,大量練習,更在於持之以恆。四者缺一不可。

不讀書,無字可寫。不練習,詩詞句必生硬,手法亦不能純熟精進。不思考,不能提高詩詞的深度與廣度,以及更高的技巧。

而不能持之以恆地讀和寫,再高的天分也不過是另一個“傷仲永”而已。

愛詩詞,不是一句空談。也不以有附庸風雅的心來學習詩詞。不是真正的喜歡詩詞,你很難以堅持一生。

而學詩詞,卻是一個喜歡詩詞的人,一生的課程。


燈見居士


格律詩的寫作有嚴格的標準和限制,先進行大量的閱讀和吟誦是入門最重要的途經,就如同學書法,不臨古貼,不取法乎上,終究是野路子,不入流的。人的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就是這個道理。

《紅樓夢》中黛玉教香菱學詩,就告訴她要多讀前人的詩詞,細心揣摩、爛熟於心。“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香菱學詩,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在林老師指導下,細細閱讀品味王維、杜甫等人的詩,打好基礎底子,嘗試創作,終於有所精進。

從古至今,人們非常重視閱讀吟誦對詩歌創作的重要作用,但中國文化史上,各種詞章詩文浩如煙海,如何有選擇、有針對性進行學習閱讀,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關鍵是要講究方法、循序漸進,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要突出重點,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王維杜甫二人都是中國格律詩的大神,從這二人入手閱讀是正路。特別是杜甫的律詩,格律森嚴、意境蒼茫、煉字精到、對仗工穩、沉鬱頓挫,氣韻沉雄,突出了律詩言簡意遠的藝術特點,特別是這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五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全詩四句二十八字,千錘百煉、句句對仗,簡直是結句煉字、格律對仗的教科書,“學詩當學杜”,絕非虛言。而大量閱讀李白等人的詩,更多的是要培養超凡的想象力,主觀想象是詩的翅膀,缺乏想象力的詩詞沒有神釆、沒有靈性,枯燥乏味不值一讀。“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其詩歌的最重要特徵就是想象瑰麗、超凡脫俗、充滿仙氣。他善於憑藉想象,以主觀表現客觀,幾乎篇篇有瑰麗和超凡的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幻境和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在其作品中交錯出現,這是其浪漫主義江詩歌藝術的重要特徵,當然,這種能力是很難學到的,只不過是一種參照,但終究也會在各種實踐和觀察中慢慢摸索、歷練和提高。

總之,大量閱讀和吟誦中華詩歌的經典之作,是一種愉悅的精神享受,可以感受漢字之美、聲韻之美,可以豐富和塑造人的內涵與氣質,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有了大量閱讀吟誦的積累,自然會循序漸進地步入詩詞創作的海洋。





曉行凌波


為什麼說創作古典詩歌之前要先大量閱讀前人作品?

杜子美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總結事物規律說“厚積薄發”,這其實是所有文學創作的最普遍“捷徑”,不只是詩歌。只有大量學習和理解前人的技巧經驗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

其次,由於漢字讀音、釋義乃至使用習慣的變遷,今人對文言的掌握和理解都無法和古人相比,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理解才能賦予古典詩歌強大的“煉字”功夫。

古典詩歌包含古體詩和格律詩,格律詩看似平仄對仗規則極多,其實相對來說創作起來更簡單。

格律詩篇幅短小,卻幾乎融匯了古典詩歌所有的“形制美”,平仄拗救是“煉字”與音律的合作擴展,對仗讓作品更容易出彩。正是因為格律詩有規則可以遵循,只要不違反大的忌病,“照方抓藥”就可以創作出相對出彩的詩了。

反觀古體詩,他要求詩人有足夠的表現力,要有風骨有氣象,而學古人古體詩的作品,往往大部分今人會有“懵逼”的感覺,為什麼呢?古人論詩有句話叫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舉個例子,你登個高臺,看不到古人,看不到後人,看見天高地廣,於是哭了,簡簡單單四句話勾勒出的意趣已經包含了有詩以來所有詩人的慷慨不平,於是陳子昂這首永恆不滅的浪漫火焰遙遙照亮了其後一千多年的中國詩壇。“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隨便一首七絕也不止包含這麼幾個意象吧?可是你的七絕要怎樣表現這種雄圖壯志呢?要怎樣達成這種遼闊氣象呢?

再說說“不以格律害意”這件事,人人都知道“詩言志”並引此為論據證明格律詩是可以“拋棄格律”的,我對此只有一個字的評價:醜。“詩言志”的重點看似在“志”上,可“志”的前提是你寫的得叫“詩”。

有人會說難道古人沒寫過“拋棄格律”的格律詩嗎?當然寫過呀,在格律詩規則確立的過程中,唐人對格律詩進行了很多嘗試,比如《黃鶴樓》前二聯完全是“七言古風”,比如《登金陵鳳凰臺》四五失粘,這些嘗試對格律詩規則的最終確立所立的功勞是非常大的,嚴羽因此稱《黃鶴樓》詩唐人七律第一,《登金陵鳳凰臺》也被承認為“折腰體”。而歷來論詩,兩首都不入格律詩正格,什麼意思呢?就是後人再創作類似的作品無論你多精彩也只不過是拾二公牙慧而已,這樣的創作並不是創新而恰恰是“返祖”。

格律詩規則已經確立的一千三百年之後,你認為“拋棄格律”的詩還能叫格律詩嗎?連格律詩都不是你告訴我這首格律詩是“以意當先”的,是“言志”的格律詩,這不是在搞笑嗎?一千三百年裡有哪一首格律詩正格作品是因“格律害了思想”的嗎?或者說有哪一首詩是隻有格律而無思想的嗎?你看,“不以格律害意”這句話是多麼的無聊乃至庸人自擾。

格律和所謂的意境,思想,“志”從來都不是對立的關係,我十分不理解,為何有人把這種只在新人學習過程中才會出現的小問題無限放大成“時代的痛點”,我只能求求你們如果實在已經“昇華”到這個地步就別創作格律詩了,去寫古風吧,期待你創作出《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三吏三別”》《琵琶行》《長恨歌》《春江花月夜》“古風2019首”這樣的作品。

以上淺見,歡迎批評指正。罵我的人是小狗。(圖片來自網絡)






風雲散士


此話說的沒毛病。不唯寫格律詩,其它的如散文,現代詩。對於初學者來說,都是由喜歡,欣賞,得其要義,然後學習模仿,再到純熟。猶如小兒學步,有一個爬,坐,立,行的過程。不可能從襁褓中下地就走。

格律詩要求嚴,對於現代的初學者,除了難體味古人的語境外,更難複製古人的生活體驗。因此,要叩擊古代詩人的心門,是要下番功夫的。格律詩對結構,聲律要求高,句式,詞意要求對仗,聲調平仄要求押韻。沒有較深的浸淫是難寫出的。

對於我這樣的三腳貓,野路子出身,出於愛好,偶爾信手凃鴉,寫點所謂的擬古詩,圖的是高興,發給渚友交流,獲得點贊後,頗有成就感的。享受這樣一個快樂的過程,足矣!至於引得高雅之士的嗤笑,我是不理會的。

正是:

偶攀古賢附風雅

凃得亂鴉頭條發

江河不辭涓流水

綠葉甘願襯紅花


太白山人5911


其實說到這問題!好多人認為格律詩,就是好詩,其實他們弄錯了。當然格律是好詩。所謂近代格律,是唐以後朝庭為了考試區別,官方規定的文言格律詩體,必須以平水韻為準的平仄韻詩,但是隻要會寫七言五言詩的人,照表作詩都做得象,要找幾個合平仄,合韻的字很容易,若是要做到自然詞性與平仄對絕,達到通俗易懂,意境完美,前後呼應,詞與意不重複象作對聯一樣就很難很難,沒有絕對的背景是寫不出合格的平仄詩來,除非你借用生避字,寫成文言詩體載,這樣一來可能有些詞組連漢語詞典上就難找到,別人不查字詞典,根本弄不懂你寫的什麼!根據當今白話文時代,這樣的詩已經不受歡迎了!真要去寫格律詩,先要學的不是平仄和韻,這個是死東西,很容易,主要先學會詞性在詩詞中的地位和區別運用,這個掌握了在去對錶作詩就很容易了!


藍天白雲126978817


建議先讀一讀毛主席關於寫詩的三封信再寫詩。

詩言志,最忌因格律而限制了思想。思想一禁錮,即使再合乎格律的句子,也就如同嚼蠟,毫無意趣。

唐詩渾然天成,有浪漫,有攜詠,有想像,有現實。

李白的詩飄逸,大氣磅礴,想像力豐富,成為千古奇皅,被稱為詩仙。

杜甫的詩攜詠,現實,筆力深厚,耐人尋味,故稱詩聖。

李賀的詩,新奇,不飾雕刻,讓人過目不忘!

……

唐詩也沒有嚴格的格律,詩詠自然,故有很大成就。

唐詩之後,由於因循守舊,重格重律,死板教條,比如宋詩就很少有成就。反而由於宋詞不受格律限制,突破條條框框而出現了又一個文學高產期。元曲亦然,以及後來的戲曲,小說都是沿著這條道路前進的!

因此在學寫詩之前,多閱讀前人經典,這沒有錯,詩詞文學是靠積累而來的,但要切記,不可為格律限制了思想!


狼煙一九三一


對於一個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志向,打算去寫作的人來說,首先要閱讀,閱讀對寫作至關重要,大量的閱讀能提高你的欣賞能力,只有自己的欣賞能力進入到了一定的高水準,你才可能寫出高水準的作品來——你連一個作品究竟好在哪裡、怎麼好法的都一竅不通,你怎麼能判斷自己寫的作品水準高低?

寫格律詩的難度不僅僅在於嚴格的格律、平仄聲,還在於字詞句的運用,其實字詞句才是一首詩的最重要骨肉,格律和平仄聲問題,只是皮毛,骨肉不行了,皮毛還有什麼意義?好像那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意思,因為一首詩,其實不論古典格律詩詞還是現當代的自由詩,字詞句是打造一首詩詞生命和靈魂的最主要材料,格律和聲調運用,終究是淺層的東西,是殼子的東西,就好像詩評家們說的,蘇東坡寫詩詞大都格律遵守的不好,可這似乎並不影響蘇東坡的很多首詞被譽為經典之作。

常人一般接觸到古典詩詞,其中詩基本上不是絕句就是律詩,只有當你閱讀到李白的《蜀道難》、《將進酒》這樣的詩,你才會恍然大悟,古典格律詩中竟然還有如此豪放、瀟灑、自由自在的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你不讀過幾遍這樣的唐詩,你怎麼能夠提高自己的寫格律詩的水準呢?

閱讀未必能夠提高你的寫作能力,但一定能夠提高你的鑑賞能力,而鑑賞能力,是你寫作出好作品的基礎能力之一。


久卓子60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