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並非版權維護的唯一方式,區塊鏈技術或將破解行業困局

視覺中國並非版權維護的唯一方式,區塊鏈技術或將破解行業困局

近日,視覺中國因為“黑洞”版權的事情上了新聞,其私自聲稱擁有“黑洞”照片授權的行為引來的大眾的聲討。期間,更有網友爆出,國旗國歌這類的標誌也成了他們的版權,讓眾多官方微博紛紛發出質疑。很快的,視覺中國網站停止運營,發公告稱正在整改。

視覺中國的事件影響消退了,但對於版權維權這個事情的討論,才剛剛開始。

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創作者的利益,是社會的共識。但歪曲利用,搶注別人的版權,去靠勒索盈利,卻為人們不齒。如果視覺中國的模式不可持續,那版權的確認和保護,在未來會以何種形式展開呢?

能不能有一個全世界範圍內的內容交易平臺,由創作者為內容確權,設置授權價格,由用戶自行購買使用,免掉視覺中國這樣的中介機構的維護呢?

而現階段,各版權網站各管一攤,相互間的資源無法打通,所以這類的大型交易平臺,並沒有出現。內容作品會在網絡上被轉載和再創作,以至於原作者是誰,難以確定。一個用戶,想用一個圖片的版權,現實中要先後解決以下5個問題:

1、確認原作者是誰;

2、聯繫到原作者;

3、再確認該版權是否已經有了合作方;

4、詢價和支付方式;

5、簽訂合同,執行,審計

對於單純購買一張圖片來使用的小額用戶來說,以上的流程,未免有點太過龐雜,實際執行起來,得不償失。

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在這裡,區塊鏈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

通過區塊鏈的技術,作品在生成之初,就附帶了版權信息和智能合約。用戶在查看合約後,既可以通過支付相應的費用,獲得相應的授權。而這些合約的記錄,也會被保存在區塊鏈上,無法篡改和撤回。交易環節完全透明,安全和可信。同時,對於任何違約的行為,都更容易被發現,被取證。

今年,美國法院已就區塊鏈技術表態,區塊鏈提供的證據可以做為法庭證據的一種,具有法律效力。

區塊鏈版權認證技術,更適合小額交易。

對於大型的版權交易,如影視,書籍等,現行的代理發行,仍然會高效的運行。然而在小額版權交易領域,如一張圖片,一段文字,用上述方法就顯得過於冗長。這時候,區塊鏈技術就可以很方便的解決上述難題。

區塊鏈技術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去中心化,版權是直接附在內容產品上的,無論哪個網站,只要接入了相應的區塊鏈網絡,既可以實現版權交易的功能。所以不存在一個一家獨大的網站,設置類似視覺中國一樣的霸王條款。這完善了內容生產者,傳播者,使用者的利益分配鏈,通過協作互利的關係,實現了內容的共享和放大。

這有點像手機的安卓系統,雖然手機廠商有幾十家,但系統大家卻共用一個,所有的應用都是通用的,如果不想用這款系統,刷刷機也能切換。

通過上述方式,在未來,內容的生產和分發,將不再被大型出版商和內容平臺所壟斷,小型機構或者個人,也具有了內容的發行和分發能力,內容的創作和保護將極大的發展,相信到了那個時候,內容行業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我們這些碼字小編的風口,也許就會到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