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結節=大糾結?腫瘤專家為你揭示真相!

今天在上期的評論裡,看到有人問起肺小結節,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這些不可忽視的肺小結節。肺部小結節我們該怎麼處理。

這個話題現在很熱門,近年來,在臨床上發現越來越多的有肺部小結節的病人。什麼叫小結節,多小算是小結節呢?我們一般認為2釐米以下的結節稱為小結節,也有的專家認為是2.5cm、也有人說是3cm,這個尺寸數字不是絕對的,我們心裡要明白,我們單獨講這個小結節的意義在於,因為他小,所以CT難以顯示出來清楚的形態特徵,臨床很難判斷他的性質。還有,因為他小,所以手術中難以準確的找到這個結節,也就是小節結讓我們大糾結的真正原因。為什麼近年來小結節的患者越來越多呢?其實主要是因為CT普及了,各級醫院的醫療設備水平,都在提高。以前很多下面的醫院都沒CT,只能照胸片,而胸片無法發現這麼小的病灶,因為胸片分辨率不夠,而且很多地方也有盲點。所以現在這麼CT越來越普及,肺小結節也發現的越來越多了。

肺小結節=大糾結?腫瘤專家為你揭示真相!

我們繼續說,如果我們體檢發現了肺小結節,該怎麼辦?往往都會很糾結,因為它太小,我們很難根據CT判斷它的性質,不知道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找哪個專家看,也意義不大,都只是一個猜測。大家就會很擔心,擔心它是惡性的。我們說,如果是惡性的,那就應該儘快進行根治手術,也就是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越早手術,切乾淨的概率越大。但是如果這個小結節是良性的呢?那就不一樣了,首先它是沒有生命危險的,至於手術,也不急於一時,暫時不做手術觀察一段時期也可以,如果積極一些的患者願意做手術的也可以,手術切除也不需要切除肺葉,僅僅把小結節所在的那一小部分肺切掉就可以了,就相當於,土豆放時間長了發現有一點爛了,我們就拿個小刀把它爛的那一點切掉,就可以了。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的肺組織,有益於患者以後的生活質量。。l

肺小結節=大糾結?腫瘤專家為你揭示真相!

說起來很簡單,如果結節是惡性的就要儘快做手術,切除範圍大,要是良性的就不著急做手術,如果積極做,切除範圍也很小。但是,難就難在,我們在手術之前無法確定它是良性還是惡性,只能做了手術後,才能得到準確的病理診斷。可能有人會問,不是還有其他取得病灶組織的方法嗎,氣管鏡啊,肺穿刺啊,這樣就可以在術前明確診斷了。恩,這個問得好,可是對於小結節來說,別的方法都不太好用,因為對於這麼小的病灶,一般不會長在肺門附近,即使長在肺門附近,也不會侵犯氣管粘膜,所以,支氣管鏡是無法看到病灶的,肺穿刺也不好做,並且因為太小,也很難定位。而且,就算穿刺取到了一點病灶組織,也只是零星組織,這樣就容易漏診,為什麼呢?我們想,病灶不一定每個細胞都是癌細胞,可能只有分散的一些細胞癌變了,穿刺相當於只是在這個病灶上紮了幾下,很有可能沒有取到癌細胞,這樣就會出現漏診。所以,術前我們沒辦法準確判斷小結節的性質,這就是最糾結的原因。那到底應該怎麼辦?其實這對於我們臨床醫生來說也是很糾結的,一定是要根據病人自身的情況,病灶的形態、位置等等,諸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去制定診療的方案。

肺小結節=大糾結?腫瘤專家為你揭示真相!

1,我們分幾種情況簡單的講一下。先說最小的小結節,就是0.3到0.5釐米左右這種尺寸的小結節,我們就不需要處理,也處理不了,因為太小了,而且術中我們沒有CT,難以準確定位,只能靠手或者器械的觸覺來摸索尋找病灶,這個尺寸的,很難摸到。所以,這種情況,我們就是定期複查。間隔週期一般是三到六個月,如果複查看到病灶很穩定,沒有變化,往後這個週期可以逐漸拉長,如果一直都穩定,我們每年體檢照個CT看一下就可以了。

2,對再大一些的,就是1cm左右的這個範圍的結節,就要比較小心了。首先我們要看它的位置,看這個病灶的位置離肺門近,還是離肺的表面近。這個處理起來是有區別的。如果它靠肺表面比較近,那麼我們就可以做局部切除,就像剛才說的摳土豆那樣,只切除病灶那一點,因為它靠表面比較近,我們術中能夠摸得到,也比較容易切除。然後我們把這個切下來的病灶,馬上送到病理科,快速的出一個術中的病理診斷,我們就在手術檯上等著,根據這個術中的快速病理診斷決定下一步怎麼辦,如果是良性,那手術就結束了,如果是惡性的,那就還要繼續進行標準的肺癌根治術,也就是繼續切除肺葉+清掃淋巴結。

肺小結節=大糾結?腫瘤專家為你揭示真相!

這裡我們要說明一下,這個快速的病理診斷不是100%準確的,他的準確率大概只有70%。對於一些比較典型的病灶細胞,能看得比較準。但是對於一些可能不是很典型的細胞,可能就很難判斷。只有通過術後的病理診斷才能100%確定,這個是在術後1周左右才能看到報告的。說到這裡,可能又會有一個比較糾結的地方,如果術後的病理報告跟當時術中的快速病理報告不一樣,怎麼辦?我們設想一下,這個問題,主要會有兩種情況:1.當時術中病理說是良性,那麼就切除了病灶,手術就結束了,但是術後病理確定是惡性,簡單地說就是切少了,患者需要再做一次手術,進行標準的肺癌根治術。2.當時術中說是惡性的,切除了肺葉,結果術後病理說是良性的,簡單地說就是切多了,損失了一部分正常的肺,這種情況,對肺活量肯定會有一些損失,會影響患者的體育運動,但是對日常生活基本沒有明顯的影響。

以上就是位置在肺表面附近的1cm左右的結節的處理方法。然後我們接著說,如果說這個1cm左右的結節是比較靠中間,比較靠肺門的,處理起來就比較為難了,因為它又小又靠裡,受到肺部空間形狀和手術器械的限制,很難做局部切除。我們也可以設想土豆,它心壞了,我們要想就摳掉心的地方是很難的。所以如果要做手術,就得直接切除肺葉,在無法判斷病灶良惡性的情況下,如果什麼都不考慮就直接這樣做手術,是不太合適的。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做手術之前是要評估手術指徵的,也就是說到底有沒有充分的理由去實施這個手術,患者到底能不能夠真正受益,顯然,這種情況下手術指徵是不夠充分的。

肺小結節=大糾結?腫瘤專家為你揭示真相!

那該怎麼辦呢?這時候我們就要綜合考慮幾個方面,為我們的處理方式提供依據。第一我們要考察病人有沒有家族史,因為之前我們講過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的發病風險就相對比較大,所以詢問家族史是很重要的一環。

第二個是可以讓病人抽血查一下腫瘤標記物,如果腫瘤標記物明顯的升高,那麼就多了一個手術的依據,但是,實際情況是,這種情況腫瘤標記物一般都不會升高。這裡我們順便講一下這個腫瘤標記物,很多患者在體檢時發現這個某一項有一點升高都會很緊張,會擔心這個升高是不是就表示得癌症了,我們澄清一下,這個指標一般是要2項以上大幅度的升高才有意義,而這種情況是要癌症進展到中期、晚期才會出現的。早期的病人一般是不會升高的,所以,我們之前有講過大家如何警惕如何篩查早期的癌症時,並沒有提到這個方法,就是因為這個標記物並沒有那麼敏感。那我們為什麼還要查呢?因為,我們現在不是什麼問題都沒有,不是單純的體檢,我們是已經發現了這個小結節,已經如此糾結了,我們就應該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一下,儘量的蒐集判斷依據。跟這個道理類似,我們還可以查一下pet-ct,什麼是pet-ct?簡單地說,它能夠根據病灶葡萄糖的代謝速度,初步的判斷病灶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代謝速度明顯高於正常組織,那麼惡性可能性就比較大,如果代謝速度不高,那麼良性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但是這裡還是會出現糾結的結果,就是這個病灶的葡萄糖代謝只比正常組織稍微高一點,也不是太高。這樣就又難以判斷了。所以,像剛才說的那個腫瘤標記物一樣,雖然不一定能得到有價值的結果,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一下,儘量的蒐集判斷依據。

肺小結節=大糾結?腫瘤專家為你揭示真相!

另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呢?我們還可以用抗生素進行充分的實驗性的抗感染治療。一般是治療7到10天后,再休息1周,再複查一個CT,看這個小結節有沒有變化。在臨床上我們能見到少部分的患者,這樣充分的足量的抗感染治療後,小結節能夠變小,甚至消失,這樣就說明是炎症,也就治好了可以放心了;如果沒變小,那就說明不是炎症,也可以作為手術治療的一個依據。

下一期我們會講“手術治療肺癌,微創是否就比開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