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后厂村B面:棚户区的笑与泪


后厂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环外,原本是城乡结合部,因为中关村软件园区在这里建成,目前,这里已经聚集了包括百度、腾讯、新浪、网易等科技巨头的700多家互联网企业,这里工作的人平均年龄29岁。后厂村几乎是中国智力密度和单位经济产出最高的地方,所以又被称为“中国硅谷”。

2016年一场暴雨击垮了后厂村的原本脆弱的交通,也让人们开始关注这里高速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于是《后厂村: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岛”》《 后厂村,没有姑娘》等文章火遍网络,高强度的工作和单调、隔离的环境让程序员们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工作、通勤、社交等各方面的压力摧残着这些年轻人。所有问题都拷问着与后厂村高速发展不匹配的落后基础建设。

其实在这里,与互联网企业员工精神荒芜相比还有另一种荒芜。位于中关村发展集团大楼后面的这一排低矮的平房,是后厂村棚户区的一小部分,这里寄居着大量的外来人员,他们可能是送外卖的,也可能是在附近的大楼做清洁工,做保安,卖水果。总之,他们是后厂村边缘的外来寄居者。


这里与百度、腾讯等闻名全球的互联网企业只有一墙之隔,与万科动辄几千万的别墅也只有一墙之隔,只是与那种秩序和华丽不同,这里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

住在废品回收厂的是四川籍的一家人,收来的废品堆在家门口,出门一抬头就能望见对面中关村的巨大写字楼。他们来北京已经有17年了,一直靠收废品为生。现在有了孙子,门口的废品站就是他们的乐园,他们在这里“淘宝”,一个扔掉的防雾霾口罩明显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自主腾退谱新篇,老村旧貌换新颜”,后厂村到处都是新的标语,当我拿起相机,附近的人警惕的问我是不是要拆迁,拆迁就意味着他们又要搬家,搬到更偏远的地方。

棚户区到处都是流浪狗,两个小朋友在自家的院子里给狗狗们创造了一个“家”,下雨天或者天冷的时候,附近的流浪狗都会过来,狗狗是陪他们时间最长的朋友。

住在这里的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四川的、有重庆的、有河南的、有山东的,每家都有每家不同的生活痕迹,从门板上后面挂着的腊肉就知道这一家来自南方。

后厂村棚户区的孩子很多上了幼儿园和小学,墙上的奖状都很多年了,还是贴的整整齐齐。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对他们来说都是难题,户口更是他们几乎不可能逾越的鸿沟,在这高楼林立的北京,想要生活得好,还有很多路要走。

这是一条通往后厂村的路,一个常达20米左右的黑色通道,路边住着几户人家。这条路承载了太多的理想和现实,祝福那些在这条路上挣扎的人,有更多可期待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