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日本被刺,日本天皇和首相为何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菜芽、


在遇刺事件发生前,战场上的形势对日本很有利,但整个战局上的形势对日本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隐患。

李鸿章赴日本参加谈判时,在辽东和山东战场,日军已经节节胜利,山东战场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辽东战场辽南大部分地区已经沦陷,日军既可以直指辽北进攻奉天(沈阳),也可以赴向辽西过锦州直攻山海关,但前提是,日本要有足够战争资源的情况下。



而此时已经是1895年3-4月份之后,在北京已经开始面临危险的情况下,清政府虽然想通过和谈的方式来尽快结束战争,但日军已经直逼山海关,北京地区的安全也迫在眉睫,在此情况下清政府也调集大量陆军赶往辽东前线,日军在陆地上的阻力也越来越大,而在战争供应方面,由于战争已经历时半年之久,日本的财政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财政紧张物资紧缺,日本个别地区甚至发生了群体事件,国内矛盾已经愈演愈烈。



由于战争物资无法及时供应,在1894年至1895年几个月的冬季里,在华日军有高达1万人因冻伤伤寒病等寒冷原因而造成非战斗减员和死亡(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整个甲午战争日军在战斗中的死亡人数也只有1000多人),在华作战的日军部队甚至要通过在沦陷区内采购和抢掠,才能保证大部分的战争需求,战争一旦迁延日久,向对拼国力的方向上发展的话,胜利的天平很可能会向清政府方向倾斜,但在这之前清政府提前认怂,自然也给了日本一个偌大的机遇。

所以当李鸿章遇刺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也是无比紧张,一旦李鸿章遇刺而导致谈判破裂,战争继续延续,最不利的还是日本,所以遇刺事件发生后,日本反倒更着急提前结束谈判,彻底通过和谈手段来解决战争。


辽宁资深球迷


因为日本根本不知道中堂怂如狗啊。

当时的日本是真的撑不下去了,以纺纱厂等轻工业和农业支撑下来的工业军事战争已经透支了日本的国力,日本已经打不动了,所以才会急着和谈,急着要求清政府给予赔款。


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鸿章被刺杀。李鸿章是钦差大臣,在外代表着清政府的形象,对李鸿章的刺杀就是对清政府的挑衅,按照常理推断,一国大使被刺杀,很有可能所在国会被激怒,然后继续战争。与日本不同,清政府的战争潜力还很大,其他派系的军队还没动用,清朝民间还有人试图组织舰队直接突袭日本本土,丘逢甲和刘永福还在台湾磨刀霍霍……

结果李中堂怂如狗,根本不以为意,干脆利落的就在马关条约上把字签了。回来四处炫苦情。


扣毛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4月17日,这一天是大清国的国耻日,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日子。作为清政府全权代表的李鸿章,和日本全权大使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共同在这份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据说这份条约比当年鸦片战争后清廷被迫和英国人签订的《江宁条约》更为屈辱。

可就是这样一个极度不平等的屈辱条约的签订,还是极其来之不易的,可以说是清廷全权代言人李鸿章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换来的。这事看起来荒诞可笑,而又千真万确,是真实的历史突发事件。

此前,李鸿章在赴日谈判途中,已经屡接清军连连溃败的战报,日军势如破竹,已经相继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营口和南方的澎湖 ,形成了对大清国南北夹攻之势,清军已处于被动挨打的绝对劣势中。因此,李鸿章一到日本马关,见到了早就在此等候的伊藤和陆奥,便单刀直入提出日本必须立即停止用兵。

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有恃无恐,坚决不答应停战,而是要先签条约,再罢兵息战。身为战败国代表,李鸿章只得再三恳请,伊藤才说出日方的停战条件:必须将山海关、大沽口以及天津三个地方作为抵押品划给日方,日本政府才会下令停战。

李鸿章见日方的条件如此苛刻与狡黠,心想这怎么行?日方提出的这三个地方都是拱卫京畿的战略要地,倘若将其质押给日本,和引狼入室有何区别?然而弱国无外交,硬不起来,思来想去,只有先把停战谈判暂时搁置一旁,先就合约条款的细则进行磋商、谈判。

伊藤等人态度很是强硬,看着中国羸弱,中方谈判代表亦有委曲求全之态,遂提出了让人根本无法接受的无理条款,还当面用不恭语言作弄李鸿章。李鸿章身为弱国代表,面对嚣张蛮横、咄咄逼人的强邻,既不能反唇相讥,又无法据理力争,亦不愿俯身接受,于是借故拖延起来。

李鸿章玩起了中国人最擅长的太极,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以柔克刚,将日方的进攻化于无形,总之是一拖二延三不理,双方的谈判断断续续,似有似无,毫无实质性进展。

日本人觉察到李的用意后也改变了策略,对这有名无实的谈判不再搭理,而是暗中命令日军在战场上发动一波波的凶猛攻势,接连攻取了中国的一座座重要城镇。李鸿章闻讯心急如焚,心知总这么拖下去也不是办法。但又无法可想、无计可施。因受日本朝野好战气焰的影响,群马县有位名叫小山丰太郎的无业游民,以为清国钦差头等外交全权大臣李鸿章是暗中故意与日本寻衅的主谋,遂决意铤而走险,行刺李鸿章。

史载,日清第三场谈判举行那天,丰太郎持手枪躲在马关外滨町邮局前街道的拐角处,待李鸿章谈判结束坐轿返回驻地接引寺路过时,从两旁蜂拥围观的人群中挤出,乘警察疏忽,直奔轿旁,手按轿夫肩膀,趁轿夫惊讶回望之时,举枪对准坐在轿子里的李鸿章扣动了扳机,子弹击中了李鸿章左眼下的颧骨处。丰太郎以为得手,他并不着急逃跑,遂被日本警察抓获。李鸿章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强忍剧痛,镇定地用手掩伤口以止血,接着坚持到接引寺门口下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登阶进入。

李鸿章遇刺后,日本政府既狼狈又慌张,乱作一团。中国外交大臣在日本遇刺的消息传遍世界,欧美的报纸均在头版上连篇累牍的报道,都指责日方蛮横无理, 和谈不成就再谈呗,何必用此下作手段谋刺清国外交官?

伊藤首相和陆奥外相自知理亏,尤其害怕李鸿章借此中断谈判,拂袖回国,更害怕西方列强乘机出兵干涉。他们一面催促日本山口地方法院审判刺客小山丰太郎,一面不断到接引寺去探视并慰藉李鸿章的伤情,并致道歉。据说睦仁天皇接报后也很忧虑惋惜,特别下诏严惩凶徒,以保国家的声誉;他还派侍从武官为特使携带两位御医赴马关慰问李鸿章,并为其精心治疗。睦仁皇后也特赐御用绷带,并派去12位护士帮助护理。

李鸿章不愧是外交老手,他乘机提出日本必须马上停战,否则没得谈。伊藤和陆奥当即表示应允。紧接着商榷议定和谈条款,日方和以前一样不做让步,李鸿章束手无策,别无他法,于是便有了《马关条约》的11条和款,主要有以下6大方面:

一、 双方承认朝鲜为“自立国”;

二、赔偿日本兵费(战争赔款)二万万两白银;

三、割让台湾以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包括琉球)和辽东半岛;

四、增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以自由沿江直驶上述口岸;

五、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设领事馆、日资工厂以及输入各种生产设备,享受片面最惠国待遇;

六、清政府不得抓捕为日军服务的情报员(奸细)。

《马关条约》的签订,让本来就风雨飘摇的大清更加羸弱不堪,使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而积重难返,因而遭到了国内有识之士以及世界舆论的普遍声讨与反对。谁能想到,这份被视为国耻的严重不平等条约,竟是李鸿章耗费自己的鲜血好不容易换取来的......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要问历史上最贵的一枪是谁创造的,那就是李鸿章赴日本谈判遇刺挨得这一枪,值多少钱?――1亿两白银。(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甲午中日战争,虽然清政府惨败,日本赢得也不轻松,明治维新以来几十年的家底都快被掏空了,因此,清政府一认输求和,日本也没有穷追猛打的必要了。

军事斗争转入了外交方面的谈判,在日本人面前有两个必须正视的问题,第一就是如何在谈判中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就是最大限度的讹诈清政府;第二则是如何快速签约,把这些讹诈来的东西落袋为安。

因为日本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为了将战争持续下去,大举借债,这些到期债务是必须的偿还的;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1840年以来的中国早已是群狼环伺,牵一发而动全身。

日本单方面的行动,虽然得到了其他侵略国的默许,但要想独享胜利果实,却困难重重,其他列强十分关心日清战争的进展,既不想自己的利益受损,又都想在日本的军事行动中分一杯羹。

日本为了独享胜利果实,必须快速的与清政府达成协议,签订条约。列强虎视眈眈,伺机干涉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在条约签订后,不还有三国干涉还辽吗?


当然,这是后话。当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到日本的马关春帆楼和谈时,事情的进展不单单在日本国内是大事,就是在整个东北乃至世界,都是受人关注的大事。

日本人为了保证谈判顺利进行,尽快签约,可以说对于李鸿章的安全无微不至,生怕节外生枝,影响谈判进程。

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偏偏李鸿章就遭遇了枪击,一个被激情冲昏头脑的年轻人小山丰太郎,冲着李鸿章开了一枪,好在只是伤及面部。

即使这样,也足够日本上下惊出一身冷汗了,李鸿章的死活关系到谈判是否能顺利进行,不管是李鸿章借故身体不适,回国养病,还是因此引起列强反感,进而干涉,对于日本来说都是得不偿失。

虽然谈判时伊藤博文等人异常强硬,但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夜长梦多。因此,经过三轮谈判都没谈过的关于赔款的数额,从3亿两白银被降到了2亿两,这也是合约迅速签订的催化剂。

李鸿章马关遇刺,日本天皇和首相急成热锅上的蚂蚁是可以想见的,这场关乎国运的战争,他们不但输不起,任何一点节外生枝引起的风吹草动,都是他们承担不起的。

因此,日本人向来色厉内荏,强硬的外表下不
过是为了掩饰内心脆弱实力不济的弱点,历史证明,对付日本,最好的灵丹妙药就一个字――“拖”,一个“拖字决”,就可以让日本万劫不复!


历史三日谈


1895年3月19日,由于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委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和日本首相伊藤就中日休战事宜和谈。

作为战败国的使臣,李鸿章压力很大。

因为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已取得了辽东和山东一带的制海权,接下来他们计划攻打河北,然后直取北京。(李鸿章画像)

所以,当李鸿章提出休战和谈时,伊藤先是假模假样地例行公事地查验了他的敕书,然后就说次日再议。

第二日,伊藤便提出,休战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由于日军军方反对休战,所以中方如果能把天津、天津大沽和山海关交由日方使用,并负责休战时日军的开支费用等 ,就同意休战。

山海关和天津这几个地方如果拱让给日军使用,也就意味着日军随时都能攻进北京城,所以李鸿章不敢拍板。

尽管伊藤威胁不断,但老成谨慎的李鸿章还是说得给他三天时间考虑。

心情忐忑的李鸿章在中止谈判后,乘轿返回住处。

然而就在途中,一个叫小山丰太郎的年轻人,突然冲到轿前,一手推开轿夫,一手持枪对着轿内打了一枪,之后年轻人趁场面混乱,混入人群中,逃之夭夭。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李鸿章从轿中抬出来,只见他满脸满身都是血。经医生检查,发现李鸿章的枪伤在左眼下三公分的地方,并未伤到眼睛,也无生命之碍。于是紧急包扎后,送往医院救治。

(李鸿章被刺)

日本天皇和伊藤听闻消息后,非常震惊。一方面迅速派御医前往救治;另一方面,伊藤马上到医院探望,并下令立刻抓捕刺客。

很快,日本警察就抓捕了小山丰太郎。

原来小山丰太郎是个激进份子,他根本不希望战争停下来。再加上他一向对中国不满,所以他才会刺杀李鸿章,企图阻止中日和谈。

中国使臣在日本被刺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许多国家都长篇累牍地报道了这条新闻,并无一例外地指责日本如果不愿意和谈,可以光明正大地拒绝中国,大可不必用这样下作的手段来阻挠谈判。

甚至俄国还计划派出3万兵力进驻北京郊区,准备帮助清政府一同对抗日本。

除了国际上的恶劣影响外,伊藤更害怕李鸿章以疗伤为由,中止谈判回国。

如果李鸿章回国后,在遇刺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博得欧美国家的同情,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干涉。到时候,日本面对众怒,就再也无法占据主动权。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为了能争取和李鸿章继续和谈,日方不断来慰问他,甚至还发动日本各界发来慰问致电等,极力挽留李鸿章安心养伤。甚至表示同意暂时休战,和谈继续。

为了表达他们的态度,日方还在3月30日和李鸿章委派的代表签署了休战协议。不过这个休战协议的有效期是到4月20日截止,如果到那个时候还没有谈妥,就会再举进犯。

停战后,日方拿出和谈条款,漫天要价。

李鸿章和日方据理力争,又数次上报清政府。最终,日方同意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赔偿款为两亿两白银。另外还要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小国无外交,尽管李鸿章在日本被刺,占得到理。但面对强势的伊藤等人,他就算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还是只能对日本提出的条件委曲求全,在得到清政府答复后,于4月17日和日方最终签下了《马关条约》。

(参考史料:《蹇蹇录》《李鸿章全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这还难理解吗?李鸿章是在1895年3月24日,在日本商讨马关条约签定时,被日本主战的右翼刺客刺杀,希望挑起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使中日战争继续打下去。

继续打下去,是清廷怕的,也是日本当局不愿意的。

清廷怕,不用说了。日本当局不愿意,是因为:一国小,战力有限;二西方列强也在虎视眈眈,窥伺中华,绝不会让日本人在中国占太大的便宜去。连李鸿章自己在签字(《马关条约》)的最后关头,对派日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都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看来李鸿章很清醒,日本当局也很清楚,打下去,中国举全国之力抵抗日本,日本必败!

那么,对日本来说,2亿两白银没了;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也得不到了……

因为《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也割让给了日本人,引起了俄法德的“强烈”不满,三国加以干涉,日本被迫同意归还辽东半岛。但清廷必须缴付3千万两白银的“赎辽费”以为补偿……


因为李鸿章在日本遇刺,世界舆论哗然,日方便在和谈条件上有所收敛。李鸿章伤势稍愈,双方举行第四次谈判,日方对中国赔款2亿5千万两白银(原来是3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及辽东半岛等条件决不让步……

这就是有些人所赞誉的,李鸿章“一把骨头一把泪为清廷省了1亿白银,为清廷苟延残喘所做的极大贡献”!

一颗子弹,一亿两白银!日本天皇和首相除非是傻子,才无动于衷……


燕北林丛


1895年3月20日,李鸿章带着甲午战败的屈辱,作为清政府代表到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谈判地点选择了春帆楼。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三次谈判

第一次谈判中,尽管李鸿章尽力想表现出恢宏气度,但难以掩盖战败者的尴尬处境。陆奥宗光事后评论说:“李鸿章高谈阔论,目的不过是想借此博取同情,间用冷嘲热讽掩盖战败者的屈辱地位罢了。” 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李鸿章心酸自知。


第二次谈判,伊藤博文提出停战条件: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三地为质,并由大清支付日军占领期间军费。李鸿章连呼:“过苛,过苛!”因三地乃北京之咽喉,尚在中国手中,如让日军占领三地,万一谈判破裂,日军就可以迅速进攻并拿下北京,这个条件实在太离谱。李鸿章想用中国的规矩,讲情面,给面子,奈何伊藤博文一点面子不给,并限定于三天内做出答复。停战要款使清廷大震,光绪也为之动容。李鸿章决定暂时搁置停战问题,先谈议和条款。

第三次谈判,伊藤博文答应次日交阅和款,但却不经意提起台湾,引起李鸿章的警觉。 原来,日本拒绝李鸿章的停战提议,乃是处心积虑的想夺取台湾。此前日本舰队和五千陆军已在澎湖登陆并于两日后占领了澎湖,为侵占台湾做好准备。



李鸿章日本遇刺

24日下午,第三次谈判结束后,李鸿章乘轿返回引接寺,日本人争相围观。 突然围观者中一个日本壮汉暴起跃出,直奔轿前,掏出手枪,对准轿中的李鸿章面上猛开一枪,枪弹击中李鸿章左眼下,顿时满脸是血。李鸿章手掩创口,在日本警察协助下,急行赶入引接寺旅馆,到了旅馆之后才厥倒在地,不省人事。

后查明,凶手名叫小山丰太郎,二十六岁的无业青年,是个日本“爱国”粪青,长期受军国主义思想的严重洗脑,成天生活在帝国幻想中而变得歇斯底里。小山丰太郎把李鸿章看作日本对华战争的主要障碍,曾计划赴天津行刺,但因买不起船票而作罢,李鸿章此次来日机会难得,故此行凶。小山后来被山口地方法院判处无期徒刑。

日本天皇和首相伊藤博文闻李鸿章被刺大惊失色

李鸿章被刺后,伊藤博文勃然大怒,咆哮说“宁将自己枪击,也不应加害中国使臣”,陆军大臣山县有朋也拍着桌子大骂“该匪罔顾国家大计”。日本天皇也被惊动,派出御医前往护理,皇后还亲制绷带以示慰问。日本政府宣布严惩肇事者,并惩办了涉事官员,算是给李鸿章一个交代。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甲午战争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初见成效,战胜中国更是树立了威望,西方人开始对日本刮目相看。但刺杀事件大大损害了日本人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威望,西方人认为日本人仍然是野蛮无礼的。

第二,日本人胆敢刺杀一个国家的外交使节,不仅损害了日本的形象,更严重的是给列强制造了干涉口实,一旦列强干涉,日本只能让步,想要狮子大开口就难了。世界舆论对此一片哗然,欧美各国纷纷谴责日本并进而同情中国,纷纷表示不能坐视。而其后的三国干涉还辽,与此也有莫大关系。

第三,李鸿章肩负着和谈使命,是日本和清政府和谈的唯一希望。甲午战争中日两国打的筋疲力尽,日本虽在军事占了上风,但战争拖下去明显对日本不利,日本急于变现战争红利。而李鸿章被刺,极有可能导致两国谈判破裂,重启战端。如果果真陷入持久对抗,日本很可能被拖垮,不仅拿不到赔款,而且还要偿还欠英国的巨额债务,到时候难受的是日本。



因此日本人对李中堂尽心呵护,百般迁让。坊间传言,日方基于对李氏的同情,遂将原先的3亿两赔款数额,减了1亿两。 揆诸史料,减掉1亿两,与李鸿章是否遇刺,并无多大关系,子弹只是为清廷赢来三个星期的休战。


于一粟端见十方刹


不请自来。首先先说一下李鸿章在日本遇刺的始末: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先进的武器设备将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打醒,而且在此时,清政府终于意识到,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日本无异于痴人说梦。面对愈演愈烈的战争形势,清政府做出了请求停战的劝示。在美国的干涉下,日本政府答应了清政府提出的“议和”政策,并点名要求李鸿章作为全权谈判大臣前往日本。

这是李鸿章不知第几次为清政府擦屁股了,而且这一次在他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因为在之前的作战中,日本已经完成了对山东和辽东地区的海上控制权,并以此为跳板准备进军清政府的老窝-北京。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日本,次日与日本方面举行了第一次会谈。日本方面指出,要想日本停战,需答应以下三个条件:

1 日本军队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等地区

2 以上地区军队将一切武器、军需品移交日本军队

3 天津、山海关的铁路由日本方面使用,并负责在休战期间日本军事所产生的一切费用

条条框框,完全置清政府与无人境地,并且这种未战而先把中国拖垮的约束是任何一个爱国人士所不想看到的。

3月24日,李鸿章撤回休战提议,要求开始议和条件的谈判。但是,日本方面还隐藏日军向台湾开进的事实,企图在占领台湾后逼迫李鸿章就范。

在谈判席上,两国就议和条款僵持不下,但之后的一件事却改变了这件事情的进程。3月24日下午,在第三次谈判结束后,李鸿章乘轿返回驿馆,在快要到达驿馆时,人群中突然蹿出一名日本男子,乘人多往李鸿章脸上就是一枪。之后,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染官服,当场昏迷不醒。而刺客在此时趁乱四处逃窜,溜之大吉。

行刺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大为震怒。因为日本政府本来打算的就是借战争捞一笔,然后见好就收。但在关键时刻除了这么一个大事件,意义可能就会变的非常不一样了:

“若李鸿章以负伤作借口,中途归国,对日本国民的行为痛加非难;巧诱欧美各国,要求它们再度居中周旋,至少不难博得欧洲二、三强国的同情。而在此时,如一度引出欧洲列强的干涉,我国对中国的要求亦将陷入不得不大为让步的地步。

本来是自己占尽便宜的事,却不巧一颗子弹打在了关键时刻,在这时候的国际大事件无异于惊天霹雳,日本政府也意识到,如果不答应清政府提出的休战提议,则后患无穷。

李鸿章遇刺事件,一度改变了谈判的进程,也对议和条款的割地、赔偿款上进行了有效的影响。这颗子弹,换来了三个星期的休战时间,而日本政府的不得不让步,也因这颗子弹而起。


田之云


大家好,我是头条号“历史很好玩”。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期,战场形势陡然变化,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制海权并有大兵压境之势,中方在战场上已无取胜的可能。因此,清廷恳请列强出面调停,后经美国斡旋,日本指名李鸿章或恭亲王奕䜣前往日本谈判。3月19日,李鸿章受命达到日本马关。次日,中日双方开始谈判,日本是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李提出了休战谈判的要求,日方则提出了占领大沽、天津与山海关的城垒、移交全部中方军用品以及由日军控制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并由中国承担相应军费的无理要求。李不敢擅自答应,谈判陷入僵局。这时,也就是3月24日,李鸿章在返回住所的途中被一个叫小山六之助的日本右翼组织“神刀馆”的成员的枪击受伤,满脸鲜血,伤口在左眼往下的约一寸的地方。李鸿章当场昏死过去,血迹染后整套官服。闻此消息,日本天皇和首相非常着急,担心此事引发其他列强的干涉,国际上的舆论会向着同情中方的方向发展,结果一场仗打下来落不得好。为此,日本天皇不仅立即派出御医治病、护士照料,首相伊藤和外相相继前往探望。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李鸿章被刺事件并没有帮中方捞到什么谈判的筹码,无非是日方同意无条件休战三周,即从3月30日至4月20日。谈判的结果,大家已经在中学历史中学到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台湾从此成为孤悬海外的游子,日本货此后在中国各地大行其道。各位朋友,如果中国坚决不签这个不平等条约,你认为是否中国此后的情形会有所不同呢?


历史很好玩


李鸿章在日本被刺事件。

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谈判,由于日本方面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双方谈判始终僵持不下,当双方第三次谈判结束后,李鸿章在回驿馆的路上遇刺,李鸿章左颊被子弹击中。

事后凶手被抓获,是日本极右翼势力,妄图通过刺杀李鸿章再度挑起中日间的矛盾,将战争进行到底,殊不知这样做却险些坏了日本的大事。

首先当时的日本政府并没有计划彻底打垮清政府,见好就收割地赔款已经达到既定目标,再打下去,万一清政府垮台,日本就失去了谈判对手,割地赔款从何而来。其次李鸿章突然遇刺而且是在日本,如果西方列强借此事强行干预,日本所获得的利益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李鸿章负伤的消息让日本朝野大为震动,天皇派御医前去诊治。

事后日本政府为了尽快签订条约,在赔偿条款等方面做出了稍许让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