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逆袭战争:赵恒吓得多次逃跑,他却用一百宋军大胜两万辽军

在宋朝历史中,发生在宋辽之间的战争数不胜数,可是,这一次的战争被称为是宋朝史上最逆袭的一场战争。起初,宋朝处于劣势,在战场亲政的宋真宗赵恒几度吓得想要逃跑,可是,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率领了一百宋军扭转了战局,最终大胜辽军。这个人,其实我们非常熟悉,就是我们常说的“杨六郎”杨延昭。我们无法亲自瞻仰这场战争的硝烟与激情,却也可以从历史的记载中窥得当时的一丝真容。

宋朝最逆袭战争:赵恒吓得多次逃跑,他却用一百宋军大胜两万辽军

公元997年,大宋皇帝赵光义病倒了,这一件本是最高大宋机密的事情却被眼线传给了辽国当家人萧燕燕,她当机立断派出俘虏过大宋名将杨业的“大辽第四名将”耶律奚低率两万铁骑进攻瀛州城。病倒在卧榻上的赵光义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派遣还是太子的赵恒亲征瀛洲,为他的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朝最逆袭战争:赵恒吓得多次逃跑,他却用一百宋军大胜两万辽军

抱着必赢信念的赵恒率领宋军快马加鞭地感到瀛洲,听到瀛洲的战事后,他必赢的信念产生了动摇,因此,在他到来的前一夜,耶律奚低与之前冒充商队潜入城里的一队辽兵里应外合,攻破了瀛州城,整个瀛州地方政府一众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都玩儿完,仅剩一个小小的勾当左厢店宅务公事。虽说官名挺长,但说白了,就是一个收租的,当天因为去城外拉运扩建廉租房用的砖瓦而幸免于难。别看他是一个小官,后面你就会被这个小官的大胆操作而欢呼鼓舞,拍手称奇,这个小官就是杨延昭。

宋朝最逆袭战争:赵恒吓得多次逃跑,他却用一百宋军大胜两万辽军

这个时候赵恒就算想打退堂鼓也不敢,毕竟他刚来,啥也没做就灰溜溜的回去,肯定会被天下人所耻笑。于是,在经过一系列的加班加点的会议讨论后,决定让老将高琼率领大军夺回瀛州城。辽军主将耶律奚低看着送上门的宋军,立即兴奋地率领麾下铁骑出城迎战,瀛州争夺战就这样开始了。

当因终日奔波而疲惫不堪的宋军对上如狼似虎的辽军,战争胜利的天平一开始就偏向了辽军一方。高琼看战事吃紧,劝说赵恒退出战场,而赵恒急于保命默许了高琼的说法,正当准备勒马逃走时,杨延昭一双大手紧紧抓住了赵恒的缰绳,高声劝诫,“如果天子不愿意和士兵同生共死,那么士兵还会为了他舍生忘死吗?”赵恒就算再害怕,也暂时留在了战场上。而此时,高琼和少数亲兵已经被辽国精锐皮室军包围,断开了宋军余部的救援之路,而辽军喊着“活捉赵恒”逼近赵恒所在处。

宋朝最逆袭战争:赵恒吓得多次逃跑,他却用一百宋军大胜两万辽军

赵恒之所以叫赵恒,就是因为没有恒心,做事经常半途而废,所以才会被赵光义亲自改名,由赵元侃改名为赵恒。但是,现在被吓破胆的赵恒早已忘记父亲改名的初衷,心中只想着逃跑,当他指挥着亲卫护送自己离开时,又是杨延昭挡在他的面前,拿着宝剑抵在赵恒肩上,拿出圣旨,赵光义密令杨延昭在战争中替自己督促赵恒,若赵恒胆敢畏敌撤退,斩立决。无奈之下的赵恒只得留在原地,等待被俘虏的命运,可是,杨延昭却大言不惭地让他亲眼看着辽军全军覆灭。

宋朝最逆袭战争:赵恒吓得多次逃跑,他却用一百宋军大胜两万辽军

杨延昭借了赵恒手下的一百剑舞,然后当机立断在两百步开外一箭射死皮室军的头领,救下差点被斩的高琼。而后,率领剑舞即可放箭,送对面一排的皮室军在没来得及说遗言的时候就送他们去见了阎王。宋军首排士兵射击后立马贴到马背上,同时第二排的士兵弓箭也早已出手,很快,另一排的皮室军也掉落马下。如此几轮连射,皮室军就失去了大批人马。

宋朝最逆袭战争:赵恒吓得多次逃跑,他却用一百宋军大胜两万辽军

皮室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顶着枪林弹雨,在付出了近半数伤亡的代价后,冲到杨延昭跟前,迫使宋军放弃弓箭,改用刀剑展开激烈懂得白刃战。不要忘了,剑舞最在行的就是剑术了,一通厮杀后,刚才还凶神恶煞的皮室军都一剑封喉,横躺在地上。这还没完,剑舞开足马力继续往前冲,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冲破辽军的重重队列,直奔耶律奚的中军而去,冲散了辽军的队伍,直直地冲着瀛州城门而去。不幸的是,辽军在瀛州附近几乎没有留兵力,就这样,杨延昭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占领了瀛州城南门,堵死了耶律奚低的退路。仅仅一炷香的功夫,战场局势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宋朝最逆袭战争:赵恒吓得多次逃跑,他却用一百宋军大胜两万辽军

就在杨延昭搅得辽军天翻地覆时,高琼带着宋兵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到了辽军前面,形成一堵厚实的兵墙压向辽军,等耶律奚低反应过来时,形式已是前有铁墙,后有砖墙,两边还有飞箭。为了不死得太窝囊,耶律奚低带着千余精兵逃跑。就这样,瀛州城在沦陷两天后,就重新回到了宋军手中。

宋朝最逆袭战争:赵恒吓得多次逃跑,他却用一百宋军大胜两万辽军

在当时,仅仅是一个收房租的小官的杨延昭三次阻止了赵恒的逃跑,带领仅仅一百人马就逆转战场局势,顺利收回瀛州城,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逆袭。就算是现在看来,也能感受到时局的紧迫和胜利的喜悦,杨延昭,不愧是杨业的儿子,也不愧后人对他的称赞和鲜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