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堪比武则天,2度临朝称制,扶持皇帝14年

中国社会的女权虽然不发达,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也确实很深入人心。但是在漫长的上下五千年当中,其实也不乏有获得崇高地位,得到广泛尊重的女人。这种女人的典型代表也就莫过于武则天了,她开创了女人做皇帝的时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但中国历史上的女强人并不只有武则天一个,她能够获得最高的知名度,其实也仅仅因为她最终登上了皇位,逼着官方承认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古代还有几个女人,虽然并没有得到至高无上的名号,但是实际上也掌握了政权,成了说一不二的实权者。

此女堪比武则天,2度临朝称制,扶持皇帝14年

北魏的冯太后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此女堪比武则天,2度临朝称制,扶持皇帝14年。然而她并没有像汉朝的吕后,清朝的慈禧太后一样最终落得一个祸国殃民的名声,反而是得到了百姓和后世的一致赞誉,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解释这个其实也很简单,冯太后虽然是一个女人,也确实是像吕后那样把持朝政很多年。而在男权社会,女人专政的现象也的确饱受诟病。但是她和吕后慈禧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并没有利用皇权为自己谋私,而是实打实地一心扑在政事上,也实打实地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冯太后出身也很高贵,她虽然嫁给了鲜卑的皇族,但她本身其实也是鲜卑化的汉人,其母家是北燕的皇族,长乐冯氏。后来北燕灭亡了,这些皇族子弟就也一起被收为了努力,冯太后就在掖庭,充当奴婢。但是即便身在掖庭,冯太后身上的贵族气质也没有被埋没,不久之后,她就被北魏文成帝看中,选为了贵人,四年之后,这个前朝遗孤甚至被北魏立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后。


此女堪比武则天,2度临朝称制,扶持皇帝14年


单单看一看冯太后的晋升史,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她此后把持朝政多年的原因了。这么一个柔柔弱弱的汉家女人,能够在掖庭的万千奴婢中脱颖而出,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甚至在没有后台的情况下直接升到皇后的位置,没有一点城府是绝对做不到的。当然冯太后本人其实也很幸运,她的幸运之处就在于她嫁给了北魏的文成帝,此人在治国理政方面很有天赋,对汉人也没有什么民族歧视的观念,和她的夫妻关系也是一向融洽,两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夫妻之间感情也很好。

最为关键的是,冯太后在丈夫的身上也学到了不少治国理政的道理,为她之后的实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冯氏当上皇后的第二个月,当时不足两岁的拓跋弘就被立为了皇太子。北魏鲜卑人毕竟是少数民族,在制度方面也是颇为奇特,自道武帝始,凡是后妃所生的孩子被立为储君,孩子的生母就必须马上被赐死,以防母亲仗着孩子的地位为非作歹,更是避免外戚参与政事。

此女堪比武则天,2度临朝称制,扶持皇帝14年

总之,拓跋弘的母亲被赐死之后,身在皇后之位的冯太后就担任起了教养他的职责,幸运的是,拓跋弘遇到了一个好后妈,冯氏对这个孩子十分疼爱,视如己出。文成帝本人看到这种现象也是极为欣慰。但是好景不长,就在文成帝年仅25岁的时候,这个有着一代英名的帝王就留下自己的幼子和年轻的皇后溘然长逝了。冯氏12岁成为文成帝的贵人,15岁就被立为了皇后,和文成帝携手相伴十几年,说没有感情是假的,但毕竟逝者已矣,孩子还小,她必须承担这个国家的责任。

文成帝死后的第二天,当时只有12岁的太子拓跋弘就继位了。冯氏也升任为太后,但是冯家没有外戚扶持,拓跋弘年纪又太小难以服众,所以刚开始,朝廷危机四伏,各方人士都对这手无缚鸡之力的孤儿寡母虎视眈眈。当时的冯太后没有畏惧,她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了自己强硬的政治手腕,一出手就平定了乙浑叛乱,顺便诛杀他三族。如此强悍的手腕的确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至此,朝廷中其他有二心的臣子就领教到了这个女人的厉害之处,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此女堪比武则天,2度临朝称制,扶持皇帝14年

后来冯太后跟自己的儿子生了嫌隙,她又把自己的目光倾注在了孙子拓跋宏的身上,并全心全意地抚养教育这个聪明伶俐的孙子。拓跋宏就是后来的北魏孝文帝,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鲜卑人更好地融入汉民族的文化圈中,也有力地推进了北魏统治的扩大,而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改革措施,其实就是由冯太后所推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