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靶向治療相關藥物研究進展

肺癌靶向治療相關藥物研究進展

全球範圍內,肺癌不僅是發病率最高的腫瘤疾病,而且是死亡率最高的腫瘤疾病,放療和化療是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化療主要是利用化學藥物殺滅患者體內的異常生長細胞,而放療主要是利用放射線殺滅腫瘤細胞,而通過進一步深入的研究發現,雖然上述兩種治療措施的效果突出,但對鱗癌和腺癌採用這兩種方法進行治療的效果卻較差,為此臨床中對肺癌進行治療時,多采用放療和化療聯合的方式。然而放療和化療不僅會對腫瘤細胞具有殺滅作用,而且對人體健康細胞具有殺害作用。近年來,靶向治療成為了治療癌症的研究熱點,且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靶向治療主要指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通過定位藥物在靶點上進行作用,從而達到相關疾病的治療作用,如在肺癌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採用靶向定位肺癌治療藥物作用靶點,促使藥物和腫瘤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其中所指的靶點不僅可以是蛋白峰值,而且可以是基因片段,最終達到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防止對機體正常細胞產生損傷。

2.靶點與藥物

2.1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一旦與表皮生長因子結合可啟動細胞核內的有關基因,從而促進細胞分裂增殖。而作為人體生長髮育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物質,生長素在肝臟中被轉化成生長因子。

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當作靶點的藥物主要有:①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由於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結合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中的部分磷酸化酶位點,繼而使得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對磷酸化酶活化起到了有效的阻斷作用。②單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能夠結合HER系列細胞外區,能夠促使相關細胞活性喪失,繼而可阻斷其活性。③人工合成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此類藥物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展開設計,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空間,但該藥物至今仍處於研發階段。

2.2 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是一種具有選擇性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對酪氨酸激酶具有抑制作用,應用人群主要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或放化療後效果不理想的癌症患者,且效果顯著,該藥物的作用機制主要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的形成,繼而抑制腫瘤的生長,最終導致腫瘤細胞凋亡。通過將該藥物應用到實驗小白鼠中發現,吉非替尼對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顯著得抑制作用,而且可加強化療和放療的治療效果。而通過臨床應用也發現,將吉非替尼應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效果也較為顯著,控制性較強,對腫瘤細胞活性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吉非替尼作用機制為:①吉非替尼能夠結合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競爭催化區域三磷酸核苷酸,對信號傳導具有阻斷作用;②吉非替尼對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蛋白激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繼而導致了腫瘤細胞的死亡;③吉非替尼可對腫瘤血管形成產生抑制作用,吉非替尼初期主要應用於晚期癌症患者;在我國,吉非替尼多被應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以及局部晚期癌症患者,使用劑量控制在每天1片。目前吉非替尼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仍然有待深入研究,該藥物在青少年患者中的應用較少。此外,因為吉非替尼不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若不是在必要情況下,通常均不需對用藥劑量進行調整。吉非替尼的毒副作用較為明顯,包括皮膚乾燥、痤瘡、瘙癢以及皮疹等,嚴重者可能出現腹瀉和嘔吐,但其毒副作用具有可逆性。

2.3 埃羅替尼

埃羅替尼屬於特異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一種,主要作用機制是結合腫瘤細胞磷酸化酶位點,繼而降低磷酸化酶活性,抑制腫瘤生長,誘導腫瘤細胞死亡,且對患者正常細胞產生的影響較小。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埃羅替尼能夠顯著提升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且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應用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此外,因為埃羅替尼具備毒副作用小,藥物對機體正常細胞所產生的影響也較小。

2.4 西妥昔單抗

西妥昔單抗不僅能夠結合多種腫瘤細胞表面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而且可結合正常細胞表面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且結合過程具有特異性。西妥昔單抗具備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的作用,且可有效降低酪氨酸激酶活性,並可阻斷細胞間信號的傳導,進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促使腫瘤細胞凋亡。皮膚瘙癢、紅疹、斑疹、疲乏、噁心、嘔吐、發熱、便秘等是西妥昔單抗常見的毒副作用,多數患者可以耐受,但當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白細胞計數下降等狀況時,需停藥處理。

2.5 貝伐單抗

貝伐單抗和血管內皮抑制素主要是將腫瘤血管為靶點。貝伐單抗在臨床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其具有影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活性的作用,從而發揮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增殖的作用。高血壓、低蛋白血癥是貝伐單抗主要毒副作用。另外,血管內皮抑制素的治療效果顯著,可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

肺癌靶向治療的方法可分為單一靶點治療與多靶點治療兩種。多靶點治療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以及較少的毒副作用,如今已經逐漸成為靶向治療的重點研究內容。臨床中,多靶點治療藥物的種類繁多,且各具有優點和缺點,最終取得的治療效果顯著,且毒副作用較少。

4.小結

在肺癌患者的治療中,靶向治療屬於一種新型方法,由於其較好的治療效果而得到了患者和醫生的認可,但肺癌靶向治療的毒副作用卻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並對肺癌靶向治療的作用機制進行了解,從而提升治療藥物的靶向定位能力。

來源:中國處方藥 第 17 卷 第 3 期

腫瘤醫學論壇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