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劝谏皇上却被严厉训斥,为了麻痹自己,养成两个不良嗜好

前些年,一部名为《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在这部影视剧当中,很多人都熟悉了那个伶牙俐齿,刚正不阿的纪大学士。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纪晓岚这个人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真实的纪晓岚,和电视剧当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距。

纪晓岚名为纪昀,字晓岚,是现在的河北沧州市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担任要职。历任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还担任了《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纪晓岚,确实是一位百年不遇的大才子。不过为人处世方面,真实的纪晓岚,则比电视剧上演得要“圆滑”多了。

纪晓岚劝谏皇上却被严厉训斥,为了麻痹自己,养成两个不良嗜好

首先,纪晓岚特别爱拍乾隆皇帝的马屁,并且仗着自己的才华,每次都能把乾隆皇帝拍得舒舒服服的。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的时候,纪晓岚每编纂好一卷,都会交给乾隆皇帝亲自审核。而为了让乾隆皇帝体现才华,使之有成就感,纪晓岚就在书中,故意留出几处很明显的错误,这样乾隆一看,就能立刻指出。每当这个时候,纪晓岚就会抓住机会,立刻赞扬乾隆的才华。当然了,听到赞美之词的乾隆皇帝,必定会龙颜大悦。

纪晓岚劝谏皇上却被严厉训斥,为了麻痹自己,养成两个不良嗜好

根据史书记载,在乾隆五十大寿的时候,纪晓岚为其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前兹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大家看看,不愧为大才子,纪晓岚拍马屁,都能拍的如此“震古烁今”。

纪晓岚劝谏皇上却被严厉训斥,为了麻痹自己,养成两个不良嗜好

不仅如此,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纪晓岚还有两大怪癖,也可以说是不良嗜好:一个是吃肉,另一个听了让很多人会脸红,那便是好色。纪晓岚爱吃肉,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动辄一顿饭,就要吃掉十盘猪肉。并且吃肉的时候,不再吃米、面等主食。在《清朝野史大观》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公(纪晓岚)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至于说纪晓岚的好色,在《虫鸣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纪文达公...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或缺。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其实,纪晓岚一开始,并不是一个爱好溜须拍马、好吃好色之人。进士出身的纪晓岚,在一开始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刚到乾隆身边时,他兢兢业业,时刻操心着国家大事。但是之后的一件事,让纪晓岚改变了想法。

纪晓岚劝谏皇上却被严厉训斥,为了麻痹自己,养成两个不良嗜好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在执政中后期,曾多次下江南,说是巡视,但其实就是游玩罢了。这种行为,引起了朝中一些正派大臣的不满,其中就包括纪晓岚。为了家国天下,纪晓岚便斗胆向乾隆进谏:南方财力已经空虚,皇上应该想办法弥补才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继续进行消耗。

乾隆皇帝听着这话后,当即龙颜大怒,对纪晓岚训斥道:“朕是看在你颇有才华的份上,才让你管理四库全书。说白了就是当你当成一个戏子,你不要给脸不要脸,妄谈国家大事。”经过这样一件事后,纪晓岚终于明白了乾隆给自己的“定位”,于是,他被迫放弃了自己曾经的理想,既然乾隆好大喜功,那自己迎合他就是了。为了让乾隆放心,同时也为了麻痹自己,也渐渐有了好吃肉、好色的性格特点。

纪晓岚劝谏皇上却被严厉训斥,为了麻痹自己,养成两个不良嗜好

不过,外表看似逍遥快活的纪晓岚,内心当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幸福感。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晚年的纪晓岚将了自己比作了一个鬼,用“鬼话”,说出来自己的心声:一生都在读书,看似才华横溢,但却百无一用,没有能力去为国家效力,也没有能力去为百姓造福。这其实,是纪晓岚在借着“鬼话”,对自己进行嘲讽。

纪晓岚劝谏皇上却被严厉训斥,为了麻痹自己,养成两个不良嗜好

纪晓岚之所以日渐松懈,甚至有些堕落,和乾隆的好大喜功,听不进劝谏有极大的关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纪大学士本身,没有一个坚实的信念。否则以他的聪明才智,完全可以对乾隆旁敲侧击,让其自然而然地去改正一些错误,而不是像当时那样,不仅不去劝谏,反而学会溜须拍马,这着实不应该是大臣应该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