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個作家、一部書或某一文章讓你難忘?

鎮巴購


“麥子黃了,大地再也不像大地了。它得到了鼓舞,精氣神一下子提升上來了。”

中國現在一說到作家作品,一般都說餘華《活著》和路遙《平凡世界》。餘華以寫人生痛苦為主,路遙則寫農村和奮鬥。其實在中國文壇,有個人堪稱路遙和餘華的“合體”,這個人就是畢飛宇,他著名的農村小說叫《平原》。“麥子黃了”,《平原》開篇就描寫了平原的樸素之美。



《平凡世界》是寫黃土高原,《平原》是寫蘇北平原。悲劇則源於那個錯誤的時代——文革時期。《平原》就是文革時期,農村的一個縮影。作品中人物也就有了那個時代的宿命。

吳蔓玲是那時代知青的代表。受時代大潮的鼓動,她剛到農村就提出了“兩要兩不要”:要做鄉下人,不要做城裡人;要做男人,不要做女人。所以變成了一個總分著腿,叉著腰,腆著肚子的邋遢“政治男人”。但女性的心理,她又不知不覺愛上了端方。命運多舛,她被同是知青的混世魔王強暴,因為混世魔王要重新回城。

主人公端方,高中畢業成了徹底的農民。但心裡總有一種對命運不服輸的闖勁。他用極端的方式征服了繼父,又用拳頭成了王家莊青年的領袖,僅僅憑藉自己身體的慾望,就將地主的女兒三丫睡了。為了走出農村去當兵,他硬是給吳蔓玲跪了下去……

時代造英雄,時代有時也摧殘人性。《平原》,畢飛宇寫了大概三年多。《平原》的第一稿是33萬字,最後出版的時候是25萬。其中刪除的大部分,是因為把平原農村寫得“太美”,有“小資”嫌疑。說到這,《平原》也是時代受害者。《平原》是畢飛宇的長篇力作。有記者問他寫《平原》的感受,畢飛宇回憶:“我和《平原》一直手拉著手。我們來到了海邊,她上船了,我卻留在了岸上。”



畢飛宇也是當代著名作家,他的長篇小說《推拿》獲得了第八屆茅盾獎。


江上弄舟


《沉思錄》對於我和對於我的人生都意義重大,回顧我的24年,這本書是我的一個轉折點,昭示著我的自我意識的覺醒。

這是我上高中讀的第一本課外書,購於校門口書店。我那年應該是十九歲,在我十九歲之前我都在讀一些浪漫的,勵志的,關於歷史的,總之是那些適合青少年讀的名著,我讀的不知其所以。直到那年,我在晚自習讀完了沉思錄,我仍記得我當時腦子一片空白,整個人是一種迷茫和仿徨的狀態,我的人生信條和尚未成熟的三觀被這本書砸的粉碎,我想說話想發聲想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卻像被人扼住喉嚨。放學後我跟我的好朋友聊了這本書,她沒有看過,她大概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其實說什麼都不重要,我只是想傾訴,想發洩,想分享我所看到理解到的世界。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目的性的去看一些書,《1984》,《呼嘯山莊》,我開始不那麼相信權威,我覺得一切真真假假,都能被篡改。

要是問我如何看待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是我的曙光,它把我從愚昧中叫醒。從未有一本書對我如此重要。

不要假裝學習,自我感動。




甲乙丙書


令我最為難忘的是作家餘華的《兄弟》。

餘華的《兄弟》,我是2008年,在一個老大爺擺的舊書地攤上買的。準確說來是租的,一天一塊錢。租回去,想著兩三天趕緊看完。誰知道,當天晚上竟然熬了一通宵看完了。那個勁頭和沉浸到書裡的不能自拔,至今懷念和難以置信。

現在還記得剛看完時,透過我租的那個房子的窗戶往外看時,天已經泛了大白。而我卻精神抖數,興奮的甚至就算熬了整整一晚一時也難以入眠。

那時,我還剛畢業,在義烏,租了一間200元一月,只能放下一張床再無它物的走廊夾層房間。母親那時也在癌病中,等待我每月的工資去買藥。生活的清苦和對母親絕望病情的壓抑和難過擔憂,讓我時時繃著最為緊張的神經。每天竭盡努力的想著能哪怕多掙一分錢。也好為父親分擔一點。轉眼已經十年了,母親最終還是沒能熬過癌症的可怖。走了也八年多了。那本書,我再也沒有還回去。

因為我覺得遇到這樣的書,是我那時一種短暫精神極度壓力釋放的難得。我那時因為畢業後生活的奔波,也已很久沒有那樣一口氣看完過一本書了。

我還記得租書的押金是10元錢,當然後來也沒有去退。我把這本書留了下來,當作了那段時光回憶的紀念。

不知道現在去退,那個擺地攤租書的老大爺還在不在。我離開義烏也快11年了。中間再也沒能回去那個當初的地方。




DTL董太龍


有啊!在讀小學的時候,大概是五年級,書包裡就揹著一本大部頭小說《青春之歌》。

上學放學,只要一有時間和機會就偷偷拿出來看,看不太懂,但被書中的意境吸引,對主人翁林道靜生活的時代、經歷的一切非常向往……

那時的書包沒有現在的沉重,我背一部厚厚的小說,鼓鼓囊囊,與我瘦小的身驅很不相稱,父親就捜查我的書包,書自然被沒收。

但他也沒有把書藏起來,只放在書架上,書架不大,書也不多,我又輕易地 拿到,偷看更加隱秘,特別是晚上,人都睡了,打著手電筒躲在被窩裡看,盡情暢遊在自己喜歡的書海里!心,也隨著林道靜的喜怒哀樂翻飛……

但終究被父親發現。收書,怒斥,反反覆覆數次,我卻不改。

父親無奈,只好抽出時間約談我,語重心長地說:不是不讓你看,你還小,你看不懂。你現在主要學好課文,現在看這些書影響你的成績,等你長大了再去看,才能理解,那時你想看啥書,我都不攔你。

從那時起,我就渴望著長大,有資格,隨心所欲的看我喜歡的書……

後來,我長大了,但卻不愛看小說了,對曾經愛過的《青春之歌》也沒有再摸過,吸引我的林道靜也和我漸行漸遠,愈漸糢糊。

只記得我曾經喜歡過一部小說叫《青春之歌》。

今天看到這個提問,我的腦海裡跳出來的是《青春之歌》,有個女主角叫林道靜,但卻對書中的內容和其他人物想不起來,對書的作者是不是楊沫而猶豫……

我很慚愧和惶然!

寫這篇文章吋,為免出錯,專門到頭條搜索有關《青春之歌》的內容和作者。

她們曾經是我那麼熟悉和喜愛的!

現在卻只記得依稀和大概?我是真的慚愧和惶然。

一路走來,這紛紛擾擾的塵世,讓我丟失得太多。好在,愛書讀書的初心和本質還在,沒有丟!

愛書,讀書,重新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





用戶川姐姐


作家路遙的著作《平凡的世界》讓我永生難忘。

《平凡的世界》非常寫實地描寫了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城鄉生活,向我們描繪了樸實勤勞的百姓艱苦的農村生活畫卷。同時也展現了城市生活的優越。

《平凡的世界》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大部分普通人的形象與生活。

《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勞動、挫折、夢想、愛情、痛苦、美好,是我們每一個普通的真實寫照,社會很好,社會發展也很快,但是普通人如果不努力,會被時代淘汰。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普通人艱難奮鬥的一生。





江河風雨一壺飲


她就像一個沙漠精靈,在沙漠中吸取養份,於沙漠中自由傲遊,又是一位不折不扣非凡女性,遊歷多國,經歷奇特,帶給我們非常細膩的感情分享,從文中細咀慢嚼,如同品嚐一杯剛剛泡開的綠茶,回味無窮。三毛的文書有一種特別的魅力,自由精神更讓人敬佩,一生又如煙如霧,更是讓其作品神秘而如虛如實。\r

這是一本多年的文集,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架上——三毛全集。這也是與多年的同事的情感見證,調走的那天,他送給了我,一個沒有更好的禮物。那便是沒有電腦作伴最好的情感伴侶,浸於其中,樂哉遊哉。如今多年未碰,書面有許破舊和塵土,但不礙於拾起重讀,只是書的字體偏小,於視力不佳。\r

特意翻到《撒哈拉的故事》,三毛在沙漠多年的生活經歷讓我如痴如醉,生活鎖碎於她筆下娓娓道來,如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生活的艱苦與所遇危險又讓人如臨其境,緊張異常。特別推崇《撒哈拉的故事》中的死果這一章節的創作。沙漠是富有神奇又讓人敬畏的地方。三毛在兩小孩打架的地方拾到了看起來在當地很平常的一個物件,並把它帶回家去了。物件由一個布包,一個心形果核,一個銅片穿在一起而成的。回家後,布包和果核因為有臭味而被丟棄了,但三毛卻把銅片做成了一個有意思的裝飾品如項鍊戴在了脖子上,這一切便是惡運的開始。三毛開始打噴嚏,發頭暈,流鼻血,嘔吐,神志不清,就快死亡。後來被當地的朋友發現脖子上的東西,才知道戴上了符咒,一種沙漠的巫術。這種經歷無人考究其真實性,但第一次看本章節的時候確實給了我足夠的震撼,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很多東西科學也未必能解釋得清楚,更為沙漠之神秘增添了濃墨的色彩。語言表達拿捏精準,情感色彩濃厚,情景描述生動栩栩如生,如臨其境,實在不可多得。每次重讀,都會慢慢品味到難得的心理安靜,好書能讓人從暄囂的心理狀態中安靜下來,這也彰顯了三毛作品的穿透力。\r


英語不難


十八歲時遇見了《牛虻》這本書,還記得一個人在寢室的上鋪,邊看邊哭,看完去食堂打水的路上,滿腦子還是書裡的情節,深陷不能自拔。書裡的主人公堅毅精神一直影響著我,如今我又把此書推給孩子閱讀,也想讓孩子吸收一下:面對苦難時,我們要選擇堅強!

十九歲時遇見了《平凡的世界》,同是農村走出來的我,很多場景感同身受。卑微而不弱,選擇堅強善良!

二十歲時遇見了《斯佳麗》,尤記得是在課堂上偷偷看完的,厚的像字典一樣的一本書。至今還記得那一句經典結尾語: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這三本書,致我的青春!

值得推薦和收藏。

當你打開書櫃,看到這些書,你的心靈或多或少又起漣漪。


牛虻之戀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沁園春 • 雪”


天縱神姿


特別喜歡巴爾扎克的幽谷百合,讀後使我終生難忘,女主人是那麼漂亮,善良,老公是那麼粗暴,孩子是那麼可愛,女主人的死讓人那麼憂傷。


手機用戶16114948273


雨果的悲慘世界,記憶深刻!三毛,最喜歡的一個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