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做口算老爱出错,该怎么训练?

亲子教育文化


首先得找到孩子出错的原因,然后再针对性训练。

一年级上学期只有加减法,20以内的。整个一年级不会学乘除。

家有一年级小男孩,同样的问题,也是口算容易出错。

每次考试,难的题目都做对,总会错那么一道算术题,都是0.5分,把我气得半死。😂

我老公总说是孩子粗心的原因造成。

我的意见相反,我认为是熟练度不够。我们大人给检查作业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出错?那是因为我们读书十几年,简单的数学四则运算做的滚瓜烂熟。

无他,唯熟练尔。

接下来我们就进行针对性训练,两个字概括,刷题。😂每天一页口算题,限时完成。

考试时候还要求检查。每检查完一大项,就在题目序号下打√。

这次期末考试,数学97.5。最后一大题竟然看漏了。😳

但是运算没有出错,可能是见成效了吧。

这次寒假作业,老师也要求每天40道运算题。目的就在于刷熟练度。

低年级的数学运算,就一个方法,多练。


说说二三事


我家闺女的口算也一直是让我头疼的难题,每次有错都会收到老师的私信,说错了几个或者直接发个照片过来。看这样情况不行啊,必须得像办法练啊。

后来我就自己装订了一本口算题卡,每页都是按照五分钟四十道题的格式,都是我亲手写的,按照他们的学习进度,先从十以内的开始,后来二十以内的,100以内的。每次都要计时,看准确率。每天放学回来都做三四页,这样每天坚持肯定有效果了,这学期口算基本都没错了。老师发的全对的同学里也有她的名字了。

还有就是睡前也可以来个口算,直接口头回答,这样比书面写更锻炼反应力。

还有就是做完时间充裕了要检查,养成好习惯,出错率就会大大降低了。


滴滴嘟嘟的心妈


所有的知识不牢固主要还是源于不扎实造成的,任何时候我们在指责孩子粗心或者不认真的时候,从另一个侧面只是反映了他对于知识的理解没有到位。



一年级的口算我们知道的基本上就是2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孩子来讲其实就是建立数字的基础。

所以说我们应当让孩子理解数字背后到底是什么,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数字开始所使用的摆小棒,数手指等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比较粗鲁,看起来比较低级,但实际上恰恰是孩子建立数字模型的开始。

一个简单的例子,三个苹果,三个香蕉,三个橘子,三个小朋友,孩子经过了大量的观察,他才能够把数字三从他的头脑中形成,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如果离开了这些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孩子对于数学的计算非常困难,所以家长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许多成年人都从自己的成熟的数学观念来触发破坏孩子对于数字抽象来源于生活实际的这一个观点,他们只是认为3+2=5,为什么是我对于孩子来讲,或者是三个苹果加两个苹果,但是对于家长来讲却说不出来任何道理。

当然对于数字的训练,我们应当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相对应的实物来进行运算,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能够全部抽象才是正确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非常困难,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最简单的计算到后期会变成连加连减,连加连减在小学阶段,有可能在一年级的时候列入一种竞赛。

我还要说明的就是从第一幅图到这一幅图位置出现了一些学生需要你运算进行的一些计算题,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孩子的后期数学思维方式有着积极作用的开始。

总之口算必须建立在孩子对事物的理解上,如果脱离了这一点,孩子形成不了正确的口算。

不要让孩子脱离实际物体来理解数学。


宜城老师


我家也有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数学老师的训练方法就是背口算卡,从头背到尾,每个孩子都检查背诵,感觉像古代授课的方法,不管理解与否,先把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背过,然后再慢慢理解,其实这个方法可能对部分同学可行。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其实,我觉得应该针对性的训练,我比较赞同数学思维训练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或者在思维上引导。大家可以参考以下的思维导图,针对性的训练,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与生活


很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一二年级的口算速度的提高,主要靠多练习。多准备一些口算题卡,每天坚持练习,对提高运算速度很有帮助。我外孙小学二年级,课堂上100道题的口算答题卡,要求十分钟答完。他十分钟刚好答完,正确率百分之百。


用户5086986805370


先弄清原因,看孩子是压根就不明白怎么算?还是口诀背德不熟练,还是单纯缺乏练习,然后对症下药。


数学之初


看是哪个经常错,小孩一般7+8和6+7容易出错,强化训练。

看加法还是减法出错,分成和凑十是否熟练。进位还是退位


李夫子频道


找到兴趣,激发兴趣,培养兴趣,这是个长期坚持的习惯,不要想太快解决。


慧眼聪耳


基础知识跟科学兴趣教学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