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明明是很好的酒,为什么喝的人少?

别害怕我好人


现在的黄酒,貌似已经沦落到佐料的地步了。

黄酒现在不受欢迎其实原因就两点∶第一,口感独特,第一次尝没几个会喜欢;第二则是重点,噱头不足,卖点不够。

黄酒属于粮食酒,而且属于酒曲复式发酵酒,但不是蒸馏酒,因此口味复杂,口感独特。别说外国人了,就连中国人自己,首次尝试黄酒都会有点不适应。

除却口感对新手不友好外,黄酒还带功效。黄酒在中医里有进补的效果,性温热,祛寒凉。在医理上说就是黄酒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和多糖,营养成分高。这在食物不多的时候,黄酒是宝,但在食物丰富,大家普遍营养过剩的当下,就有点过益了,不少人喝了黄酒上火的原因就在这。因此,除了食用寒凉的食物,比如螃蟹和海产时佐以黄酒外,黄酒市场已经不多了。

另外,黄酒还是那种深藏不露的选手,明明酒精度不低,但喝的时候很难感觉到,容易喝多,而且因为成分复杂,醇酯类物质多,喝多了就又容易上头,这导致喝黄酒易醉易失态,因此上不了高端档次。

然后再说说关键的卖点,葡萄酒有葡萄产地与质量的噱头,比如各种高端葡萄园和酒庄,还按年份的不同出现的名酒,比如传奇的82年拉菲。白酒有水源与酒窖的噱头,比如各种独特水质和年份的老酒窖,比如离了茅台镇的水和窖池,那就不再是茅台酒。但黄酒没有对应的噱头可以炒作,原料是普通的米,没有特殊的地方,就算换了酒曲与工艺,口味有不同,但依旧也还是黄酒。貌似现在在黄酒的推广方面,只有营养丰富和历史文化的卖点,没啥硬实力,推广起来没力度。

个人认为,黄酒现在没落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其营养丰富的最大优势在普遍营养过剩的当下反而成了劣势,而且黄酒在当下容易导致上火,个别甚至会出现虚不进补的情况,这也让黄酒进一步没落。


Double豆科技


浙江绍兴生产黄酒多,绍兴黄酒,绍兴女儿红,是浙江绍兴特产。

绍兴黄酒用糯米小麦做原料,越陈越香,含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为什么人很少人喝黄酒?黄酒有点微苦,喝第一口的时候是真的有点难喝,不像喝啤酒那样,啤酒虽然难喝,但喝啤酒,有一种很爽的感觉,还想继续喝。

我在绍兴上班的时候,也经常买黄酒,喝过一小口,感觉真的很难喝,然后就再也没喝过,问过同事们也说不好喝,可能是我们喝不习惯,我们买黄酒,一般都是拿来去腥味、炒菜用的。

不过,浙江绍兴生产黄酒的基地真是大,从厂房外面路过,就能看到很多很多酒罐子,闻到淡淡的酒香味,每次路过都会多吸几口气,哈哈!



山沟牛二


我来回答。

我是洛阳人,但是因为在江南待了比较久的缘故,渐渐地就把啤酒白酒戒了,开始喝点黄酒。真的,当你真的开始喝黄酒,并且喝上点感觉之后,真觉得啤酒就是马尿(好啤酒除外),白酒就是酒精兑香精。但是,黄酒明明是酒类真品,好处远远大于坏处,那为何在全国范围内明显干不过啤酒,白酒呢?而且,随着价格不高质量却不低的红酒涌进国内市场,居然也能挤占黄酒的市场空间,这是为何呢?我个人认为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黄酒不浓不淡,内蕴悠远,合中庸之道。



这就是为什么江浙闵这些地方的人特别爱喝黄酒的原因,性格使然。黄酒在近现代还有个别称叫“文酒”。这个文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文化人的文,一层是温文尔雅的文。所以一直到建国前,黄酒都是在酒桌上占主流地位的酒类,而蒸馏白酒类则认为太过燥烈,不是文化人的爱好。而在中下层,温文尔雅又正好符合了当地有点小田小钱的小生产者的味道,自然就流传下来。

第二,营养成分高,喝口顺,结果就是喝多了上头。



这是黄酒被诟病的一面,因为喝惯了黄酒,特别是那种无添加酿出来的,越喝越顺口,直到风一吹,酒涌上来之时马上翻到,所以黄酒的后劲是非常大的。而白酒因为浓烈辛辣,大家心里都有个数,除了脑子有病或者工作需要的大喝特喝,剩下的大家都会根据自己的酒量来控制。而啤酒就更不用说了,我只在德国喝晕过啤酒,咱国家的啤酒真的是……

第三:受众层面的断裂。



其实不能说黄酒老年化,很多江浙沪闵的年轻人也是很喜欢喝黄酒,米酒的。只是因为它温惇的酒性,让人觉得喝了不过瘾,等你想耍酒疯吐真言的时候已经睡倒了。因为传统的黄酒基本都是原液,所以在耗费粮食上比大多数勾兑的白酒都要高得多。这在新中国初期就开始遭受打击,没有那么多粮食,但大家都要喝点,怎么办?自然优先发展白酒工业。因为,随着那些年的那些事,整个文人阶层都被干掉了,剩下的都是狗先生那种货色,江浙的官员和文化基础在江浙沪闽以外的地区彻底拔除,自然黄酒也就没有受众了。

第四:价格不高不低,定位不准确。



如果你勾兑的,口感非常差,这种黄酒别说人,狗都不喝。如果是比较好的,那价格又不菲,并不比顶级白酒低到哪里去。随着现在商务宴请逐渐以白酒,红酒为主,怎么可能有你黄酒的一席之地?所以,黄酒在别处只能作为一种生活酒出现了。

第五:噱头干不过红酒。



橡木桶,赤霞珠,什么乱七八糟的红酒知识,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但是恰恰这样才显示人家那啥格高啊。你黄酒有什么?一说起来就是土酒,杂质多,味重,上头,打嗝都难闻。你见过一个美女拿个高脚杯在那晃晃晃红酒,你见过谁拿个酒盏在那晃黄酒?

综上所述,黄酒也就被局限在江浙沪闽这一块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岁月的变迁,黄酒除非能有大的改变,否则就不可能崛起。但是,为什么要崛起?改变了还是黄酒吗?


洛城虫虫


黄酒在中医里面是一味很好的药引,特别是在古代很多药方后面都会加一句“或和酒服”。在明清之前,喝酒就是指喝黄酒,例如古人所谓的“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还有“老板娘,来一坛女儿红!”小时候看电视剧时就纳闷,怎么古代人都用碗喝酒,而且基本上可以一口闷呢?原来他们喝的都是度数不超过20度的黄酒,要是喝50度60度的白酒,估计早趴下了。现在普遍意义上的白酒是蒸馏器烧酒工艺发明以后才有的,才两三百年的历史。以前,为了调养身体喝过一段时间的黄酒。总得来说,优点不多,缺点不少。第一,黄酒口感很差,除非江浙地区从小喝习惯了的,一般人第一次喝真受不了那个口味,即使喝了一段时间,你依然会觉得难以入口。第二,度数不高,喝个两三斤基本没事,当一帮人一起聚会时喝了半天菜都吃完了,这边脑袋还清醒的很,怎么吹牛皮然后称兄道弟最后哭天抹泪互相搀扶着回家找妈嘛 第三,不实惠,江浙一带自古以来普遍富裕,所以才能一直保持喝黄酒的习惯到今天,可能这也是喝黄酒的习惯仅仅在江浙地区保留下来的原因吧。第四,热量太高,这也是黄酒能作为中医药引的原因,但作为健康人喝了以后容易生湿热,老感觉身体黏黏的,特别是肠道,所以也容易便秘。当然这个因人而异。最后,江浙一带的人们吃蟹的时候喜欢喝黄酒,而且酒里面加姜还有要加热喝,这样可以中和蟹的凉性,吃了以后不拉肚子。(喝了点白酒,随便说说😅)


R星啊


另类君答题o(* ̄︶ ̄*)o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有“液体蛋糕”之称。其营养价值超过了有“液体面包”之称的啤酒和营养丰富的葡萄酒。

然而黄酒一直火不起来,这是为啥捏?

另类君认为,黄酒之所以一直“不愠不火”,在于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市场定位和宣传力度。黄酒的客户群体多集中于江浙一带,虽然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这些内陆省份也都有黄酒企业和客户群体,但都未能形成规模,而且生产厂家也大都将市场投放目标设定为江浙省份,对拓展市场空间缺乏长期眼光。

目前国内黄酒生产企业除古越龙山和会稽山两个品牌有市场开拓意识外,其他黄酒企业多是“蜷缩”状态,混吃等死而已。

其次,黄酒本身的短板。黄酒是好东西,和白酒相比度数太低,喝起来不够浓烈,也即是酒友们常说的“不尽兴”,和葡萄酒相比,又缺乏“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品味”,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宣传,例如当年陕西的秦池酒,狂砸四个亿的广告费,一夜成神(尽管后来挂了,但也算辉煌一时),又比如水井坊的声名鹊起,仅只是因为全兴酒厂在1998年改造厂房时,发现了地下埋藏有古代酿酒的遗迹,其中有不同时代的酒窖、晾堂、灶坑、蒸馏器基座、墙基等遗迹,他们以此为母本开始运作,终于将水井坊以63亿的天价成功出售套现。

黄酒是好东西,然而自身短板必须以市场运作来弥补,可是却没有白酒和葡萄酒的成熟套路可以因循,所以就这样不尴不尬的存在着。

事实上,喜欢喝黄酒的人都是铁杆粉,例如胡适去台湾后深感“最大憾事无黄酒”,甚至不抽烟不喝酒的蒋介石也在日记中对家乡的黄酒“以为爱物”,然而历史的积淀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却无人理会。

鲁迅临终前一个月曾对许寿裳提及“泉下有知,当合着花雕作诗写文,方才是人生最大幸事”,然而迅哥儿居然被教育部赶出了课本,但愿美好的黄酒不会如此吧o(╥﹏╥)o

悲了个催!


另类文史


黄酒市场不够庞大主要是因为消费群体都集中在中老年人,而且还是少数派。另外黄酒的品牌虽多,但真正有名的却没有,也就是所谓的领头企业没有出现。想要打开黄酒市场,唯有将消费群体转换,适应新兴的人群,这样才能使之改变。

黄酒适合大部分的人饮用,它含有多种氨基酸个,被誉液体蛋糕,它的营养很丰富,像是微量元素铁。不过要注意的是患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不要喝黄酒。因为在黄酒中含有的酒精成分也是比较多的,会导致血压的身高,血液流动也会变缓,引发心脏病。





大山的美食纪录片


黄酒在酒类中,除白酒外在有色酒中最好、最纯正的酒。农民出身的人喝的多,营养实惠、对补充体力提高人的体质,确有很大帮助。女生做月子,如能在月子里吃上几次蛋炖黄酒(一次4一5个),保证日后健壮如牛、不怕风雨。 如为什么喝的人不多,喝黄酒觉得土,是农民,没有风度不气魄。当然,也可能有个习惯的问题⋯⋯黄酒是纯酒食品,不仅补人健身,不会酒醉伤人外,每天半斤酒人生赛过活神仙!你还记得, 鲁迅笔下的浙江民风是如何过日子吗? 哪是很真实的。


得亮1


我是成都人,表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黄酒,之前有做过一段时间的小卖部,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给人解释其实跟料酒差不多,其实自己根本就对这个不了解,然后黄酒从进货到最后结束都没有卖几瓶,还是一个湖北人买过,告诉我说黄酒多么多么好,这边更多的是使用料酒的。可见黄酒确实喝的人少。

至于它为什么喝的人少,从宣传角度讲,基本在这个地区我没有看到过有黄酒的宣传,不管是电视广告,还是线下广告都没有。然后从卖场来看,各大超市卖场卖黄酒的少之又少,这样的情况又怎么能让大众接触到黄酒。其三,没有一个特别出名的黄酒品牌来牵头行业的发展,黄酒基本都是地方性的,有很强的地域限制,所以不能形成品牌化,也没有办法扩张,所以受众狭窄,没有共通性。


生活老饕


新的一天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在这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只是因为它温惇的酒性,让人觉得喝了不过瘾,等你想耍酒疯吐真言的时候已经睡倒了。因为传统的黄酒基本都是原液,所以在耗费粮食上比大多数勾兑的白酒都要高得多。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分享的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也希望路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

黄酒的品牌虽多,但真正有名的却没有,也就是所谓的领头企业没有出现。想要打开黄酒市场,唯有将消费群体转换,适应新兴的人群,这样才能使之改变。

浙江绍兴生产黄酒的基地真是大,从厂房外面路过,就能看到很多很多酒罐子,闻到淡淡的酒香味,每次路过都会多吸几口。

以上分享的内容都是个人的观点的看法。同时也希望我分享的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在这里,我真诚的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身体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正宗手打牛肉丸


这个很简单啊,说白了就是江浙沪这边的人酒量差,所以喝黄酒。

记得很早以前,几个朋友去上海玩,旁边都在喝黄酒,一桌七八个人每人两瓶,当时马哥以为他们酒量很好,我们小心翼翼的点了一瓶,结果发现不好喝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喝白酒了,四个人差不多喝了十来瓶(一人两三斤这个样子),感觉白酒到位了,就让老板上一箱啤酒,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老板把啤酒上来以后扭头就报警了,不打一会儿警察来了,查我们身份证,查的时候还问我们为什么喝那么多酒,搞的我们一脸懵逼,我们声音也不大也没有打扰到别人,就因为每人喝了两三斤白酒又点了一箱啤酒就报警,良心不会痛的?

从此以后,远离上海,什么玩意这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