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学区房里的孩子何止996?

如果说有一种房产,又贵又破,那八成是在说学区房。

南京均价最贵的房是学区房,最保值的房还是学区房,这是人尽皆知的,然而学区房品质和居住环境令人忧伤的一言难尽。

为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的氛围,家长们只能硬着头皮,牺牲生活的质量,花费巨额的资金。当然这个花费直到现在也依然兼有不错的投资回报。

除了这些,买或者租住学区房也是为了能节省点通勤的时间,节省点时间在路上就可以多点时间在校外的培训上。


在南京,学区房里的孩子何止996?



上午9点到下午9点,一周6天,IT行业对这个工作作息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讨伐。

可这对于鸡血家长来说,恐怕还嫌散漫了。

NO.1 | 壹


其实学区房最大的卖点是学习的氛围,师资虽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就是三线公办学校的教师好歹也是考过了教编的职业教育者,只要肯尽心负责,教好中小学生知识,还是问题不大的。

我们抛开富豪暂且不论(对他们来说非必要),对于普通中产,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买不买学区房是一种筛选机制,在过滤了那些不看重教育的家长同时,聚集了一群注重教育愿意鸡娃的家长。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钱都不肯掏还说注重教育的都是在扯淡。

既然教育是场投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越是有意愿重仓的家长越重视教育的概率则越大。

那些踮起脚尖,掏光积蓄的家长,牺牲越大,越是希望投入能有更好的回报。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平庸的,大部分人的智力都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及多数人比较接近,很蠢的少,很聪明的也少。所以自律的氛围,投入更多在应试教育上才是关键。

少一些糟糕原生家庭,就少一分被顽劣小孩搅坏一锅粥的可能。因此好学区往往氛围良好,学生更“自律”,因为家长看着,老师盯着。

在他们幼小的世界观里,即使不愿意,但是校内各种学,课外再各种培训,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仿佛所有的同学都要这样过一生的,996的作息强度在他们身上只能算个起步。

没什么花头,自律的性格习惯就这么养成。只要不太笨,反复的培训下,考学出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南京,学区房里的孩子何止996?



一如南京29中这几年升学成绩一路高歌猛进,压倒了曾经的一些四大名校,这次高三年级一模与南师附中相差0.06,差点问鼎,而当初录取的学生生源却不如几所老四大。

秘诀就是“自律”,当然也有不少外校家长冷言冷语这是县中模式是死揪,背离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呵呵,你们追求的素质教育可是用应试教育做评判标准,心里请有点数。


在南京,学区房里的孩子何止996?



自律是违反人性的,不过在社会中自律的人往往就是管(统)理(治)散漫的人。当然也有散漫的会投胎,他们可以支配自律的人,很多的结果就是古人云:富不过三代。

有几个高薪的工作不是996?

调侃一句,只有经历过高强度的学习生涯,才能适应996的工作。

这就是学区房里的重大意义。

NO.2 | 贰


南京最大的鸡娃养殖行政区域是鼓楼区。

这里有最破最贵的学区房。有校外培训笔记做的比孩子多的鸡血家长。


在南京,学区房里的孩子何止996?


造型就是这么个造型,价格就是这么个价格,力小29中双学区。二手学区房都是一房一价,小户型的价格嘛。看下图吧。


在南京,学区房里的孩子何止996?



毕竟大多数家长买房的出发点还是为了教育而不是为了房产投资。

我有理由相信,愿意承受的家长是真的重视教育。要鸡娃到什么成就,才能对得起这份付出。

再来看鼓楼区的校外培训规模,就拿行业内的领军品牌学而思的数量做参考。


在南京,学区房里的孩子何止996?



百度地图显示鼓楼1个区有15家学而思,而南京共有11个区,学而思总数33家。一个鼓楼区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学而思密度最大。

正如前面所说,鼓楼区是高价学区房的代表地区,高价学区房里藏着鸡血家长在鸡娃。

没办法,谁让南京中产多呢,从房价结构上来看就知道,南京的高价房不够高,低价房不低。房价区间比杭州甚至苏州都更加集中。

富豪们可以有公司或者资产让下一代继(挥)承(霍)。中产可没有公司或者足够多的资产传递下去,他们的收入来自于职业技能,职业技能需要通过专业学习熟稔。

专业学习不存在继承,如果说存在,那只能是也重复一边父辈的路,考学升学,获取含金量高的专业技能。

鼓楼区作为一个机关事业和科教文卫密集的地区,大量的中产扎堆,今天的学区房高度是历史环境形成的必然。

孩子们辛苦,难道家长们不辛苦?但是理性的人一边无奈一边作出选择。

NO.3 | 叁


南京的学区房值不值那么高?这是一句没意义的问题,供需决定,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价格是用真金白银买出来的。

有人抱怨,南京高价学区房,升学成绩倒数。我搜索了下,似乎这几年南京在江苏省的高考成绩排到了中上游,有了不少进步。

如果有看官有详实的数据欢迎私信给我。退一步说,就算还是倒数那也没法,毕竟买学区房我们是在跟身边的人竞争,而不是跟在南通的竞价,对比要存在相应的基础。

各个区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比如建邺区有大片可开发的地区,过去的十几年趁着地产黄金十年和青奥会的东风把奥体新城建设的怎么说呢,瑕不掩瑜,在南京还是最新最高大上的板块,是苏皖地区流入的改善人群的首选。

老鼓楼没地,想搞只能拆迁,唯一的商业顶梁柱湖南路街区,历经多年拆迁升级,到现在还是依壁雕凿。新鼓楼,老下关,滨江一带的建设被河西甩的车尾灯都看不见。

老城区不含学区的地方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不愿置业居住,房价升值也一般。但是学区房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鼓楼最大的优势资源一直还紧紧地攥在手里,就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氛围。会主动把鼓楼区的教育资源均衡到全市各区域吗。鼓楼区看起来很像傻子吗?


在南京,学区房里的孩子何止996?



何况从制度上看中小学教育大多区属,师资相互独立,不跨区。这也是为什么公办跨区名校几乎没几个成功的原因。另一个原因自然是,没有那么多的鸡血家长鸡娃的氛围。

学区房里可远不止996,要么在学习,要么就在去学习的路上。

添加汇大人W&X(huidaren777),进南京地区学区房讨论Q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