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一條由互聯網織成的“絲綢之路”

國圍繞跨境貿易所沉澱的經驗形成“中國方案”,再推向全球。消除各國間貿易方面的繁文縟節與壁壘,減少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的“交易成本”,發揮各行業的比較優勢的相互作用,從而擴大政治經濟共識,推進貿易全球化,激發全球經濟活力。

【參考】一條由互聯網織成的“絲綢之路”

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深化eWTP試驗區建設”的目標任務。圍繞杭州eWTP實驗區建設,立足我省跨境電商經驗,聚焦“一帶一路”重要樞紐目標打造“網上絲綢之路”,是我省面臨的歷史機遇和重大考驗。就此,王淑翠教授總結關於eWTP建設過程中的四個問題:

規則層高度不足

尚未制定出全球可複製推廣的國家層面的貿易政策和網絡貿易服務體系

目前杭州的“六體系兩平臺”打造了較好的技術環境和數字服務,但仍需研究設計各國政府間關於跨境電商的法規責權界定、申報運行規則、監管考核辦法、信用評估體系和數據交換標準等,總結出可複製推廣的國家層面的網絡貿易便利化經驗,推動eWTP實驗區建設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形成以杭州為圓心、連接全球市場和網絡貿易資源的eWTP實現路徑。

技術層寬度不足

尚需完善覆蓋平臺及其新業態的服務體系和技術環境

現階段,中小企業面臨著WTO的各種繁瑣規則和不平等門檻,無法為B2C、C2C跨境零售提供相應服務。未來杭州可以在“單一窗口”平臺基礎上繼續完善網絡貿易平臺上的跨境貿易規則、商業生態系統和技術服務設施,豐富eWTP落地的服務設施、監管內容和治理體系。

商業層力度不足

尚需促進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模式創新和國際競爭力

跨境電商對傳統貿易體系和全球價值鏈產生嚴重的衝擊和顛覆。目前浙江省內除了引進全球範圍的跨境電商平臺和知名企業外,本土的中小微企業數量和競爭力不足,需重點關注扶持中國的平臺公司發展,提高各類新業態、新商業的創新性和競爭力,包括商業模式、品牌全球化、跨境電商運營、全球價值鏈、產品和服務、進出口產業等。

人才供應不足

需深化高校育人機制和新型人才供給改革

據統計,浙江有4萬多家市場主體從事跨境電子商務,開設的網店超過60多萬家,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浙江及杭州地方經濟發展與國際商務高級人才供應存在巨大缺口,“培養互聯網時代的複合型國際商務高端人才”是跨境電商和eWTP發展的基本保障。


【參考】一條由互聯網織成的“絲綢之路”

為進一步實現“全面深化eWTP試驗區建設”的目標,促進我省“網上絲綢之路”建設,王淑翠教授從貿易體系、區域經驗、營商環境、人才培養等四個方面入手,提出對策建議:

建立高端智庫,研究eWTP全球網絡貿易體系

eWTP框架中涉及到多國政府、多國平臺、所有利益相關方利益和權責設計,需要開展廣泛的多邊談判、公私對話、多方合作,這需要官、商、學、社的共同努力。因此建議由政府牽頭,建立由政府官員、高校研究人員、跨境電商平臺及企業、相關社會組織等多領域的專家構成的高端智庫,圍繞著中小微企業普惠貿易便利化需求,以建立自由、開放的“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為最終目標,研究設計具體的跨境貿易中法規責權界定、申報運行規則、監管考核辦法、信用評估體系和數據交換標準等,促進eWTP在全球各國更快地推廣和應用。

圍繞“一帶一路”,總結國際網絡貿易區域經驗

首先,要總結與馬來西亞的e-Hub對接合作經驗和措施,以推進普惠貿易和貿易便利化為目標,儘快形成可在其他一帶一路國家推廣的樣板,以“網上絲綢之路”促進一帶一路戰略落實,未來重點突破國際合作的網絡貿易流程、海關稅收監管等規則體系和貿易便利化措施。

其次,要通過速賣通、義新歐班列、寧波綜試區、舟山自貿區等總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統貿易和跨境電商的流程規則,發現和解決網絡貿易中的衝突、障礙和不足,提出措施促進貿易便利化程度和全球流通效率。

最後,提煉出各國普遍接受的貿易規則和服務體系,形成全球可複製可推廣的中國方案。

優化我省營商環境,把浙江模式打造成國家標準

一方面,平臺需加強自律,杜絕“店大欺客”、“霸王條款”等不良行為,制定惠及商家和消費者、便於政府監管、促進經濟繁榮的平臺管理規則,維護好平臺信譽。

另一方面,政府抓緊制定平臺相關法規條例,監管平臺制度設計、各方權責邊界、數據應用、信用管理等,利用互聯網法院加強對平臺上各主體的監管和保護。政府聯合平臺,共同打造有利於雙創的技術設施、商業政策和社會環境。

加強宣傳培訓,擴大新型專業人才供給

加大對跨境電商業務的宣傳,短期通過集中的專業培訓引導各類製造業、傳統外貿企業和個人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用“互聯網+外貿”打開外貿轉型發展新通道。長期來看,則要重點扶持高校跨境電商專業的人才培養工作,建立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同時要通過和政府科研部門的疏通,鼓勵高校積極參與研究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