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做过一件事,慈禧评价:“糊涂”,事实证明还是慈禧更精明

吕后做过一件事,慈禧评价:“糊涂”,事实证明还是慈禧更精明

古代中国每当主少国疑之时,总会出现女主当政的局面,比如吕后、武则天、慈禧等人,她们从容踏上历史舞台,将政治才华发挥地淋漓尽致,直接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做为政治家,她们既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产生过严重地负面影响,这是人和事物的两面性决定的,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这个历史和自然规律。

吕后做过一件事,慈禧评价:“糊涂”,事实证明还是慈禧更精明

吕后临朝称制

说起吕后,很多人都会想到她残害戚夫人和“杀隐幽友”的故事,她的残忍手段让汉惠帝都看不下去,直言不讳地说“此非人所为”。正是因为这些,吕后在两千年来一直成为被史学界否定的历史负面人物,受到无数地批判与谴责,而她宽仁治国的惠民德政却鲜有人提起。事实上,吕后主政十五年,在朝政和民生领域成绩斐然。她废除了挟书律、三族连坐法、妖言令等秦代极不合理严酷法令,宣布大赦天下,开启了中国的惠民赦政传统。在她的治理下,百姓摆脱了秦末汉初以来连年征战带来的疾苦,得到了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快速恢复,为文景之治和武帝鼎盛之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做过一件事,慈禧评价:“糊涂”,事实证明还是慈禧更精明

秦律竹简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皇帝执政而言,女主称制除了要处理纷繁复杂的政务之外,还要面临更大的政治压力。吕后执政期间,刘氏皇族和功臣勋贵集团势力强大,反对她的声音不绝于耳。为了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吕后扩张母族的实力,不惜违背刘邦“非刘氏不王,非功臣不侯”的盟约,将吕氏子弟连封四王六侯,还将侄儿吕产封为相国,让吕氏家族牢牢操控了朝政大权,一时风光无限。但吕后一死,形势就发生了变化,长期受到压制的刘氏皇族和功臣集团就迅速发动宫廷政变,将吕氏一族捕杀殆尽。吕后大封诸吕的这一举措,固然有利于她的统治,但也为吕氏身死族灭种下了祸根,同时也开启了两汉以至后世外戚专权的先河,因此饱受后人的诟病,就连晚清时期的慈禧太后也不认同她的做法。

吕后做过一件事,慈禧评价:“糊涂”,事实证明还是慈禧更精明

汉高祖与大臣盟誓

和吕后一样,慈禧也是利用皇帝幼弱的机会掌握朝政的,虽然一个是和平掌权,一个是政变夺权,一个是女主称制,一个是“垂帘听政”,但事实上都是政权的实际掌握者。慈禧太后虽然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被视作“祸国殃民”的罪人,但她的一些做法还是可圈可点的,其中有一点是她善于从历史上吸取经验教训。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延揽史书典籍对她来说很是困难,所以她在宫中培养了几个说书的太监,经常给她讲说一些历史掌故,一来可以在闲暇时解闷消遣,二来可以从中找寻治国理政的灵感。在听到吕后大封诸吕的故事时,慈禧连连评价吕后“糊涂”,认为这是吕后为政最大的败笔。

吕后做过一件事,慈禧评价:“糊涂”,事实证明还是慈禧更精明

慈禧太后

事实上,慈禧太后在这一点上做的确实要比吕后好。历史上像吕氏一样 “一人得到,鸡犬升天”的家族比比皆是,便多数没有好下场,仅清代康熙一朝,明珠、索额图、佟国维等外戚无不权倾一时,又无不纷纷落马垮台。慈禧太后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从未培植母族势力,赋予他们政治上的权柄。为了巩固自已的权位,慈禧采取的策略是让叶赫那拉氏世代与爱新觉罗皇室联姻,她的妹妹嫁给了醇亲王为嫡福晋,侄女做了光绪皇帝的皇后,另一个侄女则成了“铁帽子王”之一的顺承郡王福晋。

吕后做过一件事,慈禧评价:“糊涂”,事实证明还是慈禧更精明

垂帘听政

相比叶赫那拉氏女子们的风光无限,男人们则要落魄的多。比如桂祥是慈禧的亲兄弟,从哥哥照祥那里袭取了三等承恩公,顾名思义,这是照顾外戚的封爵,属于普遍性的福利,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官位上,桂祥是满洲镶蓝旗都统,外加一个御前侍卫的虚衔,虽然品级不低,但都是可有可无的角色,掌握不到一点儿的实权。可悲的是,桂祥身为国舅爷,光绪继位后又升级为国丈,却是个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的角色,非但没有积累万贯家财,反而却穷困潦倒,靠着典当借债过日子。每当慈禧赏赐点儿东西,他很快就变卖掉,所得银钱很快又挥霍一空,以至于后来慈禧赏赐他的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

吕后做过一件事,慈禧评价:“糊涂”,事实证明还是慈禧更精明

叶赫那拉·桂祥

客观来说,像桂祥这样的外戚未受重用,固然与他本人不争气有关系,但根源还是在于慈禧。按照慈禧的权柄,授予他高官要职也不是什么难事,像东汉何进那样杀猪卖肉出身的“屠沽小辈”都能官拜大将军,出身贵族的桂祥有什么不可以呢?但在慈禧掌权的五十年间,兄弟子侄没有一个官位显赫的,更谈不上出现专权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叶赫那拉家族始终得到皇家的优待,最后都能得以善终。从这一点上来讲,慈禧的做法还是值得称道的,大概吕后的故事给她的教训太深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