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这一举得到国人赞赏,事实证明,国人想多了

溥仪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即使在退位之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会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毕竟是皇帝吗!虽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过气皇帝,但是普通百姓已经深受封建思想迫害了两千多年,思想一时半会怕是很难转变。溥仪在位仅三年,退位时才六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娃娃,这样幼小的年龄根本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只知道跟随最亲近的人玩耍、打闹。所有的政治事件都是有他的父亲载沣,和当时的皇太后隆裕太后主政。辛亥革命爆发后,隆裕太后被逼无奈,代替溥仪签下了清帝逊位诏书。同时标志着封建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由于清政府也民国是协议退位的,溥仪退位后,民国政府需要担任清廷的开支用度,每年拨款四百万。退位的溥仪依然住在皇宫内,享受荣华富贵,这对于一个六岁的儿童来说似乎没有改变他的正常生活轨迹。

溥仪这一举得到国人赞赏,事实证明,国人想多了


溥仪在皇宫内依然是九五之尊,除了不能对全国发布政令,所有的待遇基本上没有改变,身边依然围绕着一群太监以及宫女,享受着万般宠爱于一身,被身边的人看的死死的。与他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太监,随着时间的变化,溥仪一天天长大,叛逆的心理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期而遇。面对太监也是呼来喝去,时不时的捉弄一番,还借着赏赐的名义,给太监赐饭。得到皇帝的赏赐本来事件高兴的事,可身边的太监每次被赏饭时都愁眉不展。因为这是溥仪捉弄人的惯用招数,自己吃不完的饭里,掺上朱砂等,难以下咽的东西给太监。太假不敢不吃,不吃那可是大不敬的罪过,是会受到体罚的,要是吃了,闹肚子是肯定。

溥仪退位后曾承诺清宫内不再招募太监,宫内原有的太监继续在宫中服役,因为民国每年向清宫支付大笔钱财,清宫还是有能力给太监发工资的。

溥仪这一举得到国人赞赏,事实证明,国人想多了


溥仪长大后,唯我独尊的架势,愈演愈烈,脾气意识与日俱增,因此凭借自己的喜好打骂太监的事情也是家常便饭。其实这一点也是历代帝王的通病,他根本不会体谅太监,凭借个人喜好杀人的帝王也大有人在。

皇宫内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溥仪对一向懦弱的太监,渐渐恐惧起来,并不是某件事情的发生,而是多次事件的累积,让溥仪患上了恐惧症。第一次,清宫内发生火灾,多处宫殿被焚毁。对于那次失火事件,溥仪有记载,他怀疑是某些太监把宫殿内的古董文物倒卖出皇宫,害怕被追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把火烧了。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太监放的火,但是溥仪对太监已经产生怨气。失火事件不久,又在溥仪住的养心殿外发现一团棉花被点上火,幸好被其他太监发现,及时扑灭。这让溥仪知道是有人故意放火,这是要烧死自己的节奏啊!肯定是某些太监对自己平时的欺辱怀恨在心。这两件事情连续发生,让溥仪对太监的认知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疑心病从此落下了,每天都睡不安稳,生怕被太监给暗害了。无奈,自己,没有好的办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他决把宫内的太监全部遣散。

溥仪这一举得到国人赞赏,事实证明,国人想多了


经过多方面的商讨终于决定,除了留下必要的三十名太监外,其他的全部遣返。本来是一场疑神疑鬼的恐惧症,被当时的各大媒体报刊抓住焦点,大肆宣扬,称溥仪为“维新人事”废除了几千年的太监制度,溥仪的这一举动震惊全国,刷新了全国民众度他的认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只有他自己知道。

溥仪这一举得到国人赞赏,事实证明,国人想多了


小编认为:通过此事得出的结论,凡事都有例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让你永远翻不了身的人有可能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人物。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兔子急了能咬人。因此要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然,,,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