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长平之战后为何不乘势灭了赵国,事实证明,他根本没那个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滴。

白起长平之战后为何不乘势灭了赵国,事实证明,他根本没那个能力

白起

白起,战国四将之一,绰号人屠,十五岁从军,一生大小数百余战,从未打过败仗,在他光辉的军事生涯中,发生于公元前261年的长平之战大概是巅峰中的巅峰,他以优秀的指挥艺术,创造了运动战、歼灭战的典范,千年之下,还是兵家津津乐道的经典战役,此役之后,白起坑杀赵国降卒40万,消灭了赵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有生力量,据说,造成的后果是:赵国上下一夕数惊,闻风丧胆,甚至白起的名字,在赵国都有小儿止哭的作用。

连不懂事的孩子都害怕听到他的威名,由此可见,白起当时的确把赵国人给吓坏了。

也可以这样说,长平一战, 白起就把三晋中最强的赵国,打残了,打废了,再也无力组织起像样的抵抗,那么,这个时候灭亡赵国,必定如摧枯拉朽般容易,事实上,当时白起也这么认为,因此也给秦昭襄王上书,极力主张乘此良机灭赵。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秦昭襄王竟放弃千载难逢的灭赵良机,下诏令白起回国,让赵国死灰复燃。

众所周知,秦昭襄王一向英明,放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数的过来的枭雄,明君,可英明的他为什么出这样的昏招。

传统的说法是:秦昭襄王受了当时秦国丞相范雎的蛊惑,而范雎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嫉贤妒能,担心白起今后夺了他的位子。

历来皇帝都是好的,而后来之所以不好,全是几个奸臣搞坏的。

中国文人历来不敢指责皇帝,把所有过错都归过于下臣,所有人都认为,秦昭襄王何等英明,他哪里会犯错,犯错的也就是有传说中非常小气,眦睚必报的范雎了。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长平之战的前因后果,以及当时面临的国际局势,就不难得出结论,长平之战后,白起就主张灭赵,实在是太天真了。

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原因有两条:

白起长平之战后为何不乘势灭了赵国,事实证明,他根本没那个能力

战国形势图

一:秦国国力不支。

长平之战白起是把赵国打残了,但秦国也不轻松,单拿兵力上来讲,秦国当时的当兵年龄是17岁到60岁,当秦赵两国在长平对峙之时,秦昭襄王为了打赢这场决定秦国命运的战争,将当兵年龄提前,命令全国15岁以上男丁尽数从军,当兵年龄提前两年,15岁以上男丁尽数从军意味着什么。

秦国已经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已经把家底全部拿了出来,不敢出一点意外;

兵力上就是如此,后勤上更不用说,一个长平之战,秦国国力既有所不支,再驱兵深入,即便白起能保证必胜,秦国又拿什么支应远征的部队,安抚占领地的人民。

二:国际形势不允许

其实这才是秦昭襄王下令白起撤退的最主要的原因。

长平之战是怎么打起来的,公元前260年秦国攻韩,韩国战败,战败后献出上党之地,而上党郡守冯亭为了挑拨秦赵两国的关系,竟违抗韩王的的命令,率领上党军民归附赵国。秦国血战之后,反给赵国做了嫁衣裳,据说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才出兵伐赵。

这段故事什么意思?

很简单,秦国攻赵,打出的借口是,只是战国时期很常见的报复性行动,并不是灭国战争。

有人说了,反正都是打仗 ,报复性行动和灭国战争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家别忘了,秦国东出的道路一直被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挡着,而三晋呢,他们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

你只是报复性行动,哥俩不对付,互相打打架,韩、魏两国摄于秦国的淫威还可以看看笑话,看看你怎么给赵国削地的惩罚,但你要灭国,把赵国往死里整,开辟一个大国吞并另一个大国的先例。

秦国就会在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将吞并六国的野心、实力暴露于天下。

韩、魏两国的君王不傻,他们知道秦要统一天下,谁对他威胁最大,因此不可能束手待毙。

前面也说了,秦国为了应付长平之战,已经让国内15岁以上男子全部从军,国力已经透支到了极限,从地图上看,三晋中,赵在北,韩在南,魏在中央,领土都与秦国犬牙交错,你秦国这时候统兵北向,全力攻赵,韩、魏紧随其后,断了你的粮道,试问,这个仗白起还怎么打。

别说韩、魏联合没有可能,适时各国为了对付崛起的秦国,合纵之术正在诸侯各国盛行,就在长平之战初期,赵国吃了点亏,赶紧派使者到秦国求和,而秦国呢,也正是在范雎的建议下,大张旗鼓的招呼赵国使者,才打消韩、魏两国顾虑的。

这样一来,仅韩、魏两国就会让秦国有点吃力。

还有他们背后的燕国,齐国,以及南方一直对秦国怀恨在心的楚国。

白起长平之战后为何不乘势灭了赵国,事实证明,他根本没那个能力


望城兴叹

狗急了都要跳墙,兔子急了都要咬人,你已经露出爪牙,准备要人性命,还不允许别人临死挣扎一下,而就这挣扎一下的后果,秦国人是承受不起的。

秦国自秦孝公以后,鉴于自身实力,席卷天下的策略倾向于蚕食,而不是鲸吞,主张温水里煮青蛙,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人,不是他们不想,是实在没那个实力。

所以从这两个原因看,秦昭襄王突然下令让白起撤兵,或者范雎的建议起了点作用,但更多的,还是处于实力以及国际局势的对比。

遗憾的是,白起好像并没有想明白这个原因,回国后还同秦昭襄王闹起了脾气,将军有仗不让打固然可以生气,但你为什么就不静下心来好好分析下不让打的原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