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做過一件事,慈禧評價:“糊塗”,事實證明還是慈禧更精明

呂后做過一件事,慈禧評價:“糊塗”,事實證明還是慈禧更精明

古代中國每當主少國疑之時,總會出現女主當政的局面,比如呂后、武則天、慈禧等人,她們從容踏上歷史舞臺,將政治才華發揮地淋漓盡致,直接左右了中國的歷史走向,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做為政治家,她們既為中國歷史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也產生過嚴重地負面影響,這是人和事物的兩面性決定的,任何人都逃避不了這個歷史和自然規律。

呂后做過一件事,慈禧評價:“糊塗”,事實證明還是慈禧更精明

呂后臨朝稱制

說起呂后,很多人都會想到她殘害戚夫人和“殺隱幽友”的故事,她的殘忍手段讓漢惠帝都看不下去,直言不諱地說“此非人所為”。正是因為這些,呂后在兩千年來一直成為被史學界否定的歷史負面人物,受到無數地批判與譴責,而她寬仁治國的惠民德政卻鮮有人提起。事實上,呂后主政十五年,在朝政和民生領域成績斐然。她廢除了挾書律、三族連坐法、妖言令等秦代極不合理嚴酷法令,宣佈大赦天下,開啟了中國的惠民赦政傳統。在她的治理下,百姓擺脫了秦末漢初以來連年征戰帶來的疾苦,得到了休養生息,社會經濟得到快速恢復,為文景之治和武帝鼎盛之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呂后做過一件事,慈禧評價:“糊塗”,事實證明還是慈禧更精明

秦律竹簡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皇帝執政而言,女主稱制除了要處理紛繁複雜的政務之外,還要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呂后執政期間,劉氏皇族和功臣勳貴集團勢力強大,反對她的聲音不絕於耳。為了穩固自己的執政地位,呂后擴張母族的實力,不惜違背劉邦“非劉氏不王,非功臣不侯”的盟約,將呂氏子弟連封四王六侯,還將侄兒呂產封為相國,讓呂氏家族牢牢操控了朝政大權,一時風光無限。但呂后一死,形勢就發生了變化,長期受到壓制的劉氏皇族和功臣集團就迅速發動宮廷政變,將呂氏一族捕殺殆盡。呂后大封諸呂的這一舉措,固然有利於她的統治,但也為呂氏身死族滅種下了禍根,同時也開啟了兩漢以至後世外戚專權的先河,因此飽受後人的詬病,就連晚清時期的慈禧太后也不認同她的做法。

呂后做過一件事,慈禧評價:“糊塗”,事實證明還是慈禧更精明

漢高祖與大臣盟誓

和呂后一樣,慈禧也是利用皇帝幼弱的機會掌握朝政的,雖然一個是和平掌權,一個是政變奪權,一個是女主稱制,一個是“垂簾聽政”,但事實上都是政權的實際掌握者。慈禧太后雖然在歷史上評價不高,被視作“禍國殃民”的罪人,但她的一些做法還是可圈可點的,其中有一點是她善於從歷史上吸取經驗教訓。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延攬史書典籍對她來說很是困難,所以她在宮中培養了幾個說書的太監,經常給她講說一些歷史掌故,一來可以在閒暇時解悶消遣,二來可以從中找尋治國理政的靈感。在聽到呂后大封諸呂的故事時,慈禧連連評價呂后“糊塗”,認為這是呂后為政最大的敗筆。

呂后做過一件事,慈禧評價:“糊塗”,事實證明還是慈禧更精明

慈禧太后

事實上,慈禧太后在這一點上做的確實要比呂后好。歷史上像呂氏一樣 “一人得到,雞犬升天”的家族比比皆是,便多數沒有好下場,僅清代康熙一朝,明珠、索額圖、佟國維等外戚無不權傾一時,又無不紛紛落馬垮臺。慈禧太后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她從未培植母族勢力,賦予他們政治上的權柄。為了鞏固自已的權位,慈禧採取的策略是讓葉赫那拉氏世代與愛新覺羅皇室聯姻,她的妹妹嫁給了醇親王為嫡福晉,侄女做了光緒皇帝的皇后,另一個侄女則成了“鐵帽子王”之一的順承郡王福晉。

呂后做過一件事,慈禧評價:“糊塗”,事實證明還是慈禧更精明

垂簾聽政

相比葉赫那拉氏女子們的風光無限,男人們則要落魄的多。比如桂祥是慈禧的親兄弟,從哥哥照祥那裡襲取了三等承恩公,顧名思義,這是照顧外戚的封爵,屬於普遍性的福利,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官位上,桂祥是滿洲鑲藍旗都統,外加一個御前侍衛的虛銜,雖然品級不低,但都是可有可無的角色,掌握不到一點兒的實權。可悲的是,桂祥身為國舅爺,光緒繼位後又升級為國丈,卻是個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的角色,非但沒有積累萬貫家財,反而卻窮困潦倒,靠著典當借債過日子。每當慈禧賞賜點兒東西,他很快就變賣掉,所得銀錢很快又揮霍一空,以至於後來慈禧賞賜他的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

呂后做過一件事,慈禧評價:“糊塗”,事實證明還是慈禧更精明

葉赫那拉·桂祥

客觀來說,像桂祥這樣的外戚未受重用,固然與他本人不爭氣有關係,但根源還是在於慈禧。按照慈禧的權柄,授予他高官要職也不是什麼難事,像東漢何進那樣殺豬賣肉出身的“屠沽小輩”都能官拜大將軍,出身貴族的桂祥有什麼不可以呢?但在慈禧掌權的五十年間,兄弟子侄沒有一個官位顯赫的,更談不上出現專權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葉赫那拉家族始終得到皇家的優待,最後都能得以善終。從這一點上來講,慈禧的做法還是值得稱道的,大概呂后的故事給她的教訓太深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