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營:無私為民好支書 鄉村振興“領頭雁”

趙喜營:無私為民好支書 鄉村振興“領頭雁”

朱勝利/文

地少不保收、雨天兩腳泥、吃水人發愁……曾經,呂樓是一個鄉鎮領導掛著號的“落後村”。

傳統村落、道路平坦、產業蓬勃發展……如今,呂樓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自2008年擔任河南省新密市劉寨鎮呂樓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以來,趙喜營十年如一日,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用忠誠與奉獻,帶領當地群眾走出了一條共同富裕、和諧發展的路子。

大刀闊斧解難題

趙喜營:無私為民好支書 鄉村振興“領頭雁”

小學畢業的趙喜營,早年吃過苦、受過窮,豐富的閱歷鑄造了他敢於亮劍、不甘人後的性格品質。15歲賣冰糕,跑了兩月賺了20元,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後來當木工、泥瓦匠、水泥廠工人,騎三輪賣水果、開站臺、下煤礦,後來自己籌資,率先創辦了自己的小企業——永盟塑膠有限公司。經過幾年打拼,腰包鼓了,成為該村第一個致富帶頭人。後來,又創辦河南天鑑酒業公司,開發保健酒。工作期間堅持學習,2010年參加電大取得大學文憑,為他後來多年的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趙喜營胸懷寬闊,心底善良,自己致富,不忘群眾。2004年他用自家的錢為全村購買了五臺水泵和3000多米管子,連續兩年為群眾免費澆地。2006年他投資70多萬元為本村修路,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問題。趙喜營生在農村,長在紅旗下,受92歲老黨員父親的影響,他愛國、愛黨、愛父母,特別是他入黨後,認真學習黨章和黨的大政方針,履行黨的義務,如今已成長為一名思想覺悟高、有遠大理想、與時俱進的共產黨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認準了趙喜營,信任他、支持他、擁護他,2008年呂樓村黨支部改選,全村黨員一致同意趙喜營當選該村黨支部書記。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當選了黨支部書記的趙喜營在全體黨員面前作了表態性發言:“同志們,既然大家信任我,把咱村的一把手這副擔子交給我,我要把這副擔子挑穩,帶領大家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一席話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幹部不領,水牛掉井”。自己如何當好排頭兵,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呢?這是趙喜營上任後首先考慮的問題。他走群眾路線,召集支委和黨員大會,設方案,定製度,讓大家有章可尋。他要求黨員首先必須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求黨員按照黨章辦事,履行黨的義務,決不辜負全村群眾的信任。他把三公開、四遵守制度貼在牆上,讓黨員把它寫在筆記本上。要求群眾不準辦的,黨員首先不辦。要求群眾乾的,黨員必須帶頭去幹。趙喜營說到做到,把村集體的財產數量、財務金額、花費開支三公開,讓群眾監督,增加透明度。趙喜營本人不但不亂花公家一分錢,還把自己企業盈利的錢投入到集體的福利事業之中。他認為,自己是一隻船,群眾是一潭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他心底善良,帶頭吃虧,從而贏得黨員、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人講誠信,一諾千金。趙喜營沒有辜負群眾對他的期望,實現了他曾許下的諾言。從2008年起,趙喜營帶領支部一班人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這一年,他組織人員施工,連水井,鋪管道,實現家家通上自來水,改變了過去全村1300多口人擔水吃的舊面貌。2006年任村民組長時自費70餘萬元修路4.2公里,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妻子也毫無怨言,岳母將自家的羊賣了換錢送過來支持他。也就是從這一年起,逢每年的二月初五和七月初七兩個古廟會,他個人出資7萬餘元請來劇團,為當地老百姓唱大戲24場,豐富、活躍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2009年,他又自己拿出230萬元投資火車站站臺建設,不僅增加了本村的財政收入,而且也解決了一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2010年,他投資3. 6萬元,為本村建起了衛生所。又投資4萬元改建了村委會辦公場所、新建黨員活動室。在此基礎上,每年三月份,他還個人出資5—7萬元帶領黨員幹部外出考察新農村經濟建設項目。又是他出資70萬元請來工程師為本村設計規劃新農村建設方案。趙喜營這位稱職的村支書,每年中秋節和春節,除了鎮政府安排的救濟外,他還自己拿出一部分錢買上禮品、年貨去看望慰問本村的低保戶、貧困戶、五保戶以及70歲以上的老人,代表黨的關懷,向他們獻上一片愛心。2018年9月資助袁莊鄉大學生劉玉雪1萬元,又發動朋友捐款累計3萬餘元。2008年至2014年,自費為5位村幹部發放工資累計30多萬元。如今,呂樓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和精神文明先進村。這些成績的取得都飽含著趙喜營的心血和汗水。

趙喜營是村支部的主心骨、領頭人,是呂樓村人心目中的精神支柱。很多村民認為:趙喜營的理念、業績完全能和焦裕祿、史來賀和李連成、燕振昌相媲美。

追夢人情繫鄉愁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古詩裡描繪的鄉村畫面,也是趙喜營情牽夢縈的故土家園。

古村落被建築學家喻為“空間說書者”,一個院落、一座廟堂、一方戲臺、一片風水林,都是人們心靈深處鄉愁的寄託。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許多傳統村落來不及等到人們緩過神來,已被並村拆遷;或無序新建、翻建;或人去村空,荒蕪凋敝;或一些公路鐵路項目對村落“開膛破肚”,失去村落原有人情風貌。

近幾年,隨著城鎮化工作不斷進展,呂樓附近也建起了社區。按照市裡和鎮上的統一部署,呂樓村村民也要進駐新建的社區,鄉鄰們原來的房子都面臨著拆遷。看著自己熟悉的村莊就要變成一片瓦礫,走在刻下了自己無數腳印的小巷阡陌,撫摸著磚瓦斑駁的一座座老房子,趙喜營心中悲喜交集:喜的是鄉親們就要住進現代化的新居了,悲的是這些裝滿幾十代人記憶的古民居就要灰飛煙滅了。如何保護好這些藝術魂寶,是眼下呂樓村委會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顯得尤為迫切和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作為一村的當家人,趙喜營不能不殫精竭慮。作為“全國新農村建設十大致富帶頭人”,他渴望呂樓村基於古建築特有的獨特優勢,能走出一條古建築保護與新農村建設融合發展的兩全其美新道路。他覺得作為呂樓的後代,自己有義務切實保護好祖先留下的這筆文化遺產,守護好鄉鄰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經過實地考察和深思熟慮,他萌生出開發古民居風景旅遊區的設想。經過一番推敲,又徵求了村民的意見,他的設想終於變成實施方案。

經過朋友的牽線搭橋,趙喜營聯繫到了兩個投資商,和呂樓村共同開發經營古村落。眼下這個項目已開始動工,修舊如舊的呂樓村,像一塊建築的活化石,在黃帝故里熠熠閃光。

一說起保護文化遺產,倡導者都是專家學者,文化名人,但是首倡保護呂樓村明清古村落遺址的卻是個只受過小學教育的農民,除了其眼光高遠,格局不凡,更是源於他對這片故土的熱愛。

目前在全國230萬個村莊中,依然保存與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規劃、代表性民居、經典建築、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村落還剩兩三千座,而在2005年還有五千來座,短短數年消失近一半。這個現實觸目驚心,保護利用任重道遠,更刻不容緩。趙喜營的舉措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在趙喜營和鄉親們的努力下,呂樓村的古村落保護性開發已經起步。2013年7月,被河南省住建廳、文化廳、財政廳等部門授予河南省首批傳統村落,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1月,被國家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等部門授予中國傳統村落。2018年11月,河南省住建廳、財政廳又確定對傳統文化村落呂樓2018年財政補助200萬元,用於急需搶救保護具有歷史價值建築的修繕。村兩委為保護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通過內宣外聯,引進資金,對古民居建築進行搶救性修復,不久將把呂樓真實的歷史原貌奉獻給整個社會。

在談到呂樓村的古建築為何能夠得以較好保存下來時,村幹部呂鐵聚對記者說,得益於兩個人。一個是趙喜營,一個是呂崇敏。趙喜營是呂樓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在村民眼裡,他有經濟頭腦,能夠吃苦,是全村發生鉅變的帶路人。2008年,先富起來的他被村民推選為該村“一把手”。上任後,他多次自出資金投入村裡公益事業,又竭力引進項目和資金,帶動村民致富和集體經濟發展。為了發展村裡的文化產業,2012年,村裡成立“古樓群研討發展籌備委員會”,帶領全村人開始艱難的古建保護工作,一是對古樓內的二次建築進行拆遷,趙喜營千方百計說服群眾,使全村幹部群眾達成共識。他還繪製了一摞古樓維修圖紙,組織人員開展搶修。為保護古樓群的安全,村裡組織了義務巡邏隊晝夜巡邏。二是全力尋求社會和政府支持。趙喜營到處奔走,他的執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支持。說起另一個人呂崇敏,趙喜營感慨地說:“說起我村古民居保護,離不開村民呂崇敏的支持,他在外經商幾十年,有頭腦,有眼光,他算是我村古民居保護的發起人,我受他的影響很大。我們初次見面時,他對我說:‘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一定要。保護好,看到你能幹、有思路、有闖勁,我情願出資。’”呂崇敏說到做到,他投入部分資金為家鄉修路,用於包賠拆遷等。談起呂崇敏,趙喜營說個不停:“保護古建築並不是一帆風順,在最困難時候,呂崇敏說:‘看到你是為全村謀大事,不管難度再大,我都全力支持你,繼續幹。’聽到這話,堅定了我的信心。”

中原大地,文化厚重,黃帝故里,物華天寶。不久的呂樓村,古色古香的鄉村美景將呈現在人們眼前:呂氏春秋寨,桃花源裡行。天鑑方舟立,岐黃一爵擎,顯應煙香盛,雲繞山海經。把酒話桑麻,歸園織夢縈。

有血有肉熱心腸

趙喜營:無私為民好支書 鄉村振興“領頭雁”

“呂樓村能有今天,是趙書記帶領大夥艱苦奮鬥幹出來的。同時,他還是熱心腸。”村幹部劉耀輝說。

2018年7月,村民呂建偉不幸患上腎癌等多個病症,醫療費需10餘萬,趙喜營聽說後,號召村民踴躍捐款兩次合計5.7萬元,家屬感激之至,送錦旗到村委表示感謝。趙喜營為了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他絞盡腦汁,千方百計為本村招商引資,近兩年時間,他為呂樓村引進了三個經濟致富項目。

2018年12月,呂金輩家自種的5畝大白菜出現滯銷現象,寒冬臘月,眼看著好好的白菜就要爛在地裡,40多歲的呂金輩心急如焚。呂金輩67歲的老母親劉書敏因患食道癌,當時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治療,已經化療半年,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前幾天呂金輩又突發腦溢血,剛出院;家裡還有三個孩子,一個上大學,兩個上小學,家庭負擔很重。12月24日,趙喜營聞訊,第一時間召集黨支部成員討論研究,並前往現場瞭解情況。

一望無際的田地裡躺滿了綠油油的大白菜。呂金輩的妻子胡偉華告訴趙喜營,一旦天氣降溫遇上雨雪,這些白菜將會爛在地裡。菜農的臉上寫滿了無助、茫然與絕望。瞭解到這個情況,趙喜營當場拿出500元表示慰問,並立即上報劉寨鎮政府,鎮政府決定帶頭義購10000斤大白菜。當胡偉華聽到這個消息時,滿是愁容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鄭州瑞泰、河南安耐克等耐材企業分兩次共義購白菜5000斤,其中於12月27日下午,兩家企業將剩餘的3000斤白菜全部購買完畢,讓呂金輩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

說幹就幹!12月24日至27日,僅僅三天半的時間,趙喜營帶領黨支部成員及部分村民,拔菜、剝皮、整形、過磅、裝車,終於將30000斤大白菜銷售一空。

錚錚鐵漢也有溫情時刻,當記者問起家中孩子的情況時,趙喜營滿臉洋溢著自豪的神情,他打開了話匣子:女兒趙娣,26歲,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目前是演員,參演過《海上牧雲記》《將軍在上》《情滿人間》等10餘部電影、電視劇;兒子趙袁凱,18歲,曾經在登封武校學武,現在江蘇省徐州某部當特種兵。

閒下來的時候,趙喜營就會坐在村口,和村裡人聊天,誰家有個困難事,無論大小,他都當自己的事去辦,就連村裡的小孩子都喜歡和他待在一起。趙喜營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用自己的臂膀溫暖著呂樓村的每一個人。

天道酬勤。數年來,趙喜營工作踏實成績顯著,多次受到鄉鎮、省市、國家級的表彰。一項項職務、一張張榮譽證書充分記錄了他的光榮歷程。據瞭解,趙喜營已是劉寨鎮黨代表、新密市和鄭州市政協委員、新密市文史委員、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決策委員。2011年5月,趙喜營至今難忘,他第一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國家級的表彰大會,榮獲第四屆“全國新農村建設十大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受到中央領導人的接見和合影留念。2013年他榮獲了“新密市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稱號。2013年4月,趙喜營又去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參加表彰大會。他被“中國新時代徵評活動組委會”評為第四屆“中國新時代十大誠信企業家”,並受到國家領導人周鐵農的接見和合影留念。2019年4月8日,河南省委組織部從全省5萬多個村中挑選230名村支書,趙喜營榜上有名,到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南太行幹部學院培訓學習9天,期間受到導師的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