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清朝哪个更让人恨?

红花绿林


这个问题明显就是在拉仇恨嘛。首先明朝和清朝都是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用恨这个字来评价一个朝代难免有些片面,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阿姆雷特,本来就是重口难调,但是如果从历史发展来看,小编认为还是清朝的贡献要大一些。

一、开疆拓土,奠定今天的版图

明朝建国初期尤其是经过,朱元璋、朱棣两代帝王的开拓,使得明朝的疆域一度达到1000万平方公里,可以说幅陨之广,远迈汉唐。但是,从朱棣去世之后,明朝的疆域就大幅收缩,先是明宣宗,撤销奴儿干都司,之后又从越南撤军,承认越南独立,再到明英宗土木堡之变,明朝军事一蹶不振,蒙古等边境少数民族,大量内侵,可以说从明宣宗以后,明朝的疆域范围和影响力在逐步的减少,最后使得明朝的疆域只维持在两京十三省这一范围。如果我们对从秦至明的疆域地图进行对比的话,就不难发现,从汉到明除了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以外,余下的中原大一统王朝,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其实力强盛的时候,都可以开疆拓土,封狼居胥,疆域版图扩大,但是一旦其实力衰弱,其疆域就会大幅缩水,领土基本维持在秦统一天下时期的这个范围。这可以说是历代中原王朝的通病,明朝自然也不能免俗。但是清朝从顺治入关统一两京十三省的明朝故地,到康熙亲征噶尔丹,再到雍正平定青海叛乱,顺势进驻西藏,到最后乾隆一鼓作气收复新疆,可以说清朝祖孙四代一直在开疆拓土,最终奠定了今天版图的雏形。

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奠定中华民族的雏形

虽然朱元璋、朱棣两父子实行了一些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如蒙古人可以当官、参军等,但是归根究底明朝的民族政策与除元朝以外历代的民族政策别无二致,都是以羁縻统治为主,民族间很难进行融合。而清朝从努尔哈赤开始就主动和蒙古联姻,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清末。清朝对蒙古、西藏、青海等边疆地区一方面对其当地领袖,大家册封,一方面派遣中央官员加以管理,把地方行政大权牢牢的掌握在中央手中,正是由于清朝包容的民族政策才使得在清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清朝依然可以保持大致疆域的原因,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并没有因为清朝的衰弱,而脱离清朝,正是由于强大的凝聚力与认同感的作用。此时的清朝皇帝不只是汉人的天子,更是蒙古人的大汗,更是西藏、青海的法王。民国时期中央官员进入西藏,藏民高呼安班,安班在藏语里是提昂将贵人的意思,也是藏民之前对驻藏大臣的称呼。

三、强大的军事实力,保证了社会的长期安定

现在在大众的眼中清朝都是一副软弱无能,军事废柴,任人欺负的样子,但是这种情况基本发生在1840年以后,从清朝入关到1840年以前长达200年的时间里,清朝的军事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军事实力颇为强大。上文中已经提过清朝祖孙四代一直在开疆拓土,试问没有抢的军事实力做后盾,开疆拓土从何谈起?即便实在内忧外患的清末,清朝依然可以收复新疆,也可以从侧面证明,清朝的军事实力在面对内忧是没有问题的。由于从康熙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到太平天国起义20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加上这一时期清朝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中原内地基本没有影响。社会长期安定,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反观明朝,朱元璋、朱棣以后,明朝的军事战略就从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在北面要面对蒙古的威胁,东南要面对倭寇的入侵,西部要应付吐鲁番汗国,可以说有明一朝都要面对外部极大地军事压力。


小川说史


我是汉人,我最讨厌明朝,在那个技术发展的年代,不重视工商业,不重视火器发展,到了灭国还用着落后欧洲百年的三眼铳,而且火绳枪都是从日本引进的,而且明朝从头腐败到了根,连抗倭总司令胡宗宪都腐败,还不如国土狭小的南宋有钱,相反清朝皇帝励精图治,淘汰了三眼铳,火绳枪成为制式装备,收复了中华几百年丢失的土地,就算到了后期道光帝为了节约开支连给太后过生日的猪都不舍得杀,咸丰帝支持洋务运动,打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收复新疆,扶住了摇摇欲坠的华夏,光绪帝为了救国不惜把国家大权交给维新派……这些古今未有的壮举在一个被帝国主义统治的时代能站稳脚跟已经是很不错了!那些人(主要是汉人)为了自己的脸面唾骂非自己民族的皇帝真是恒古奇谈啊!还把明朝吹上了天,这等伪爱国者还是多数的,难道只有汉人统治中华才是正道?


金坷垃銀坷垃


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恨清朝的,朕史也不例外。最近,还在看中国近代史,正好看到清朝了。不是我恨他,连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近代史》当中毫不留情的批评清朝。

说实在的清朝入主中原,真的是见了大便宜。清军入关,不费一兵一卒,就成了中国的主人。吕思勉先生说,满洲兵力极其强悍,居住北方一隅,能抵抗天下之兵。但是,清军入关以后,战斗力急速下滑。下滑到什么程度,估计没人猜得到。皇太极在位的时候,就说过: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子弟,听说努尔哈赤出征或者打猎,人人争先恐后。而现在,很多人推脱妻子有病或者家里有事情。而清军入关以后,江南川陕地区,都是投降的将领平定下来的。三番叛乱的时候,清兵在荆州驻军八年等到吴三桂病死了,三军无首内部叛乱,清军才将叛乱平息。

康熙的时候,所谓收复台湾,全是汉人的功劳。比如与俄国的雅克萨之战,俄军遭遇瘟疫,简直是神助攻,帮了清军不少的忙。乾隆平定大小金川,金川国土不过千里,人口不到五万,清军却打了五年,花了7000万两银子。但是,在对越南和缅甸作战的时候,一次都没有胜利过,可见清军入关后的战斗力,水分非常重,实力并不强。清朝后期,八旗兵就是一群老爷兵,毫无战斗力。吕思勉先生讥讽乾隆说,他以十全武功自夸,可谓厚颜无耻,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再说,清朝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被列强吊打。几乎没有打过一次胜仗,接二连三的割地赔款。尤其是被小日本揍,割地赔款。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和台湾,并将朝鲜也合并了。在那时,日本从中国和朝鲜掠夺大量资源,加上清政府的赔款,日本正好用那些赔款来做军费,掠夺来的资源造武器,以此来侵略中国。想到这里,是不是很生气。满清误我中华三百年,有谁反对的吗?我不相信还有人不恨满清的。


谋士说


“静yeS”认为是明朝。

作为中国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明朝和清朝都享国将近三百年,都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改革,都进行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但明朝和清朝也有很多地方不同,这导致了明清在今天的评价大相径庭。

作为两个灭亡的王朝,毫无疑问二者都招人恨,否则他们不会被推翻,最终走入历史的故纸堆。但二者相比,明朝的招恨程度显然更深!理由如下:

1、历史大倒退。很多网友认为清朝的建立是历史的大倒退,从热兵器时代又回到冷兵器时代云云,但这相比于明朝,则是小巫见大巫罢了。朱元璋作为草根出身的皇帝,虽然为中国贵族阶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先天的格局限制,让他不可能像宋元时代的人民一样包容四海,那么他所建立的明朝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封闭内向的王朝。出于对蒙元的深仇大恨,蒙元时代的各项国策都被新兴的明朝刻意回避。中国自宋朝之后商业发展逐渐超越农业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元朝继承这一国策,中国开始大规模走向海洋,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海上强国,而这一切,在朱元璋时代都戛然而止了。明朝主动退出海洋,重拾农业,在陆地上大规模修筑长城,将自己故步自封在一个面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牢笼”里,这一政策被清朝继承,中国的闭关锁国终于覆水难收;

2、内斗永不休。这是导致明朝崩溃,清朝趁虚而入的最关键因素。纵然是小冰期来临,纵然是内忧外患不止,但凡是明朝廷内部内斗消弭的,明朝都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如严党胡宗宪和戚继光俞大猷抗倭成功,魏忠贤放任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但是斗争终归是明朝后期的主旋律,从东林党开始,明朝的党争终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李自成攻陷北京,清朝趁火打劫,苟延在江南的南明诸王还在为谁继承正统内讧不休,终于被清朝各个击破。

3、领土拱手送。今天的我们说起清朝后期的割地赔款,无不咬牙切齿,痛骂清朝而后快。继而掀起了对明朝的无限崇拜,于是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伟大形象。然而现实呢,本人从不认为割地赔款是个光荣和值得称道的事,但是这客观上保留了统治的核心区域,也使得封建王朝能够苟延残喘更久的事件,这对于社会稳定意义是重大的。明朝的气节值得称道,但是称道之后呢,领土从朱元璋时代的900多万平方公里最后到崇祯时代的汉地十八省350多万平方公里。明朝从没有和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他们是主动放弃,在敌人还未到来时已经收缩到长城一线,因此他们形象是光辉的。加上最后的气节,明朝终于轰然倒塌。

著名历史学者胡适曾对自己的学生说:“学习古代史,建议学习《明史》,因为《明史》是中国26个王朝中最典型的一个。”何为典型?在明朝身上就能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致脉络,可见明朝在封建王朝营造中措施的登峰造极。

欢迎各位网友批评指正!

我是“静yeS”,欢迎关注!读史使人明智,期待与君一起探讨精彩的历史!


静夜史


我是荒野历史,开宗明义:从国家存亡的的层面上讲清朝比明朝做得好!虽然如此但我还是恨清朝。

为什么说清朝比明朝做得好呢?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八国联军侵华列强们兵临北京城,慈禧和光绪像不愿意作出任何妥协的崇祯皇帝自杀或是同侵略者们死磕。最终结果只会有一个,那就是像明朝一样被灭国!明朝被灭还好,算是内战国家还在自己人手里。清朝就不一样了,这要是被灭国那中国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首先以英美日法德俄意奥为首的八国列强早就有想瓜分中国的打算,甚至为此不惜互相大打出手。慈禧一行人如果不选择外逃,清王朝政治核心必定被摧毁届时整个封建体制土崩瓦解。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国,列强们会扶持新的中央傀儡朝廷,随之而来的便是殖民统治长此以往中国无任何翻身的机会!

慈禧出逃保存了清政府政治核心,不至于让中国突然灭亡。也算是一次明智之举,因为当时没有比清政府更好的更替政权,慈禧自保也就等同于保卫了中国!当然这种当时是遭到后人唾弃的,等到袁世凯北洋新军的出现才有了能替代清政府更好的政权,此时大清和平退位再一次避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实现了历史首个兵不血刃的改朝换代!清朝无能是事实,然而他也曾努力地反抗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海战!清政府都有作出过反抗,然而落后的制服落后的军备落后的思想,让整个国家好似陷入一摊淤泥举步维艰。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这些都是他们励精图治的行迹!



然而我还是要恨他,毕竟明朝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而清朝是满人接管中国他却没有保护好这里,让中国遭受史上未有的巨大耻辱,极大地打击了民族自尊心!


明清二朝,你更喜欢哪一个朝代呢?欢迎下方讨论。


荒野历史


当然,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是清朝吧。

我们恨清朝,不是因为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而是因为它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统治者们很不争气,黑暗反动,丧权辱国,导致中国在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大跨步的前进的同时却在倒退,以至于中华民族遭受了无数的黑暗时刻,一直到了新中国建立才看到了光明。


而相对而言,明朝从朱元璋建立后,提倡的是民族平等,做的是扬国威于四方,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其整体是开放的,向前的,明朝有着史无前例的对外交流,富贵人家家里都是有着西洋玩意儿,并且明朝的言论比较自由,整个社会都是比较开化的。明朝奉行的是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的政策,可以说是不管胜也好,败也好,就是一个强硬曾策,就算到了最后明朝快灭亡了也没有改变过。

更重要的是,明朝在对外交往中,从来没有过什么丧权辱国的事情发生。

当然,明朝也是有缺点的,甚至来说还很多,就比如说明朝的土地政策以及税收政策导致了其最终的灭亡,还有明朝前期开始的海禁政策。


而清朝则不一样,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从入关开始就进行了对汉族的屠杀,通过剃发易服打击了汉族的精神,摧毁了较多对它不利的中华文明,以八旗凌驾于国家之上,形成了,皇帝,贵族,八旗,官员,百姓这样的塔式政权,所谓的平等十分不到位,而且被严重夸大的康熙也不过是打了几场内战而已,这种形式的内战,恐怕朱元璋比康熙做的多多了,清朝的文字狱限制了文化的发展,人们不敢说话,不敢思考,同时清朝也开始了禁海政策,这样中国开始全面的落后于世界,失去了迎头赶上的机会。

如果这些还能忍受的话,清朝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其对内内行,对外外行的战争了,从雅克萨开始,胜的太少,败的太多,一打就签约,一打就割地真是“胜也割败也割是国就割,东也赔西也赔天下都赔”将中国生生的打成了超级弱国。

清朝有一定的优点,就是维护巩固以及收复了自战国时期到明朝就属于中国的新疆,西藏,蒙古等地,或许这也是他们愿意割地的理由吧。


有清一朝,虽然身处所谓“三千年之变局”有些人可以将其落后的原因推给明朝,说是自明朝开始就已经落后了,但事实上清朝的落后是自找的,因为同时期的欧洲国家,都能完成从封建制到资本主义的转变,发生了工业革命,所谓别人都能变,你却在看着别人变,还怪别人欺负你,怪谁?这不得不联系到统治者们的目光短浅把。


关河南望


明朝和清朝都是封建王朝,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无论怎么看,这两个朝代都不应该恨!

从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开始,中国历史的进程明显被加快,主要体现就是商人阶级真正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因为明朝对于商业的管控,其实继承了宋朝时期的制度,而且在治理方面,明朝则在宋朝的基础上,进行了集权。

明朝是一个强大的集权王朝,集权自宋朝开始,到明朝趋于成熟,到了清朝则是到达了顶峰。

由于集权的存在,所以明朝这个朝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明史记载中的那些不堪事,其实都是集权过程中的一些反应罢了。

朱元璋诛杀胡惟庸,最后却将宰相制度废除,可想而知朱元璋对于集权,可谓是煞费苦心。

明朝的局限性也就产生,这种局限性后来又被清朝继承。

清朝入关之前,其实就已经在主动汉化,不断学习汉人的文化和典籍,连制度也是照搬。

至于为何会如此,那是因为在努尔哈赤归顺大明的时期里,亲眼看到了汉人文化之深远,自认为无法匹敌。

所以才会留下一句“我们学了汉人几百年,这才能够打进关”。

清朝同明朝,制度极其相似,基本都是继承的关系。就连锦衣卫这样的机构,清朝也有存在。

不过清朝也有一些是明朝没有的,那就是“文字狱”和八股文,也就是思想禁锢。

然而在宋朝的时候,其实儒家思想就已经产生了扭曲,变为了轻“格物”,也就是此时的士子们,都是忙着读书考取功名。

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其实中国历史就走进了死胡同,儒家思想中的一些修身道义,被统治者所利用。

就说为何当时轻视商人,不就是因为儒家思想中,商人是无道义,追逐利益,有私欲杂念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儒家思想推广之下,才能保证人人都严于律己,排除心中的贪婪私欲。

反观西方,他们历史的发展,其实就是商人贪婪所推动,历次皆是如此。

我不知道遏止贪婪到底对不对,但是我依旧是认为,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不应该恨,毕竟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这种局限性之下,我们能反思的是我们如今又做的如何?会不会千年之后,被后人憎恨?


小司马迁论史


虽然明朝是一个比较荒诞的朝代。出过木匠皇帝,道士皇帝,喜欢大妈皇帝,但是归根到底是汉人朝廷。



因为清朝不是汉人的朝廷,所以大家不喜欢清朝喜欢明朝还有清楚的三大弊政,包括替发令圈地与逃人法。今天就抛开所谓的民族情感。来比较一下清朝和明朝。



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的开始。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盛世就在此时,中西方的差距,开始了。

对决西班牙无敌舰队之战,英国开启了大英帝国的时代,而此时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却是一个刚愎自用,太骄傲,太奢华的皇帝。做一个皇帝,他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绝不是国家的盛世。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国家危机。

龙打了那么多仗,自称十全武功。自己觉得很牛这种十全武功和汉武帝时代的开疆拓土。简直就是相形见着与同时期大英帝国的扩张,更没法比。乾隆的十全武功,须用银子堆起来的。历年国库亏空的非常厉害,自康,雍以来的积累的,都被他花完了,一点都没有留给后世子孙。



我要本是中国人发明火枪头火炮都是中国人发明的。清朝不重视火器重视,起码的传统一,直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兵临城下,才把彻底打醒。

清朝虽然很大,临海,但本质上却是个内陆国家。到她的开放程度不如明朝,再吸收文明的方面更是不如明吵,甚至差的很多。明朝在中后期也有海禁,明朝的海军只是针对于倭寇和海盗。而清朝,因为是不太关注嗨外贸易,认为只要沾上含商业就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清政府对这种红商业贸易是根本的轻视。


章鱼杂谈


楼主提问的问题很有情感色彩,明朝与清朝哪个更招人恨,我觉得应该看站在什么位置来分析这个问题。

让我们乘坐时光机回到那个时代,面对满清统治者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令以及文字狱等政策,我想没有一个汉人不对此咬牙切齿。但作为当时的一个建州女真人,明朝政府采取的民族政策对其的压迫与残害,才有了后来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明朝统治者发出了“十大恨”的战争怒吼。

人都有喜好,但面对历史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客观的评判先人们的对与错,作为后世者我们的情感色彩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前提下是不鲜明的,与其说于哪个朝代更招人恨,不如说哪个朝代更先进、更开放。


下面从政治、经济、民生、文化等方面探讨下明清两个朝代的优与劣。

  1. 政治方面。

明清两朝都奉行封建君主专制的独断统治,明朝在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官员的奏章交至内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由阁臣写出处理意见,后交于皇帝进行批示,称为条旨。认可的地方用朱砂笔划红线,即批红,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担任。

内阁制的优点:履行了部分宰相的权利,其会议制度使皇权受到牵制,一定程度的避免了皇帝的独裁统治,官员的迁任相对也较为公开。明朝皇帝多昏庸,即使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国家机器依旧能够正常运转,

缺点:形成了朋党之争,也给宦官专权提供了土壤,这直接导致了明朝后期出现了以东林学社为首的东林党与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相互倾轧,说白就是权利的争夺。导致明朝国力多消耗于党争之中。

清朝可以说是封建时代中央集权统治的最巅峰,清军入关前的议政制度就是所谓的“八王议政”,名字听起来很响亮,其实就是几个村长在商量事儿。入关后才有了“清承明制” ,但清朝也有自己的创新与发展。由明朝文渊阁不同的是,清朝在雍正七年成立了军机处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听起来很唬人,其实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基本就是发发邮件,安排一下行程啥的。大事小情都是皇帝一个人处理,所以清朝的皇帝比明朝的皇帝要勤勉的多,但清朝皇帝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

这两者相比较一下,首先从军机处和以往的内阁的职能出发,内阁是具有自主处理事务的权力;而军机处完全是秉承皇帝意志的机构。其次从人员品级,内阁成员是高级官吏才能充任的;军机处成员完全是皇帝简拔的。再次从性质来看,内阁是政府机构的正常组成部分;军机处是类似于皇帝私人秘书处的性质最后从办公地点来看,军机处的办公地点比内阁更加接近皇帝的办公地点,说明了皇帝控制力的加强。

所以呢,个人认为明朝的内阁制更先进一些,所以明朝这方面占优。


2.经济民生方面

明朝经济总量占世界45%,清朝约占30%。这说的还只是量,如果,涉及到质(科技、文化、思想等),那满清和明朝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明末崇祯年间,中国耕地总数783万顷。而顺治16年,中国耕地总数是549万顷。乾隆31年,达到741万顷,才接近明末,在生产力底下的封建时代,耕地的数量是最能直接反映出经济实力了吧。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基本处于同一时期,但当时的意大利连国家的统一还没有完成。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 …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而乾隆时来访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 …很多人没有衣服穿… …军队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 这就是被一些人鼓吹的康乾盛世。

有人拿明晚期的土地兼并说事,几乎每个朝代的晚期最大的社会矛盾基本上都是土地兼并严重,耕地是封建社会唯一的生产资料,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跟现在想方设法的赚钱是一个道理。这是社会制度和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不能单纯的说只是明朝独有的原罪。清朝更狠,直接跑马圈地,方式也更野蛮,也更不要脸。

3.文化方面

虽然明清两朝在文化思想方面都力挺朱程理学,科考也都是“八股文”,但明代出了一位王阳明,这就完全足以吊打清朝了。更别说科技了,明朝的科技成就不亚于同时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农政全书》是结合了 东西方农业成就的经典著作,《本草纲目》是中国具有世界影响的医学宝奠。《天工开物》则是集中国手工业成就大成者。明朝科学家里出现了如徐光启一 类的开明人物,翻译了欧洲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此外,明朝还吸收西方天文学,修订了历法,制造出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在明朝宫廷 为官,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连崇祯皇帝对他都非常敬重。

至于清朝,虽然有一位自诩“学贯中西”的康熙,可整个清朝二百六十余年可有留下一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就呢?有人说了,乾隆编了一部可昭日月的《四库全书》,我不否定其积极的意义,但为了进一步禁锢人们的思想,粉饰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乾隆在修编《四库全书》时查缴所谓的禁书竟达三千多种,十五万部还多,焚毁的图书超过七十万部。康熙、乾隆时期的文字狱更是骇人听闻,庄家修明史,杀。一个疯子,一句疯言,杀。用了古稀老人的称号,也杀!看看晚晴发生的历史事实,愚昧,麻木,奴性,扭曲伴随着整个近代的中国。

本来想客观的评价明清两朝的优与劣,但写着写着发现命题太大,驾驭不了,而且也个人情感也越来越控制不住,没办法谁让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汉族人~


电影大葱


近年来在网络上关于明清两朝的对比而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不管是捧明杀清,还是捧清杀明都会招来很多网友的诘责谩骂,所以作为一个并不专业的历史爱好者,下面我只说一说我所了解的这两个朝代的功与过,至于哪个朝代更让人恨,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为了不引起无谓的争执,在这里我也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了吧!

按照时间先后,我先说说明朝,明朝的功在于:

一,推翻了暴元政权,使得汉人从蒙古人的残暴统治中解脱出来,恢复了汉家文化。

二,制度上,废除丞相制创立内阁制,这也是明朝后期为什么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机器还能正常运转,享国二百七十多年的原因。明朝的另一大特点是宦官制度,由于内阁制的存在,使得明朝后期皇帝对朝政多有懈怠,再加上皇帝为了制约内阁的权利,便加强了明初设立的司礼监的权利和地位,宦官可以代替皇帝批红,于是从明宣宗起,明朝最大的政治特色形成了,内阁代替皇帝对国家决策进行“票拟”,就是起草意见。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皇帝“批红”,即将内阁呈上来的“票拟”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则用红笔签字表示同意,然后再转交给司礼监掌印太监,掌印太监同意则盖上印章,“票拟”就成了国家正式文件可以下发各地,在全国实行了。毫无疑问明朝皇帝是历代王朝里日子过的最舒服的,而这种内阁制相比于后面的清朝内阁制有本质上的区别,也先进的多,虽然清朝统治者宣称清承明制,但仔细了解两个朝代的内阁制的作用后,会发现清朝的内阁基本没有什么权利了,尤其是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内阁更是成了一个摆设。

三,军事方面,明初永乐年间,设立了专门掌管,研究火器的部队——神机营。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从此之后,火器在明朝得到了快速发展,像三眼铳,四眼铳,佛朗机,红夷大炮,十眼铳,集束火箭等各样式,各种类的火器层出不穷,伴随火器发展的是战场上对火器配置,运用的先进战术的发明,明成祖亲征漠北时,便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先进作战原则,在以后的战争中,火器部队成了战场不可或缺的力量,并且明朝是一个比较有骨气的王朝,借用网友们对明朝皇帝的评价是“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明朝的对外战争,基本是胜多败少,像明初的北征蒙古,后期的东南抗倭,万历三大征。

四,文化方面,文学界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首先明朝小说盛极一时这是毫无疑问的,四大名著里有三部是出自明朝,还有三言两拍,金瓶梅等其他类型的小说,而清朝的小说作品除了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蒲松龄生活在晚明到清初,按理不应该算严格意义上的清朝小说),貌似再没有多少有影响力的小说作品,而且集中创作在乾隆时期,其次明朝在继承宋朝理学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很多学派,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当属阳明心学,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思想家如王阳明,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这些思想家提出的致良知,批判重农抑商的政策,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是明朝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双重作用下的一种积极的思想体现(在这里插一句,纵观古今内外的历史,经济与思想的高度发展必然会带来制度的改革,像西方的启蒙运动伴随着工业革命同步进行,资本主义由此兴起。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如果明朝没有灭亡,中国很有可能也会和西方一样进入君主立宪时期),还有明初编纂的《永乐大典》,中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天工开物》等著作,都是当时全国乃至世界上在各自领域里最有影响力的教材书籍。反观清朝,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和对汉文化的阉割,导致乾隆以后再难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名家,名著。

五,经济方面,明初郑和下西洋,开启了海上贸易,虽然后期封海,但主要是为了对抗东南沿海的倭寇,政府也并未强制封锁,所以海上贸易从未间断,嘉靖之后,随着抗倭战争的彻底胜利,隆庆皇帝宣布解除海禁,,史称“隆庆开关”,隆庆皇帝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进行海上贸易,手工业和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当然了明朝也有很多过失,像明朝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总的来说没有清朝皇帝那么勤政,甚至有的还很奇葩,很荒诞不羁,而且对蒙古,东北,西藏等地区实行长期羁縻政策,并没有将其正式划入明朝国境,导致了后期东北女真的壮大。

再看清朝,清朝的功绩在于:

一,没有特别荒淫无道的昏君或者嗜杀的暴君,且大多都很勤政,最勤勉的当属雍正,活活被累死的,当然这种勤政的原因除了皇帝本身的性格以外,还有权利的高度集中,国家大事只能由皇帝一人决定以及满汉的区别对待导致汉族官员不够受重视等客观原因。

二,清朝对周边地区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政策比明朝明显要好的多,蒙古,新疆,西藏以及东北外兴安岭地区都是在清朝被确定划入中国的,奠定了如今中国的版图基础,而且清朝巅峰期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是蒙元之后版图最大的朝代。

三,雍正时期,改革土地,实行摊丁入亩,废除贱籍等仁政,促进了农业的极大发展,再加上明末玉米,红薯等高产量作物传入中国,使得中国人口大幅增长,经济总量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当然了清朝的过失也有很多,主要有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朝廷上下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斥西方先进技术,文明为“奇技淫巧”,导致后期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大力阉割汉文化,像剃发易服,编纂四库全书,大兴文字狱等,在朝廷上也长期排斥汉族官员(直到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八旗军在前线接连失利,才渐渐启用汉人和汉族官员)。这种文化上的阉割,经济上的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位居前列,但生产水平下降的很厉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突出,贫富分化日益加重,老百姓越来越穷,也导致全国上下思想的普遍愚昧与无知,像后来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沿途所见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更加坚定“中国必败”的信心。

总的来说,明朝与清朝各有功过,至于到底哪个朝代更让人恨,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评判标准,也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了吧!

我是咸鱼,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