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苏27,中国三代机会是怎样的?

有提大工


引进苏27战机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几乎可以说,苏27战机的购进,给国内航空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同时解决了很多困扰航空专家的技术难题。众所周知,研发和制造一款战斗机考验一国的整体工业基础水平。在双方探讨苏27的引进方案前,我国也已经提出了歼9和歼13的设计方案。后来苏27的引进事项接近达成时,在歼9基础上发展来的歼10战机也基本成型。飞机虽然设计成功了,但发动机还一筹莫展。引进苏27的同时,俄制经典AL-31发动机也买到了。这款发动机是航发领域的明星产品,对国内研发航空发动机是个好的参照物。

苏27这款飞机本身的气动设计水平很高,是苏霍伊设计局的杰作。它布局非常合理,在保持高机动性的同时,升力和挂载能力都高于国际同时代的其他飞机。唯一的缺憾就是航电系统略显落后。国内先是买到了24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飞训练后,发现苏27飞机非常适合我国国情。它是一款大航程的重型战斗机,我国幅员辽阔,战机巡航的范围要尽量大一些。同时重型战斗机具备在高空作战的能力,这是我国急需的战机类型。

随后双方又达成了引进生产线的方案,打算打造200架战机。但在训练中,国内也发现了航电系统不足的缺陷。同时考虑到生产线批量生产出的苏27SK飞机只能挂载苏俄导弹(火控系统源代码在研发飞机的国家手上,源代码不匹配就无法发射导弹),在武器供给方面受到了限制。最终只生产了60架,在苏27SK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航空领域积累的基础,陆续研发了歼11A,歼11B和歼16等战机,其中后两种是我国重型战机里的主力。

苏27的引进让中国战斗机技术提前10-15年迈入了国际先进国家行列,扭转了中国空军在亚太的战略局势。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战略上讲,引进苏27都是上世纪后期军事领域里最有价值最成功的武器引进方案。如果没有苏27,或许现在的三代机会是歼10风格或者米格风格,而不是歼11和歼16风格。


兵说


歼-10已经基本完成气动设计,唯一的问题就是涡喷-15发动机

1981年,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新一代歼击机的研制任务,到1982年共有三家单位参与方案论证。

一是沈飞,常规布局,基于已下马的歼-13战斗机方案


二是成飞,鸭翼布局,基于已下马的歼-9战斗机方案
三是洪都,可变后掠翼布局,基于强-6攻击机的方案

最初大家广泛看好601的歼-13方案,因为最为成熟,方案评审时获得大部分舞台。航空部甚至到开始时都未通知611参加评审,最后也只给611在评审会休息的15分钟间隙作方案汇报。但在这命运的15分钟里,611的新鸭翼方案以其对于未来空战的精准把握和分析,赢得全场一边倒的认可。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方案完善,最终在1984年的第三次新歼击机选型会上,正式确定成飞的三号方案为下一代歼击机的方案。并选择涡喷-15发动机作为主发动机,涡扇-10继续研制作为后期选择。到1986年1月,经最高领导人批示,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文,项目代号为10号工程,也就是歼-10。
早期曝光歼-10想象图,腹部进气道还是激波椎


涡喷-15是仿制米格-23改进型的图曼斯基R-29涡喷发动机

所以不管有没有苏-27,国产的歼-10项目都不会受到影响。实际上在接触到苏-27这种内油超过歼-10空重,敏捷性丝毫不输F-16的重型战斗机时,是有声音取消掉歼-10,采购更多数量的苏-27的想法。但是当时刘华清和林虎等老将军坚决反对,并给予大力支持,到1991年歼-10完成了全尺寸金属样机。
但是相比较歼-10的进度,发动机远远落后,即使是仿制苏联70年代初水平的R-29涡喷发动机,依旧困难重重。在经历过多种研制机型都最终因发动机问题而最终下马痛苦之后,国防科工委不顾反对,坚持要求使用随苏-27一起引进的AL-31发动机。现在来看这一决定非常正确,涡喷-15无法保证歼-10三代机的作战能力,即使在本世纪初强上涡扇-10,以当时涡扇-10喷零件的可靠性状态,单发的歼-10恐怕会造成一系列机毁人亡事故。


为了适应新的发动机,歼-10后半段机身进行重新设计,最终在1998年歼-10在试飞员雷强驾驶下,成功进行首飞,这是我国航空史上的里程碑,终于能够独立完成跟得上时代的高性能战斗机。至于如果没有苏-27,重型歼击机会如何问题?首先在歼-10没整利索前,是不会进行新重歼的研发工作。同时飞豹注定没机会,因为空军一开始就看不上,是海军航空兵坚持要空中反舰导弹攻击机才得以继续。

其次,沈飞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预研“新重歼”,也就是后来的“雪鸮”。如果没有苏-27,估计会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重歼”的研制,这个时间点成飞还没有明确歼-20,沈飞获胜可能性很大。我们至少到2010年左右才可能获得重型战斗机,而且相应的四代机计划时间也要继续向后推。

沈飞雪鸮想象图,沈霍伊动作都是很快很早的,但是等他整差不多了,就被后来的成洛马弯道超车了。


五岳掩赤城


如果中国当年和苏27失之交臂,中国的3代机发展会有应当的不同。假如没有苏-27,中国倒不会没有3代机,只是出现的类型会非常的不同,歼10双发版有可能面世。中国的三代机将和现在有非常大的不同。不会没有,但会极大的不同。引进苏27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实,引进苏27的同时,中国的歼-10已经完成基本设计,但最大难题就是发动机。中国1986年就开启歼-10研制,由于有之前歼9的经验,歼-10的研制非常顺利。但发动机方面中国差的太远,根本制不出符合合要求的样品。拉慢了整体计划的研制速度。

引进苏27的同时,也引进了配套的AL31F型发动机。这对陷入研制瓶颈的歼-10帮助非常大。而且其气动性能让中国科研部门相当震惊,这直接影响了歼-10的气动外形改良,而且俄制发动机的引进还直接催生了仿制型号的涡扇10。不过涡扇10质量不达标,后来通过苏27配套零件进口的渠道,大量进口了AL31,直接用于歼-10。

苏27的引进还直接让中国断了引进F16这类西方战机的念头。曾经有段中美和睦的密月时期,美国人曾经大力向中国推销使用F4发动机的简配版F16。如果当时中国拍板这事是能成的,但美国舍不得用好发动机的骗人伎俩让中国愤怒,几经交涉没有什么进展,加上友谊翻覆,这个事就黄了。但中国当时一直想引进西方战机,直到获得苏27,才打消这个念头。

正是引进西方战机的限制和艰难,加上外国战机昂贵的价格,中国也曾考虑过自己研制3代机,飞豹就是这种计划的成果之一。除了飞豹,还有一个双发放大版的歼10改进型计划。这种双发放大版的歼10定位和苏27差不多,都属于重型战机。但引进苏27后计划取消,仅停留在图纸设计阶段。但这个方案没有彻底被放弃,其接替者和传承者就是歼20。


利刃军事


对于引进苏27战机,最后将这款战机吃透并开发出了一系列重型战机,让其成为我们三代机高低搭配的高端战机,这一些列举动,只能说明我们的高层实在是睿智、英明到了极致,否则我们的三代机将起码落后10年,四代机计划也会被推迟!


与西方闹僵后,我们的处境非常尴尬和危险,周边也是国家和地区都是三代机为主,对我们服役的歼8、歼7系列形成了碾压优势,而且西方最先是表面和我们关系不错,后来居然想搞颜色革命,情况其实十分危急。

西方不亮东方亮,我们从82年就开始与苏联改善关系,整个90年代与苏联/俄罗斯的关系都还不错,最初的代表团是奔着米格-29去的,但是阴差阳错让我们看到了苏-27,于是米格-29的计划当时就被否定了,苏27作战半径较大,加上有电传飞操系统,以及性能优异的发动机,让谈判代表团挪不开眼睛。

谈判这款战机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苏联根本就没有打算出售这款刚刚定型成功的战机,而我们的领导异常坚决,那么就买苏27,要么就不买,最后代表团都要走了,苏联人才松口同意对这款战机进行谈判,最后买了24架。拿到战机后,空军是相当的满意,于是又引进一批,并谈判引进200架生产线的问题,后来又买苏30MKK等等。

而在引进的生产线生产了60架左右后,俄罗斯航电技术不足的问题显现了出来,而跟着美国步伐走的我们在这方面反而比较强,于是毅然决定停止生产剩下的140架苏27SK,而研发歼11,到现在已经形成了歼11、歼11B、歼16、歼11D等系列战机了。

如果没有苏27呢?

如果没有苏27空军应该就比较悲哀了,从西方买不到先进战机,只能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当时国内有两个方案,一是沈飞,常规布局,基于已下马的歼-13战斗机方案二是成飞,鸭翼布局,基于已下马的歼-9战斗机方案


这两款战机的一款会成为我方三代机高低搭配的重型战斗机,其实想想很可怕的,比如没有苏27,可能就不会有AL-31发动机,歼10战机也就不可能在1998年首飞,而我们的WS-10发动机在2008年才初步定型,而且还参考了很多AL-31的设计,那么歼10战机的定型很可能会在2008年之后,成飞搞了歼10,那么重型战机多半会由歼13方案演变而来,这款战机的定型还会像后拖延等等!当然也许会像俄罗斯购买RD-33发动机,这样性能是不是就下降一大截!

如果没有苏27战机,我国空军研发速度会向后拖延数年,现在很可能就是三代机挑大梁,四代机还在研发阶段,甚至歼10都出不来而只能装备枭龙。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引进苏27战机并完全国产化对我国空军的影响真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他的意义甚至大于歼20的研发,中国空军将领们的高瞻远瞩,他们的决策奠定了大国空军的坚强基石。


狼烟火燎


这个问题极其适合开脑洞。必须强调的是,幸亏我国空军引进了苏27战机,补上了大国空军一块必须拥有的短板。否则现在的我国空军就可能跟法国空军一样,只是一支具备一定的局部战术优势的空军而无法成为一支真正的大国空军。

有的人认为我们的重型战斗机短板可以通过改进歼8II,甚至把601的歼13方案拉出来重新改进。但是80年代末期的情况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整个国防战线都在搞收缩,大批不成熟的方案(绝大部分方案也确实是不太成熟)被勒令下马,仅有的技术力量被用于三个机型研发,一是歼8II,二是歼7III。三代战斗机的项目只保留了一个。这就是为什么歼10战斗机的任务实际上与歼11存在高度重叠的因素——歼10设计之初的目标就是成为我国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绝对主力承担制空拦截任务。如果没有苏27战机,我国空军事实上只能依靠这三种飞机挑大梁,实际上可以和美军相抗衡的仅有一种歼10战斗机——而且估计一直到2008年左右才能用上自己的太行发动机,歼10B就有可能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升级改进型,而仅仅是安装了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歼10战斗机了。

当然,也不排除我们会有自己的三代重型战斗机方案。但是随着90年代末第四代战斗机的威胁急剧加大,到底是重新走三代重型战斗机的路线还是一步到位直接研发第四代战斗机应该会在国内航空界引起广泛的研讨与争论。估计在2007年左右传的沸沸扬扬的所谓“双发大十”有可能会真正成为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技术方案,甚至进行深度改进,乃至直接变成我们自己的四代机,从而导致整个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装备与目前一定是天壤之别。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引进苏27战机并完全国产化对我国空军的影响真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决策引进的将领真的是高瞻远瞩,他们的决策奠定了大国空军的坚强基石。


军武次位面


1989年中苏关系回暖后,我国于次年开始与苏方就引进苏-27战机进行谈判,此时苏方更希望我国购买他们的米格-29,所以首次谈判并没能成功,直到后面的几次反复商讨,苏方才同意对我国出售苏-27战机。24架苏-27战机分别于1992年6月至11月交付我国。第二批次24架因为没能及时付款,所以俄方(此时苏联已经解体)的交付也出现了推迟,后来刘华清副主席亲自到俄罗斯进行谈判,以货物付款的方式解决了款项问题,同时还与俄罗斯达成了引进苏-27生产线的协议,并于1997年开始在沈阳飞机制造厂进行仿制,随后生产出歼-11系列战机。


我国的苏-27战机


在仿制苏-27之前,我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全部是基于歼-7和歼-8的各种改进型号,而面对国外空军飞速发展的现实,我国的第三代战机研发计划事实上也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当时西飞研发的飞豹战机在定位上属于战斗轰炸机,主要还是想率先满足海军航空兵针对海上的低空反舰作战能力;成飞当时也从歼-9改进后开始了歼-10战机的研发,定义为类似F-16的单发轻型战斗机;相比于前面两家,沈飞的三代机计划可谓一波三折,同一时期,沈飞先后预研的型号就包括歼-13、歼-13-2、歼-14、93、新93等等,可是这些型号最终也只是以理论方案及模型方式出现,直到沈飞引进苏-27生产线。



歼-10原型机首飞


新93型号



综上可见,如果没有引进苏-27战机,我国的三代机发展大致上就是以轻型空优型歼-10、战斗轰炸型歼轰-7、以及基于新93型号开发的战机所构成。当然歼轰-7理论上也不算三代机,就算一机二用,作为空军版本,最多也就是二代战斗轰炸机。三代机的标准为主要为机动性强、维护性高、采用电传飞控技术、具备中距作战能力等等,所以基本可以认定歼轰-7不会被做为三代机进行改进。西飞在新世纪后曾经还一度推出过一款新型歼轰-7,该型机从外观上遍布复合材料,进气道也略有改变,所以被外界解读为是隐身型号,不过最终也不了了之,传闻早已下马。


歼-9设计图



新老飞豹


用户76040114558


苏27实际上替代的是歼8二型战机,这是当时我们在使用的机种,其模板是苏联的米格31截击机。

我们在当时使用的作战理念非常落后,我们的指战方式是由7爷搭建第一防御梯队,迎战入侵敌机,然后再由8爷截击漏网的战机。这种作战方式曾在半岛战争中让我们占尽便宜,而且苏联的米格21在当时搭建的米格走廊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这种作战方式。

但是呢,北约在海湾战争中对伊拉克的毁灭性打击直接翻篇了我们的防空作战理念。在海湾战争中,超视距作战第一次被大规模提上战场,大量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被使用。这意味着传统必须临空投弹的战斗方式被改变,敌方战机入侵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跟你缠斗,他们只要抵近到近海,发射导弹进攻就行了。而我们的7爷以及8爷都是中轻型战机,腿短够不着对方,而且导弹能力也不强。所以,重型空优战机被提上了议程,苏27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到来的。

其次,海湾战争也直接颠覆了我们对传统陆军的指战理念。在以往,我们一直迷信陆军的钢铁洪流,从来没有想到单单依靠空军也可以摧毁敌人,所以我们当时对待空军战机的理念就是夺取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突击,这也直接造成了7爷8爷战机对地攻击能力都不强。苏27的到来直接填补了这种对地攻击的缺口。


优己


这确实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当然,没有苏27我们也依旧会有三代机。

说出来可能你不相信,在上世纪80年代中西方蜜月期的时候,西方国家向我们推销过很多武器,在战斗机方面就有美国的F16/79型,F14“红色雄猫”和法国的幻影2000。特别是F16/79,只要我们一点头,最少有60架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当时美国向我们推销F16/79的时候,报价比自用的还少100万美元一架,而且允许我们以物易物,美国政府还表示,要引进生产线也可以。可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为什么不要呢?因为我们想要的是F16A/B,不是F16/79。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呢?首先差别在发动机上。F16A/B用的是F110涡扇发动机,F16/79用的是通用公司的J79型涡喷发动机,这是装备在F4“鬼怪“上的。涡喷发动机本来就比涡扇发动机耗油量大,美国还给它加装了个一吨重的发动机保护罩,更进一步削弱了它的机动性能和作战半径。另外,它的对地攻击性能也被阉割了,雷达也不是F16A/B当时标配的APG66。还有一点,当时中美已经开展了“和平珍珠”计划,全国答应将我们的歼8改进到无限接近F16A/B的性能。所以,我们也就不要了。

F14“红色雄猫”是美国格鲁曼公司在竞标日本重型战机失败后,经美国政府默许,跑来向我们推销。当时的格鲁曼公司为了“讨好”我们,还特意将一架F14涂成了解放军空军的涂装,并且好心给我们设计好了它的机徽:五星红旗作底,站着一个老虎造型的猫,下面还有一行简体中文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飞机设计师屠基达也去格鲁曼公司参观过。当时我们确实也想引进F14,美国政府也默许了,甚至连生产线都默许转让了。但双方因价钱谈不拢。美国要我们最少一次性购买200架,而且价格是每架要3000万美元。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后来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中西方蜜月期终结,指不定这F14就被我们买过来了。


血染战旗红


无论怎么黑沈飞,都抹杀不了苏27系列对我国空军现代化建设中的里程碑作用。

苏27系列是我国空中力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种,实事求是的说,它的历史意义恐怕还在歼20之上。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我国引进苏27系列的历史。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时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中断了数十年的中苏军贸合作重新开始。当时,对于仍以歼6为主力装备、歼7生产刚刚进入正轨、歼8项目陷入泥潭、10号工程还在设计阶段的中国空军来说,引进一款先进的三代机是非常迫切的任务。1990年春夏之交,中国派出的军事代表团抵达苏联,正式商谈飞机引进事宜。当时的苏联有两种飞机,一种是较轻型的米格29,一种是大名鼎鼎的苏27。当时的苏联希望中国采购米格29,而中国空军更希望引进航程远、滞空时间长、载弹多、改进潜力大的苏27。经过一系列的斗智斗勇,中国如愿以偿获得了苏27。

1991年3月份,苏联派出的苏27机队在北京南苑机场为中国方面进行了一场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就有普加乔夫演示的“超级眼镜蛇”特技。在那场飞行表演中,体型庞大的苏27展示了不逊于F16的机动性,给那时的中国空军带来的震动可想而知。而当时的《航空知识》用上面这幅照片隐晦的表达了苏27入华的消息。

1992年,首批12架苏27加入战功卓著的空3师,标志着中国空中力量现代化的开端。后来的事情笔者就不再赘述了,我国不但引进了苏27,而且还实现了国产化,苏27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枝散叶,支撑起了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天空。

目前我国运营着世界上规模第二的苏27机队,并且在引进、仿制的基础上,根据我们自己的使用需求和航空工业的优势,自行研发的歼11、歼15、歼16系列不断为苏27家族续写新的传奇。笔者个人认为,目前苏27家族最好的型号是歼16。另外,代表我国战机最高水平的歼20上面也有苏27的影子,比如发动机和液压系统。

苏27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先进而且改进潜力巨大的型号,而且还使中国掌握了先进重型飞机的生产能力,打造了以重型三代机为主的空中作战体系。总之,通过引进苏27使得我国空军和航空工业获得了脱胎换骨的飞跃。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如果当年没有引进苏27,我国的三代机之路又会是怎么样呢?

笔者的答案是:没有苏27我国也照样会发展出优秀的三代机,但是在三代机之路上摸索的时间会更长。

实际上在决定引进苏27的时候(1990年),我国自己的三代机项目已经展开,那就是10号工程,也就是后来的歼10。

歼10项目1984年立项,经过7年的论证、设计,在苏27引进时已经制造出了第一台金属样机给军方展示(1991年)。因此,即便没有苏27,中国的三代机之路也会往下走。但是苏27来华给歼10项目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前文说过,在用惯了歼6、歼7、歼8这样的废柴之后,苏27带给中国空军的震撼很难用言语表达。引进苏27之后,中国空军的要求只有一个:要苏27,要更多的苏27!在当时军费并不宽裕的年代,大量引进苏27必然会挤压当时尚不明朗的歼10,军队中甚至有让歼10下马省出经费买苏27的声音。幸亏最高首长高瞻远瞩、力排众议,拨款5亿人民币为歼10续命,不仅保住了中国自主研制三代机的血脉,更是为这片龙腾之地打下了未来一飞冲天的基石。

而更让人感叹的是,本来在苏27阴影中岌岌可危的歼10,竟然因为其配套的发动机迈过了最惊险的一关---没错,笔者说的就是AL31F。本来在立项之初,歼10的配套发动机是涡扇10,可是由于我国在航发领域孱弱的基础使得涡扇10的进度远远落后与歼10。国防主管部门甚至打算让歼10搭载涡喷15首飞并量产。涡喷15是米格23上的R29涡喷发动机的仿制型号,虽然推力尚可,但是耗油量大、推重比低,已落后于时代。如果歼10搭配涡喷15,那么其飞行性能将无法达到3代机水平。在这关键的时刻,AL31F成为了歼10项目的救命稻草,这款推力大、推重比高而且泼辣耐操的斯拉夫之心,成就了歼10。当然,以当时俄罗斯的状况,即便没有引进苏27,它也会在经济利益面前向中国提供AL31FN发动机。

随着歼10的巨大成功,网络上曾经传出成飞要搞双发版的歼10,那会是一款与苏27同级别的双发重型战斗机。

当年网络上流传的双发歼10效果图,老实说,以成飞的能力搞出这么一款飞机难度不大。但是,这个方案仅仅是网友的臆想,并没有任何实锤。在确定了苏27国产化道路之后,我国不可能有资源再搞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当然,如果我国没有引进苏27,中国的重型三代机极有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就像法国的幻影2000和幻影4000)。

除了成飞方面的歼10,沈飞方面也在进行着自己的三代机计划,代号93方案。

网络上过于沈飞93方案的消息很少,因为沈飞在获得歼11项目后这个方案就放弃了。据某些知情人士透露,沈飞93方案是一种双发中型歼击机,搭载计划中的涡扇12,采用双垂尾、梯形机翼、翼身融合的布局,很像超级大黄蜂。实事求是的说,以沈飞当时搞歼8II的表现来看,如果让90年代的沈飞搞这个方案,很可能拖到2010年也搞不利索。即便照着葫芦画瓢,沈飞把歼11国产化弄利索也就是7、8年前的事儿。

沈飞除了要搞高大上的93方案,还有一个备用方案就是接着搞歼8III。

歼8III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沈飞希望在歼8II的基础上换装“昆仑”发动机和新型多用途雷达,使的歼8III获得抗衡F16、幻影2000的性能。但是由于“昆仑”发动机和新型多用途雷达问题层出不穷歼8III在原型机阶段就因为发动机故障造成空中解体,试飞员尸骨无存。笔者觉得,歼8III和“昆仑”发动机项目是赤裸裸的犯罪。后来,在军队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歼8III项目下马,砸钱无数、劣迹斑斑、沽名钓誉的“昆仑”发动机也被军队扔进了垃圾堆,重新用涡喷13代替。

苏27来华已经25年,当年最早引进的一批苏27已经功成身退。而由它而来的传奇故事还在中国的天空中继续上演。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当年中国代表团去苏联买战机,苏联原先想推销米格29来着,毕竟那时候苏27还是个宝贝疙瘩,苏联空军都没装备多少架,老毛子不舍得往外拿,但由于经济困难,再加上中国确实想要,最终才同意出口。假如中国不知道苏27的存在,或者苏联方面铁了心不卖,那中国估计只能买米格29了。
苏27战机

如果买米格29,那中国国产三代机不会成长得这么快。从性能上将,米格29跟苏27相差甚远,无论是航程,载弹量,速度或者机动性等,米格29都不如重型的苏27。米格29名声不好,素有“机场保卫者”的称号,腿短成了它背负一生的骂名。按照米格29的设计性能,肯定无法满足中国这种幅员辽阔的国家的空防需求。
米格29

再者,从技术上来说,米格29远不如苏27有宝可挖。沈飞拿到苏27之后,玩出了不少新花样,可以说近20年中的大半时间都在研究苏27,想要吃透这款经典机型的技术特点。这么多年过去了,沈飞也交出了琳琅满目的成绩单,歼11,歼11B,歼11BS,歼15等都是沈飞在吃透苏27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这些战机的列装,极大得丰富了中国三代机的阵容,而且最关键的是帮助中国建立了一套独立的战机研发产业链,不用再担心国外卡脖子。


国产歼11战机

这是中国战机研发产业能够大发展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显然米格29是带不来的。如果当年拿到的是米格29而不是苏27,那估计中国空军的歼7,歼8不会退役的这么快,中国重型歼击机/多用途战机研发生产问题不会这么容易解决。


上世纪90年代,歼8还是国内主力战机

如果没有苏27的加盟,国内又不满意米格29的话,估计一大批歼8深度改进型还会出现,想要拿出国产化的重型战机,还要延迟很久。
歼15“飞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