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之《品三国》,你觉得如何?

品历史春秋


《三国演义》不能改编!你改编《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我都不反对,我就反对改编《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有一面可疑的旗帜:忠义;两颗有毒的药丸:伪善与权谋。这是我对《三国演义》的定义。你可以写三国这段历史,但是不能改编《三国演义》。


我觉得要拍“三国”,就要回到《三国志》,要陈寿,不要罗贯中。这不是一个历史,一个文学的问题,文学要看什么文学,明明是个有毒的东西你还在那改编啊?嗜毒啊?爱读《三国演义》就是吸毒。它传播的思想阻碍中国进步。有了现代意识之后,就会对《三国演义》中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反感,但凡有现代意识的读者,看到《三国演义》估计都会反感。

这都是当代学者易中天说的。易中天反对《三国演义》十几年来一直未变,他认为《三国演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忠义,讲忠义就是要否定扼杀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岂能有利于我们民族?可是历史巨著《三国志》也是讲忠义的,“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这是陈寿说的。因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得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记刘备则为《先主传》,记孙权则称《吴主传》。易中天要《三国志》不要《三国演义》,纯属政治挂帅,上纲上线,以个人好恶定结论。

易中天是从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开始走红的,易中天说他讲"三国",是站在平民的立场,通过现代视野,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易中天以还原历史形象为旗号,将《三国演义》作为假想敌,对三国人物进行分析,说什么要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易中天是以《三国志》为标本,可是《三国志》本身也是有倾向性的,史家认为,《三国志》最大的缺点,就是对曹魏和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辞。易中天更是把“褒曹贬刘”发挥到了极致,有利于曹操的史料就说,不利于曹操的不说,不利于刘备的就讲,有利于刘备的不讲,历史材料完全为个人目的服务,篡改或裁剪原文、故意遗漏、偷换概念、主观臆造等等无所不用。成君忆当面说易中天为曹操辩护属于“无道德感”,以讲故事的方式伤害别人灵魂的学者“该下19层地狱”。

易中天为了塑造曹操的高大形象不遗余力,否认史实,张冠李戴,从未屠过城的袁绍被易中天主观臆造出一顶“屠城”的罪名,按《三国志》记载,有5次屠城的记录的曹操,易中天声言“屠城这个事情曹操确实干过,当然是不是曹操下令干的这个还有疑问”。

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李治亭认为易中天的《品三国》实在没品出什么有味道的东西来,“就品出曹操天生是爱说真话的。而这一点还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从历史上研究出来的,这纯属个人品行问题,根本与历史无关。易中天一会儿说曹操温情,一会儿说曹操奸诈,一会儿说曹操可爱,一会儿又说曹操报复心强,这么多矛盾的特质放在一个人身上,真有这样的人存在吗?而他最后又归纳总结为曹操就是一个奸雄,这不又跳进了历史窠臼?”所以,李治亭认为《品三国》只是用时尚语言让历史庸俗化、低俗化,“玩了玩文字游戏,讲了些乐子,却没有任何创见。”

易中天笑言:“如果要我自己说,我就是一棵‘大萝卜’,我的历史观就是‘萝卜史学’。”易中天认为身为平民学者,就是要满足大众口味,将我对历史的感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观众分享。易中天的通俗滑向了庸俗,变成了没有历史观的历史、没有人文理想的历史。正如葛红兵所说的,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他的“小人视角”——就是易中天自己都有所察觉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具体表现是几乎把三国英杰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或心理动机都归结为对权力、欲望和利益的无餍追求。

易中天虽然宣称要陈寿不要罗贯中,不得不承认长时间来的“三国热”跟罗贯中分不开,“正是由于他的《三国演义》,这段原本并不十分重要的历史在大中华文化圈内几乎家喻户晓,尽管一般人知晓的并非历史真相。”《三国演义》的文学地位毋庸置疑,同时,它也带领很多人去了解三国的历史,清代韩裔介曾说:“世人鲜有读三国史者,惟于罗贯中演义得其梗概耳。”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对历史的主体性再创造,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演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葛红兵认为,从文化精神的角度来说,《三国演义》对中国文明的意义就如同《荷马史诗》对欧洲文明的意义,它们都是神人相通的作品,事关民族信仰,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三国演义》的价值远远高于《三国志》等史书,因为前者包含了比“历史真实”更高的“审美理想”。



易中天《品三国》最大错误就是,文学和历史搞不清,用历史的标准来要求文学——用三国史的真实标准来衡量《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根本体会不到《三国演义》这部伟大小说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易中天看《三国演义》只看到权谋伪善和忠义,而没有看到《三国演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易中天反对《三国演义》,但是却颠覆不了《三国演义》的价值。

《三国演义》数百年来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还先后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流传,尤其受到亚洲各国人民的喜爱。韩国:不要和没读过“三国”的人说话 ,泰国:“三国”看三遍,此人不可交 ,日本:民众对桃园三结义印象最深刻。三国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融入民族的血液里边牢不可破。


非常道毕延河


作为易中天先生的忠实读者,自然对《品三国》有所了解。

易中天《品三国》,品的是《三国志》,或者说是三国这段历史,而不是品读《三国演义》。

易中天是真有学问,当年也算是国内美学研究的一流高手,后来负气出走到了厦门大学。品三国,包括目前正在创作的中华史,都不是他的本专业,属于“不务正业”。

实事求是说,易中天在古典文学上造诣精深,但在历史学方面,似乎没有太多原创性成果。品三国中就大量引用了其他历史学家的观点。当然,只要注明出处,就不算抄袭剽窃。

品三国的贡献主要在社会领域,使得大量把小说当历史的读者醒悟过来,原来三国不是像小说、游戏和影视剧里那样的。进一步,就能举一反三,懂得了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从这个角度来说,易中天先生善莫大焉。





江南俗士1


《三国演义》系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罗贯中用尽毕生精力,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人这样说:“历史证明了三国岁月烽火佳人,三国演义独奏了岁月人情世故。”时至今日,对《三国演义》核心人文主义哲学的追求和研究者不胜其数。

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曾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和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的易中天老师。本着热爱和孜孜钻研中国古汉语文学,其对我国四大名著甚有研究,尤其是对《三国演义》。

通读他品的《三国演义》,六个字“幽默、精辟、严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扩大了读者范围。一时间人们对“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热捧,他品的《三国演义》更是脍炙人口,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幽默”吸引众读者。

“精辟”,一个对古文学热爱的人,绝对不允许他喜爱的领域有哪怕是一丁点儿瑕疵。以自己雄厚文学功底为内功,把历史文学当做家常谈论。对具体的人物形象,对环环相扣的历史脉搏拿捏得恰如其分,用“精辟”来形容毫不为过。

“严谨”,文字延承文化开心明智,历史借鉴不让明天重蹈覆辙。历史文学要叫醒哪些沉睡的人们,起床打扫庭院,让太阳照进印沉的房间。易中天老师说:“历史长河中没有假设”,那么,严谨就可以证明他对《三国演义》最大的尊重和价值追求。

以上言辞,仅代表本人,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提问者指正为盼!


关陇清荷


易老师《品三国》把演义、《三国誌》及一些有关三国记戴的史料都结合起耒,通过汇编及深入浅出用白话讲解"三国演义"还是不错的。首先,三国那些事特别是三国演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耒重评本身难度较大,照书说毕竟是演义有虚构部分及夸张成份,耒源于生活高于生话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生搬陈寿、裴松之等等的批注再结合史书耒讲三国又显枯燥和呆扳,自明代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在民间流传开耒,有着深厚的群众基楚,对书中人物的忠、奸、善、恶及有传统习惯的承接,一時半会不会改变,因此《品三国》是个啃硬骨头活,易中天硬是接下了这个活。他讲得很好听,观点立埸火候拿揑得恰到好处,加上玌代语比喻:"诸葛亮跟刘备,就是把刘备選定为积优股",今后有发展前途,刘表跟诸葛还是亲戚,但诸葛亮認为是拉圾股无前途。有一个比方我不赞同,易中天老師把刘、关、张三人的结义誓言付于实际,说成是:"丐帮行为"。但本人还是打通过分的,因篇幅有限,水平有限到此为止,抛磚引玉,希头条好友出彩好文章,谢谢。


市井平民2


真的不错,我的感觉。但是众口难调啊,有人说好就有人说差,关键是评价的角度不一样。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朝廷让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如果不执行,下场可是很悲惨的。三国志也罢,三国演义也罢,其它的史书也罢,谁敢说他自己编纂的没有一点错误?谁敢说百分之百符合历史事实?易中天品三国,他是品的,就是剖析,猜测,假想。这是易中天个人对三国演义的见解,他参考了很多其他的书籍,利用筛选法找出最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他自己品的结果。结果书籍出版以后,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也风靡一时,说明了易中天品三国品的好,品的有味道,品的有道理。至于有的人说他胡品,乱品,那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俗话说得好,卖石灰的不能见卖面的,为什么呢?同行是冤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管怎么样,易中天品三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明他会品,品的有道理。那如果谁不服气的话,不妨一试,也自己品一下,只要有人认可,何乐而不为?


戈壁明珠16


罗贯中这厮写的《三国演义》,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由于写得很有趣味,因此,家喻户晓,使人们信以为真。易中天为了纠正罗的错误,还原历史真相,为一件事反复论证,费了很大功夫。我估计,易中天是白费劲,刘关张诸葛亮这帮伪君子还会流芳百世下去,因为罗贯中太有文才了,可以把某些人留芳百世,也可以把某些人遗臭万年,他才不管自己坏不坏良心呢。


贺宪政


有职称的说书匠而已!而已而已!近来又要重写中国史,美其名曰创新!其实他追逐的就是要与众不同!在他心目中,只要不同,便是创新,便能自成一家!他把一只老鼠尾巴剪掉,在老鼠背上插上两根鸡毛,就可以宣称他发现了一个新物种!


樂夫天命等閑度


易中天品三国

红遍大江南北

开创一名教师的新荣耀

一次没听过易老师品三国的

一定是少数

虽然登上百家讲坛的老师很多

但易中天是其中一马当先的旗帜。

他独立思维的学者气度是最大的魅力

他严谨的逻辑令人相信他的研究

他特立独行的气质是平等宣言

他不说谄媚的话引领知识分子难得的清流

中国为什么不是发达国家?

是普通人水平不够吗?

不,是专家教授不争气

他们相当一部分以谄媚为生

甚至工科教授都这么干

这正是这个时代缺钙的遗憾

相信易中天将继续带给中国正能量。


透视线


易中天品三国,最好的一点我是感觉易中天老师说的三个人物形象,这是关键,历史形象,演员形象(书籍形象),民间形象。易中天老师通过一步一步分析解剖真正的历史人物是什么样的,民间形象肯定不真实,喜欢谁就神化谁,不喜欢谁就懒钱不值。书中也是故意神化和贬低,使我们对真正的历史人物原来越远。我感觉易中天老师说的挺好以幽默的方式给我们讲解三国历史故事



十三杂文


几十年前记得陆文夫有一短篇《围墙》说一围墙倒了没人管,一人设计并修好了它,却招來了一大堆的人评头论足说不好!没人理解做事人的劳苦。易中天教授百家讲坛品三国后就招來许多质疑,我是赞赏他的,他精彩的品讲,使许多人有了对三国的兴趣,就象许多人因听了于丹的演讲才读论语。功过如何,后世自有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