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需要父母从这3个方面引导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免费获得不同的育儿知识干货。

文 | 夏晴风

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需要父母从这3个方面引导

01

昨天晚上,陪儿子看动画片《熊出没》,里面有一个片段,光头强被蜜蜂蛰了后满地打滚,难受的直叫唤。

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需要父母从这3个方面引导

儿子看到后,对我说:“妈妈,光头强一定很疼吧!你看看他难受的样子,我也难受了”。

看到孩子的反应,我抱紧孩子,很欣慰,孩子懂得体谅别人,这是拥有共情力的表现啊!

心理学家罗杰斯最早提出“共情”的概念,指的是一种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换句话说,共情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的能力。

共情力,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看待的方式,那些拥有共情力的孩子看到的世界是温暖的,正能量的,所以他们也会逐渐变为一个正能量且温暖的人。

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需要父母从这3个方面引导

02 共情力,让孩子保有一颗善良的心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的新闻,一名妈妈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由于医院人多,一直等到中午1点多才看完病。

看完病后,孩子要妈妈买包面包。妈妈本以为是孩子自己吃,却不想孩子是想给刚看病的医生。

孩子说我们都饿了,医生叔叔还要继续看病,一定也饿了,我们把面包送给叔叔吧!

不仅被孩子的行为感动了,他没有埋怨1点多才排到他,而是看到了医生叔叔的不易,善良待人。

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需要父母从这3个方面引导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暖心的孩子。

孩子和爸爸来到取票机前取票,孩子从屏幕上看到一张小朋友的照片。

孩子问爸爸:“为什么这个小哥哥的照片贴在这里”?爸爸告诉孩子,这位小哥哥走丢了,家人把照片贴出来希望找到他。

后来电影结束了,孩子拉着爸爸的袖子,让爸爸陪他一起去找小哥哥,并说:“我丢了你会很难过的,他的爸爸肯定也很难过”。

爸爸被儿子的话感动了,于是和儿子在街上一直找到深夜,直到孩子趴在爸爸肩头睡着。

有共情力的孩子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立场想问题,他共情孩子父亲的时候,也同时在共情那个丢失的孩子。

一个拥有共情力的孩子,就像阳光一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光亮。这样的孩子身上自带光环,他们用善良感染别人,让人忍不住去赞扬和喜欢。

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需要父母从这3个方面引导

03 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在《情商》一书中提出,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智商只起20%左右的影响作用,剩下的80%都是由情商来决定的。

情商是什么呢?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情商包含五个方面:认识自我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共情力,有助于更好地识别他人情绪,从而更好地与人沟通。

综艺节目《放开我北鼻》中,易烊千玺就是一个拥有共情力的孩子。在节目中,他能够体谅孩子们。

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需要父母从这3个方面引导

晚上,哈琳舍不得哥哥们走,站在门口看着哥哥们的背影哭泣,易烊千玺走过去抱起她,顺着她的视线,让哈琳看着小哥哥们离开,并安抚哈琳的情绪。

和两个找妈妈的小朋友说到:“妈妈今天是不会过来的,你们如果这两天表现好点的话。妈妈就会过来,其实哥哥也见不到妈妈,哥哥也是一个人睡”。

他对孩子们的体谅,让孩子们的情绪逐渐缓解,并安静的睡着了。

拥有共情力的孩子,就像沙漠中的一眼泉,总是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感受到相处的温暖。

共情力,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需要父母从这3个方面引导

04 培养孩子的共情力,从这3点出发

美国杜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曾花20年的时间,跟踪和记录了超过750个孩子的成长过程。

研究发现那些在幼儿园时期就善于分享、更有共情力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多都是好学校毕业,并获得了不错的工作。

而那些不具备共情力的孩子,不少都中途辍学,没有正式工作,甚至需要政府援助才能过活。

那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力呢?

01 重视孩子的“负面情绪”,用共情的方式引导孩子

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3》中,霍思燕由于忙着照顾小客人Leo,忽视了嗯哼,嗯哼很失落。

霍思燕跑过来安抚嗯哼,并用“共情”方式跟儿子沟通,“是不是妈妈老跟Leo玩,不和你玩你有点不开心?你是不是以为妈妈不爱你了?”嗯哼点头。

霍思燕对儿子说:“因为Leo长得特别像你,妈妈才会特别喜欢他”,并跟嗯哼说“妈妈永远爱你”。

看见孩子的情绪,并以共情的方式给予适当的引导,给了亲子关系一次重新链接的机会,也让孩子学着以共情的方式去看待问题。

02 跟孩子谈论他人的感受,引导孩子感同身受

有时候,孩子不能明白他人的感受,这时就需要父母来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体谅他人,闺蜜就做的非常好,有一次在路上,看见了一个骑自行车摔倒的孩子。闺蜜随口说:“哎呀!不知道摔伤了没?一定很疼吧!”孩子却在旁边不以为然。

闺蜜引导孩子说:“你还记得上次你摔伤的那次吗?记得你当时疼坏了,不知道这个小朋友是不是很疼?”

孩子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会,对妈妈说,我们帮他一下吧!

很多时候,孩子无法体谅他人,需要父母的引导。我们可以让孩子设身处地的去想,让孩子想想自己当时的感受,孩子就能逐渐体谅他人。

03 用心呵护孩子的共情力

记得之前在街上看见了一幕,一个小朋友看到一只流浪的小狗,想要把手中的零食给小狗时,却遭到了妈妈的拒绝,妈妈说:“脏死了,离远点,不然全是病菌。”

小孩失望地跟妈妈离开了。

其实,这种场景真的太多了,我们经常在无意间就破坏了孩子的共情力,当孩子表达出体谅、理解、善良的一面时,我们总是说:“真无聊”“有病菌”“离远点”“好脏”。逐渐孩子的共情力就会被破坏。

当孩子表现出共情里的时候,我们需要鼓励孩子,陪伴孩子,让孩子能够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并可以做一些好事。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成年后依然拥有共情力,只有拥有了共情力,他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他们才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才能变为一个懂得体谅别人的善良的人。

培养孩子的共情力,需要父母耐心地引导。

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愿每一个孩子都在共情下成长,成长为一个拥有共情力的孩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